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略读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人们重新对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担的与精读课文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略读课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钻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学不略”,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关键词】略读;阅读方法;迁移;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略读课文被人们自动屏蔽,对这类考试“考不到”的课例,很少有人会去探索它存在的意义。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人们重新对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担的与精读课文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叶圣陶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了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它是学生从课内阅读通往课外阅读的桥梁。
二、注重迁移,发挥功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的评价建议为“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可见,略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即可。但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
(一)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功能
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是: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師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要心怀“让学生实践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基本目标,关照整体,局部推进,保障学生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真正实现让学生“课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写作方法的拓展延伸功能
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对引导学生调查访问、撰写民风民俗习作都有借鉴意义。
三、精略有致,教略学丰
崔峦老师认为一节好课应具备四点:(1)有很强的目标意识,兼顾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学习语言,得到方法,既得意又得言;(2)有好的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三点(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从有利于学生的学法出发,设计简约、简单、适用;(3)有恰当的教學方法、策略,在教师教法策略下,看到学生一连串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导要合法;(4)有好的教学效果,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认识提高、方法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等)。
如何将崔峦老师的好课标准落实在略读课文中呢?下面以《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目标,准确定位
《梦想的力量》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将略读定位为“学习浏览,扩大阅读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本组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单元导读: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本课的阅读链接语: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综合以上认识,教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把课文读懂,体会题目含义。抓关键词语,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巧妙迁移,学法引路
在《梦想的力量》教学中,教师利用本组精读课文中总结的学法,密切联系阅读提示,设计了四个自主阅读流程:
通读感知大意——瑞恩的梦想是什么;速读抓准要点——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细读体会感动——勾画出深受震撼的地方,入情入境地多读几遍,感受梦想的力量所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悟;品读领悟方法——学习在叙事中刻画人物形象。
课堂上以学法引路,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形式,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感动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品读语言,感悟内涵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感悟文本内涵。一篇课文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
《梦想的力量》所在单元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深受震撼的语句,交流感悟。
如: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引导学生想象瑞恩还会做些什么(扫院子、洗衣服……),你想用哪些词来夸夸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瑞恩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他做了多少事呀。
再如:
(1)当他听说挖一口井要2000元钱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2)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两句话,都写了瑞恩的语言,但说话的态度明显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透过瑞恩的语言、神态,触摸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所拥有的博大爱心和执着的梦想。
(四)习得方法,延伸实践
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等进行读写结合,为学生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梦想的力量》的课文结尾,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如:
1.学习了课文,你想说:瑞恩是个( )的孩子。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一人物形象的。教师小结,课文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
2.梦想的实现是何等艰难,作者根据什么顺序把他写清楚的。(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3.文章在开头、结尾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这样的处理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也更完整)
最后告诉学生将作者的这些叙事、写人的表达方法运用于我們自己的习作中,會使得我们笔下的故事更精彩,人物更熠熠生辉。
这样,学生抓住语言现象习得写作方法,一旦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后,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钻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学不略”,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编辑:陈岑)
【关键词】略读;阅读方法;迁移;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略读课文被人们自动屏蔽,对这类考试“考不到”的课例,很少有人会去探索它存在的意义。是新课程理念,引领人们重新对它定位,挖掘它本身所承担的与精读课文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
一、更新观念,准确定位
最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叶圣陶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了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它是学生从课内阅读通往课外阅读的桥梁。
二、注重迁移,发挥功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略读的评价建议为“重在考查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可见,略读课文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即可。但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扮演自己独特的角色。
(一)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功能
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是: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求教師更加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教师要心怀“让学生实践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基本目标,关照整体,局部推进,保障学生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真正实现让学生“课有所得,学有所长”。
(二)写作方法的拓展延伸功能
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对引导学生调查访问、撰写民风民俗习作都有借鉴意义。
三、精略有致,教略学丰
崔峦老师认为一节好课应具备四点:(1)有很强的目标意识,兼顾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学习语言,得到方法,既得意又得言;(2)有好的教学设计思路,体现三点(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从有利于学生的学法出发,设计简约、简单、适用;(3)有恰当的教學方法、策略,在教师教法策略下,看到学生一连串的学习过程,教师要“让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地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导要合法;(4)有好的教学效果,能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认识提高、方法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等)。
如何将崔峦老师的好课标准落实在略读课文中呢?下面以《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立足目标,准确定位
《梦想的力量》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将略读定位为“学习浏览,扩大阅读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本组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单元导读: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本课的阅读链接语: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综合以上认识,教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吭”等词语。
2.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把课文读懂,体会题目含义。抓关键词语,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梦想成真。
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巧妙迁移,学法引路
在《梦想的力量》教学中,教师利用本组精读课文中总结的学法,密切联系阅读提示,设计了四个自主阅读流程:
通读感知大意——瑞恩的梦想是什么;速读抓准要点——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细读体会感动——勾画出深受震撼的地方,入情入境地多读几遍,感受梦想的力量所在,体会作者的感情,同时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实际批注自己的感悟;品读领悟方法——学习在叙事中刻画人物形象。
课堂上以学法引路,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形式,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感动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品读语言,感悟内涵
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或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通过讨论、交流,感悟文本内涵。一篇课文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枝节,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组教材的训练点(单元专题)来确定。
《梦想的力量》所在单元主题是“感动的人和事”,学习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深受震撼的语句,交流感悟。
如: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引导学生想象瑞恩还会做些什么(扫院子、洗衣服……),你想用哪些词来夸夸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瑞恩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他做了多少事呀。
再如:
(1)当他听说挖一口井要2000元钱时,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2)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两句话,都写了瑞恩的语言,但说话的态度明显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引导学生透过瑞恩的语言、神态,触摸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所拥有的博大爱心和执着的梦想。
(四)习得方法,延伸实践
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等进行读写结合,为学生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梦想的力量》的课文结尾,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本文的一些表达方法,如:
1.学习了课文,你想说:瑞恩是个( )的孩子。课文是怎样表达这一人物形象的。教师小结,课文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爱心,为实现梦想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
2.梦想的实现是何等艰难,作者根据什么顺序把他写清楚的。(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
3.文章在开头、结尾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首尾呼应,这样的处理使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也更完整)
最后告诉学生将作者的这些叙事、写人的表达方法运用于我們自己的习作中,會使得我们笔下的故事更精彩,人物更熠熠生辉。
这样,学生抓住语言现象习得写作方法,一旦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后,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略读课文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不断钻研探索,做到“教略而学不略”,精略相辅、略中有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