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题课的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设计要从基础知识着手,选题组题,优化组合,梯形展开。用对习题“多解”、“多变”、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启发;引导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一种主要课型。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及体会。在这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重视基础知识的意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做不好任何事情,学习物理也是一样的。物理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呢?那就是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每堂习题课前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做习题前,复习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应该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物理概念、物理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六个方面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为了保证学生复习的质量,教师要提供基础习题,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灵活应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学习做好准备。
二、把握教材 巧妙编写习题
在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巧妙编写和选择习题。
1 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编写习题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冬天,我们通常在公共浴室看到戴眼镜人的眼镜上有水雾,但有一个学生到浴室里让他的眼镜首先在热水里洗一个澡,这个眼镜就没有水雾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 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一铝球质量是540g,体积为300 cm3,判断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方法一:用质量判断:
根据m=ρv=2.7昏/cm2×300 cm3=810g>540g
质量少了,所以该球是空心的!
且空心的体积为:V空=(810g-540g)/2.7g/cm3=100 cm3
方法二:用密度判断:
根据p=m/v=540g/300 cm3=1.8g/cm3<2,7g/cm3
密度比铝的密度小,所以该球为空心的!
方法三:用体积判断:
根据V=m/p=540g/2.7g/cm3=200 cm3<300 cm3
体积比告诉的小,说明是空心的!
3 “一题多变”让学生的思维在变化中得到发展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用120s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列车速度为多大?”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8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4 多题一解学会归纳
“多题一解”,是指对同一类的不同题进行归纳。通过归纳,找到类的本质规律和解题的总体思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生做过一组练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组习题逐个分析,看那些题是相似的,找出统一的规律。
如:学生做过透镜光线作图的一组练习之后,引导学生看不同光路图中的共同规律,学生会发现:①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会聚的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发散的。继续归纳还会发现:光线通过透镜后总是向厚的一侧弯折。这个结论一出来,学生立刻感到轻松,也意识到了归纳的重要性。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启发、引导:(1)启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启发。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一小孩推一辆静止在那里的汽车,没有推动,是什么原因?多数学生会回答,说小孩的推力比汽车受到的阻力小。这就说明学生还在用生活中的经验考虑问题。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一个静止的物体,它受的是不是平衡力?”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平衡力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导。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适当启发,科学引导,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解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关键词:基础知识;精选习题;启发;引导
在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物理教学中一种主要课型。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笔者在习题课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及体会。在这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重视基础知识的意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做不好任何事情,学习物理也是一样的。物理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呢?那就是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每堂习题课前必须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做习题前,复习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物理公式应该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要求学生从物理概念、物理公式、适用条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单位及符号六个方面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复习。
为了保证学生复习的质量,教师要提供基础习题,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灵活应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和公式解决实践问题,使学生掌握应用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题的基本方法及运用物理量时单位必须统一的要求,进而使学生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牢固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进一步深化学习做好准备。
二、把握教材 巧妙编写习题
在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巧妙编写和选择习题。
1 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编写习题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用刚学的物理知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物态变化时笔者编了这样一道题目:冬天,我们通常在公共浴室看到戴眼镜人的眼镜上有水雾,但有一个学生到浴室里让他的眼镜首先在热水里洗一个澡,这个眼镜就没有水雾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 一题多解,拓展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对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一铝球质量是540g,体积为300 cm3,判断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方法一:用质量判断:
根据m=ρv=2.7昏/cm2×300 cm3=810g>540g
质量少了,所以该球是空心的!
且空心的体积为:V空=(810g-540g)/2.7g/cm3=100 cm3
方法二:用密度判断:
根据p=m/v=540g/300 cm3=1.8g/cm3<2,7g/cm3
密度比铝的密度小,所以该球为空心的!
方法三:用体积判断:
根据V=m/p=540g/2.7g/cm3=200 cm3<300 cm3
体积比告诉的小,说明是空心的!
3 “一题多变”让学生的思维在变化中得到发展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生解答了“一列火车长200m,用120s通过一座长1.6km的大桥,问列车速度为多大?”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为:“如果这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180s,那么桥有多长?”还可以把这道题改成:已知火车长、桥长和过桥时间,求火车过桥速度;已知桥长、火车速度和过桥时间,求火车长等题目。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4 多题一解学会归纳
“多题一解”,是指对同一类的不同题进行归纳。通过归纳,找到类的本质规律和解题的总体思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学生做过一组练习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组习题逐个分析,看那些题是相似的,找出统一的规律。
如:学生做过透镜光线作图的一组练习之后,引导学生看不同光路图中的共同规律,学生会发现:①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会聚的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发散的。继续归纳还会发现:光线通过透镜后总是向厚的一侧弯折。这个结论一出来,学生立刻感到轻松,也意识到了归纳的重要性。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启发、引导:(1)启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启发。例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后,笔者让学生讨论:一小孩推一辆静止在那里的汽车,没有推动,是什么原因?多数学生会回答,说小孩的推力比汽车受到的阻力小。这就说明学生还在用生活中的经验考虑问题。找到症结后,教师提出:“一个静止的物体,它受的是不是平衡力?”从而解开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平衡力概念有了进一步认识;(2)引导。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适当启发,科学引导,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
总之,习题课的教学不仅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应最大程度地调动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和他们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解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