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一、创设数学情景,调动学习内因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体现不出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然不会有富有成效的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开始我这样问:老师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我们还需要许多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能帮老师画吗?想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忙活起来,不停地想着、画着,有的还和周围同学讨论着,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探讨、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协作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也更符合课改精神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创设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课堂情境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而矛盾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与帮助正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外部条件,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较好地创设情景并把握课堂。所以在创设情景时,老师在把要探索(认知)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因为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即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使它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的逻辑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的时候我问:窗外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同学们知道旗杆的高度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我又问: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你一把尺,你能设计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吗?因为有前几节课的知识作铺垫,再对问题中的"有太阳的日子"有感性的认识,许多同学都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加以解决,这样就很顺利地将课引入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中去。当然情景的创设,不能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同样的情景,因学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情景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席的、真实的情景,这样的情景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三、情景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说起情景,许多老师往往只是想到情景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创设情景可以借助一些教学硬件设施辅助进行:
1、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室,对于一些现成可用的文字资料、图片信息、动画背景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海量信息和便捷的优势,指导学生在相应站点查询使用。比如,对相交线、平行线的认识,可以从欣赏网上相关桥梁的图片开始;“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调查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生活中的一些近似数据和一些很大的数据都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直接查询到。
2、幻灯片软件资源。有些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信息不能直接用于教学,需要加以处理和编辑,制成幻灯片为创设教学情景服务。比如,“多姿多彩的图形”中,必须选择性的选取一些图片并集中展示;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演示;三视图的认识等。当然制作的PowerPoint中,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站点获取资料。有的文稿、手稿或图片可以直接在幻灯机上进行投影。
3、传统教具资源。包括利用教学挂图、自制教具、小黑板等创设情境。
另外,有些情景的创设可以不借助于任何教学硬件设施。
此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意识到情景创设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并非是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一、创设数学情景,调动学习内因
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这种外因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才能起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恰当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促进智能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感官不能被调动,思维不能被激活,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也就是说体现不出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然不会有富有成效的学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教师所设定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过程,必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的开始我这样问:老师手里有一个三角形,为了布置教室我们还需要许多个和这个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你能帮老师画吗?想想可以怎样画?问题一出,同学们个个忙活起来,不停地想着、画着,有的还和周围同学讨论着,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去研究、探讨、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老师是作为指导者、协作者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创造性教学,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也更符合课改精神中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创设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课堂情境
唯物辩证法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过程,而矛盾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指导与帮助正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外部条件,但只有在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下,才可能较好地创设情景并把握课堂。所以在创设情景时,老师在把要探索(认知)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因为这样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即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建立某种联系)使它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的逻辑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的时候我问:窗外的国旗正迎风飘扬,同学们知道旗杆的高度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我又问: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你一把尺,你能设计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吗?因为有前几节课的知识作铺垫,再对问题中的"有太阳的日子"有感性的认识,许多同学都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加以解决,这样就很顺利地将课引入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的探究中去。当然情景的创设,不能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同样的情景,因学生的不同,效果可能完全两样,所以情景的创设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要尽可能利用突发的、即席的、真实的情景,这样的情景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三、情景创设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说起情景,许多老师往往只是想到情景的引入。的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教学效果明显,但情景的创设不应只在课的开始阶段,其实在整个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揭示、形成和应用过程中,也就是说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设合理的情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创设情景可以借助一些教学硬件设施辅助进行:
1、网络资源。使用多媒体教室,对于一些现成可用的文字资料、图片信息、动画背景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海量信息和便捷的优势,指导学生在相应站点查询使用。比如,对相交线、平行线的认识,可以从欣赏网上相关桥梁的图片开始;“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调查可以借助网络进行;生活中的一些近似数据和一些很大的数据都可以指导学生在网上直接查询到。
2、幻灯片软件资源。有些网上下载的文字资料或图片信息不能直接用于教学,需要加以处理和编辑,制成幻灯片为创设教学情景服务。比如,“多姿多彩的图形”中,必须选择性的选取一些图片并集中展示;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的演示;三视图的认识等。当然制作的PowerPoint中,可以直接链接到相关站点获取资料。有的文稿、手稿或图片可以直接在幻灯机上进行投影。
3、传统教具资源。包括利用教学挂图、自制教具、小黑板等创设情境。
另外,有些情景的创设可以不借助于任何教学硬件设施。
此外,作为教师还必须意识到情景创设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并非是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