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形成多元交流的统一体,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天地君亲师”这一论调已经到需要重新界定它的真正含义的时候,在打破教师“铁饭碗”的同时,别忘了教师的“特权”影响,它严重阻碍了现代的课堂教学改革,多尔认为,教师作为领导者,他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在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是一种相互探讨和共同学习、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整体的,有机的,全面的,而不是只让学生参与练习、回答问题等局部过程。这有利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不要一棍子打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少些“小人之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有效合作过程。教师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尝试运用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变式教学,发挥教师的向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稳定的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所以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每一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都应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行动目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实施差异教学,以特定的教学方式和行为引发学生探究、创新的需要。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需要,并能深刻体验这种需要,就会形成一种满足这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推动学生去创造性地学习和思考,充分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能使人的创造心理活动全部都处于亢奋状态,为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3)利用数学中的美, 教学中的美(语言美、意境美、方法美、和谐美等)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线条美、色彩美等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充分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他们产生创造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总是吸引着他们,即使这种活动需要克服较大的困难,他们也乐意参加。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师是保护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 鼓励学生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
其他文献
语文课本的内容充满青春人文气息,有古今中外散文小说的愉悦,有唐诗、宋词和《史记》的无穷魅力。学生对语文课一直有较高的热情,但是当我带他们进入高三开始复习时,面对大量的识记内容和反复的专项练习,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却消退了,主动性也削弱了,眼里更多的是被动与疲倦。  高三的语文课必须按照《考试说明》进行系统复习,这无法改变。为此,我在授课形式、课堂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希望能以全新而充满活力的方式让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甚至不少教师以为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在课堂中过多地介入,就有“干预”之嫌,有的学校还明确规定出教师在课堂上最多只能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的必须全部交给学生。我想,这样的理解和做法未免有些过于机械和绝对。以学生为主
期刊
我们知道,教学要素离不了老师、学生和文本,而教学活动的展开离不开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老师和文本对话、学生和文本对话、老师和学生对话以及学生和学生对话)。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当中,老师最容易做到并且做得最好的是老师和文本对话,最不容易做好或者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如果不注重学生和文本交流这一重要环节,那么,我们的整个教学活动将会受到很大限制。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早已确立,如果哪
期刊
一提到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  教师有意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反过来人类又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具体的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设身处地的感受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真正含义。教师必须清楚,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心理。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
期刊
俗话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孩子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不够的。孩子的兴趣与否,决定了孩子学习的积极精神。“兴趣是第一老师”,兴趣是孩子们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可分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在实际活动当中,幼儿的直接兴趣和间兴趣是可相互转换的,有时甚至是互为一体的。因此,不管是为发现和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
期刊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对学习起着定向、驱动和激励的作用。兴趣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关系,它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和层次性的特征。历史思维能力则是人们了解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分析历史发展进程和评价历史个体的一种素养。  从兴趣和思维的定义可以看出:兴趣本身有利于思维的发展
期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一种情形: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预设,加之教师有如抽丝剥茧般的诱导,使得整堂课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一般不留任何蛛丝马迹;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层层剥笋般地学习知识,教学过程顺畅无阻,一气呵成。这样的课表面看来完美无瑕,然而转念一想:这就是我们教师为学生搭建的“张扬个性,发展能力”的平台吗?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亲自参与知识
期刊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平时或考试时写的作文,自以为写得还不错,审题、立意达到了基本要求,结构也完整,语句还算通顺、连贯,但得分在中等档次,算不上好作文,这是为什么?其实作文好坏的评分除了立意、构思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章的语言。看一篇作文如同看一个人的外貌一样,给人的感觉是,五官端正固然重要,但如果是美丽漂亮岂不更好?人可以通过美容化妆来打扮自己,使人美丽起来,一篇文章同样
期刊
化学是初三学生刚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在一年之内,从入门到熟练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针对目前学生的现状,只有让他们轻松地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是轻松学习的前提    进入初三,学生学习一门新学科——化学,如果在一开始就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第一堂课上,没有急着去传授知识,而是讲一讲我国在化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