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是语文课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因此,重视阅读教学中的美感培养正是语文教学中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发现美
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语言艺术。它不像美术、雕塑、舞蹈,直接由视觉感知其形象,语言只有经过感知才能再现形象,因此在指导学生初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诵读中进行语言的初步审美感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立体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1.初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力求读得正确。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还要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精读。为了收到 “不待解说、自知其义 ”的效果,精读课文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由生疑到求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3.范读。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是促使学生加强美感效果的助推器。表情、语气、语调能成为更深层次的美感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铿锵悦耳、动之以情、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感情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深入课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内涵。因此,可以说成功的范读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的一个法宝。
二、在字斟句酌的分析中鉴赏美
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如果说人在审美感受阶段只能直觉美“是什么”,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使审美主体懂得美之“为什么”为美,对审美对象做出本质的分析、综合,进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鉴赏指导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从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习《故都的秋》时,我让同学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不少同学选了这几句:“像花而不是花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一个同学在评论这一段时说:杨槐花和扫帚纹都是很平常不太引人注意事物,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生动优美,秋天早晨那清、静、悲凉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你不能不为之赞叹。
2.从形象美中获得美的享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 可引导学生对各种美的形象进行比较鉴赏,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鉴赏《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要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和情绪的理解,注意从她一系列的言谈举止中,捕捉她美丽外表下那故作姿态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而小说中美貌而善良的林黛玉以一个寄人篱下的弱者的形象,反衬了王熙凤,让人感到王熙凤更丑陋,增强了审美的价值,学生对丑的否定中认识什么才是美的。
3.从意境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当地点化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吟成了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抒情诗。
三、在丰富多彩的想象、联想中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情感和兴趣,发掘创造美的源泉和内动力。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形象、情节、意境、音韵等加以认识,使之与自己的心灵交融,达到“悦心悦意”的内层美感。如教《荷花淀》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创造美。我指导学生大胆研读,创新鉴赏,努力激发他们的热情,发现这篇文章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美。
如可以谈男性美:有水生等青年捐躯赴国难的英雄气概美,有以水生父亲为代表的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襟怀美,有战士们刚性而内敛的情感美。
可以谈爱情美:水生嫂为了丈夫的嘱托可以牺牲生命;青年妇女牵挂丈夫,他们可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探夫;我们的战士在“顺手一丢”中的柔情、对妻子的关爱尽显无余。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纯朴而忠贞的爱情。
可以谈亲情美:如“爹呢,小华呢?”如果说水生每次回家必问的话,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带着一丝不安?因为第二天水生就要去大部队了。谁说战士无情,谁说战士不顾家,他们心连家人,梦萦故乡,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只好舍小家而顾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看,什么也不要惦记。”这就是父子亲情。
可以谈爱国情: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的革命能不胜利吗?忠贞的爱情、浓郁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另外,还可以谈景物美、情节美、动作美、风格美、意境美等等。在师生互动中,在研究交流中快乐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挖掘美、创造美,从而提高语言艺术领悟能力。
“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情境渐进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过程。“发现美”是对读书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探究,进而发现美点;“鉴赏美”是对发现的美点进行理解、品味,从而产生共鸣;“创造美”是高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美进行再创造。
一、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发现美
语文课中的文学作品属于语言艺术。它不像美术、雕塑、舞蹈,直接由视觉感知其形象,语言只有经过感知才能再现形象,因此在指导学生初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诵读中进行语言的初步审美感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立体感受,产生如见其人、如观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
1.初读。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圈出生字词读,力求读得正确。教师重点指导容易读错的字音,还要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2.精读。为了收到 “不待解说、自知其义 ”的效果,精读课文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亲近课文,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由生疑到求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
3.范读。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是促使学生加强美感效果的助推器。表情、语气、语调能成为更深层次的美感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铿锵悦耳、动之以情、绘声绘色、形神兼备的范读,能把课文所表现的强烈感情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听读中深入课文的意境、感悟文章的内涵。因此,可以说成功的范读是“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的一个法宝。
二、在字斟句酌的分析中鉴赏美
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的能力。如果说人在审美感受阶段只能直觉美“是什么”,那么审美鉴赏则是使审美主体懂得美之“为什么”为美,对审美对象做出本质的分析、综合,进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教师对课文的分析鉴赏指导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从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学习《故都的秋》时,我让同学们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有不少同学选了这几句:“像花而不是花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一个同学在评论这一段时说:杨槐花和扫帚纹都是很平常不太引人注意事物,而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生动优美,秋天早晨那清、静、悲凉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你不能不为之赞叹。
2.从形象美中获得美的享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 可引导学生对各种美的形象进行比较鉴赏,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鉴赏《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要先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和情绪的理解,注意从她一系列的言谈举止中,捕捉她美丽外表下那故作姿态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而小说中美貌而善良的林黛玉以一个寄人篱下的弱者的形象,反衬了王熙凤,让人感到王熙凤更丑陋,增强了审美的价值,学生对丑的否定中认识什么才是美的。
3.从意境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当地点化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再别康桥》这首诗将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化作缕缕情思,融会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吟成了宛如优雅动听的轻音乐般的抒情诗。
三、在丰富多彩的想象、联想中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情感和兴趣,发掘创造美的源泉和内动力。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对文本的形象、情节、意境、音韵等加以认识,使之与自己的心灵交融,达到“悦心悦意”的内层美感。如教《荷花淀》时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创造美。我指导学生大胆研读,创新鉴赏,努力激发他们的热情,发现这篇文章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美。
如可以谈男性美:有水生等青年捐躯赴国难的英雄气概美,有以水生父亲为代表的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襟怀美,有战士们刚性而内敛的情感美。
可以谈爱情美:水生嫂为了丈夫的嘱托可以牺牲生命;青年妇女牵挂丈夫,他们可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探夫;我们的战士在“顺手一丢”中的柔情、对妻子的关爱尽显无余。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纯朴而忠贞的爱情。
可以谈亲情美:如“爹呢,小华呢?”如果说水生每次回家必问的话,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带着一丝不安?因为第二天水生就要去大部队了。谁说战士无情,谁说战士不顾家,他们心连家人,梦萦故乡,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只好舍小家而顾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看,什么也不要惦记。”这就是父子亲情。
可以谈爱国情: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的革命能不胜利吗?忠贞的爱情、浓郁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另外,还可以谈景物美、情节美、动作美、风格美、意境美等等。在师生互动中,在研究交流中快乐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挖掘美、创造美,从而提高语言艺术领悟能力。
“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情境渐进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过程。“发现美”是对读书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探究,进而发现美点;“鉴赏美”是对发现的美点进行理解、品味,从而产生共鸣;“创造美”是高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美进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