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进入初二是学生了解物理的开始,初中的物理教学可以说是是物理的启蒙教育。学生对物理的起始印象和学习兴趣很重要,不仅仅会影响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把物理学好的信心进而决定高中学习段的文理分流。笔者对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有些自己的思考,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习伊始,就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学科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帮助学生养成物理学习的习惯,提炼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内因驱动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先乐之,后能好之,终能知之,乐之,兴趣也。兴趣源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能克服困难,推动获知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方法的疏导,做到兴趣的激发和稳固。
1 精心上好第一课,兴趣激发要深化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学科充满着好奇和期待,第一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深度,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犹如做/了一个把学生导向科学海洋深处的风帆。
利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面对新的学科,对教材或多或少预习了一些,对书本上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实验结果学生可以预期,就少了几分好奇、几分新鲜感。因此,第一课要精心补充书本外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验物理的奇妙,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都有了“欲知其所以然”的强烈情绪。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煮熟的鸡蛋刚刚从开水里捞出来不太容易剥壳,可是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了,这是为什么呢?”“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通过这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到的、感受过的物理现象,同时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学习物理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显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去解决的情绪,从较深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教结合,稳定兴趣
初中的物理教材虽然难度较低,但学生在探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能即时理解的概念或规律。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多次遇到困难且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对新学科的兴趣就会消退。譬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这对于刚入门的初二学生来说会感觉到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为其疏导好,低起点、密台阶,确保学生的思维跟得上,让学生感受物理不难,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以维持和加固。
二、重师生情感,建和谐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是构成中学物理教学的两个重要成份,研究表明,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该学科任课教师的喜恶。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抱着积极、信任的态度充满热情地对待全班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这就是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和谐的课堂里,学生就会从内心里生成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进而对物理学习就会有积极的期待,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为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而付出行动。
反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果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指责,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坏,产生对教师的不良情感,只要一上该教师的课心里就烦,这就是课堂不和谐的表现。这种学生和老师间的不良情感必然会引起知识教授过程的滞塞。
要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师生间良性的情感,物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课堂上与他们同探究,一起排除障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欢乐;课外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三、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好的预备是成功的保证,教会学生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途径,在预习中布置一定的活动和预习目标,让学生按照布置的提纲进行预习活动,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是开放的,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预习中会遇到思考上的难点和疑点,这些预习时不理解的知识和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悬念,有利于其课堂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度的提升。
通过预习,可以上学生先一步对物理知识和规律有个初步的了解,思维上和思想上都有个预期,特别是对难点上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不会有种突然被蒙住了双眼的感觉,如果在课前,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的话,教师的备课就有了着重点,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重视评价艺术,增强学生信心
每个人都有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情绪特别高涨。一次考试成绩的进步;一次问题回答的成功;甚至是教师一句简单而肯定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就动机的撞针被拨动,表现为情绪高昂、信心倍增。反之,多次尝试失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
因此,我们要重视评价的艺术,给每位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尽量多的创设教材外的条件让每个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促进其智力发展,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测试卷的难易程度和题目的选择,也要兼顾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因为在测试中获得成功,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一、激发学生兴趣,内因驱动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先乐之,后能好之,终能知之,乐之,兴趣也。兴趣源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能克服困难,推动获知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方法的疏导,做到兴趣的激发和稳固。
1 精心上好第一课,兴趣激发要深化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对学科充满着好奇和期待,第一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深度,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犹如做/了一个把学生导向科学海洋深处的风帆。
利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面对新的学科,对教材或多或少预习了一些,对书本上的实验现象和结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实验结果学生可以预期,就少了几分好奇、几分新鲜感。因此,第一课要精心补充书本外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体验物理的奇妙,在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都有了“欲知其所以然”的强烈情绪。
陶行知说过,“生活就是教育。”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兴趣。例如,“煮熟的鸡蛋刚刚从开水里捞出来不太容易剥壳,可是放到冷水里浸浸就容易剥了,这是为什么呢?”“小鸟落在高压电线上怎么却安然无恙?”通过这些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到的、感受过的物理现象,同时告诉他们,“只要好好学习物理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显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去解决的情绪,从较深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教结合,稳定兴趣
初中的物理教材虽然难度较低,但学生在探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能即时理解的概念或规律。学习物理的初始阶段多次遇到困难且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对新学科的兴趣就会消退。譬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这对于刚入门的初二学生来说会感觉到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为其疏导好,低起点、密台阶,确保学生的思维跟得上,让学生感受物理不难,学习物理的兴趣得以维持和加固。
二、重师生情感,建和谐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是构成中学物理教学的两个重要成份,研究表明,学生的学科情感取决于对该学科任课教师的喜恶。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抱着积极、信任的态度充满热情地对待全班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关怀,这就是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和谐的课堂里,学生就会从内心里生成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进而对物理学习就会有积极的期待,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为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而付出行动。
反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果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的漠不关心或过多的指责,他们的情绪就会变坏,产生对教师的不良情感,只要一上该教师的课心里就烦,这就是课堂不和谐的表现。这种学生和老师间的不良情感必然会引起知识教授过程的滞塞。
要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师生间良性的情感,物理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课堂上与他们同探究,一起排除障碍,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欢乐;课外要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
三、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很好的预备是成功的保证,教会学生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途径,在预习中布置一定的活动和预习目标,让学生按照布置的提纲进行预习活动,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是开放的,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在预习中会遇到思考上的难点和疑点,这些预习时不理解的知识和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悬念,有利于其课堂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度的提升。
通过预习,可以上学生先一步对物理知识和规律有个初步的了解,思维上和思想上都有个预期,特别是对难点上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准备,不会有种突然被蒙住了双眼的感觉,如果在课前,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情况反馈给教师的话,教师的备课就有了着重点,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四、重视评价艺术,增强学生信心
每个人都有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情绪特别高涨。一次考试成绩的进步;一次问题回答的成功;甚至是教师一句简单而肯定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就动机的撞针被拨动,表现为情绪高昂、信心倍增。反之,多次尝试失败,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
因此,我们要重视评价的艺术,给每位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结合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尽量多的创设教材外的条件让每个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促进其智力发展,满足其心理需求,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同时,测试卷的难易程度和题目的选择,也要兼顾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因为在测试中获得成功,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