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对策研究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解能力是指一个人理解事物的一种技能。语文学科是一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基础学科,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是培育学生理解能力的重中之重。鉴于在融合课上发现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薄弱的情况以及对薄弱原因的认识,我认为要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通过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掘理解之源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我们要在语文课上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解疑、释疑,满足好奇心,提高阅读兴趣。另外在语文课上还可以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引领学生从爱读、想读,到思读、悟读、会读、理解,循序渐进,进而水到渠成。
  二、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寻觅理解之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读懂文本,逐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上,要注重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运用和拓展,尤其要注重借助阅读教学在教会学生读懂一篇课文、理解阅读要旨的基础上教授、渗透、融入和运用基本的阅读理解方法,引领学生找寻并学会运用理解的“钥匙”。
  阅读理解能力通常是指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等能力。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着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做好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疏通字词,整体把握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解决。学生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对课文的一个大致印象。第二步,细读课文,理清结构,读懂词、句、段,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了解课文内容、结构,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精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第四步,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回答课后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对文本获得较为全面和深度的理解。同时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此外还要遵循阅读理解的发展阶段,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基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培养阶段,遵循人的阅读理解发展规律有的放矢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三、进行理解性的阅读专项训练,提升理解之力
  阅读理解方法的巩固、运用和深化,有赖于训练的夯实和持续。理解需要载体,理解力需要实践,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开展有的放矢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正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力保障。当学习一篇文本材料或教材里的课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推进,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理解句子的训练。在语文课上教给学生把长句缩成短句来理解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运用解句的方法(先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或难理解的词,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全句的含义),准确地说出句子的含义;在语文课上抓住文本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之间的总起分述、承上启下等内在联系,找出交代事情前因后果及前因后果作用的句子。
  2. 理解题目的训练。每上一篇新课文时先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让学生通过找出课文题目的重点词,了解文章是写人记事,还是状物描景的,说出题目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等;能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如:题目对文章中心的作用,根据题目可以写什么、应该写什么或者从题目中能想到些什么等等来抓住作者的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题目选材、组织材料的。
  3. 分段和概括段意的训练。在语文课上根据课文的特点,有意识地向学生教授各种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方法:(1)按顺序叙述的常见段的结构形式,抓住段首概括句,段中重点句、重点词及段末小结句。(2)按时间、空间转移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性质归类,理清文章的思路。(3)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按常见的分段方法独立地、正确地给文章划分段落,说出分段的根据,理解文章的条理。(4)用完整而又简练的语言归纳各段的段意,或用课文中的中心句做段意。
  4. 快速找出重点词句段的训练。语文课上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求学生用规定的符号准确地画出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重点词、重点句(中心句)、重点段等关键信息;并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与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它们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通过此训练,指引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时间内迅速把握和理解文本内容。
  5. 掌握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训练。在语文课上训练学生学会把各段的内容连贯地串起来的方法去概括、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全面、准确且简明扼要地写出来,同时懂得通过理解各段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经常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训练学生完整地书面回答“为什么”“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等问题;能根据各段的意旨或课文的中心句等,较准确地归納出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主旨和要义。
  四、培养学生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拓宽理解之径
  不动笔墨不读书,勤于动笔是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应在语文上课培养学生这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只有通过读、思、写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才能理解文章中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才能准确把握文本信息,最终理解文本内容和要旨。
  学贵有疑。学生在疑问中才能迸发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强调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特别要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如先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本,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文本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责任编辑 钱昭君
其他文献
一、家庭公约家庭公约又称“家庭宪法”或者“家庭交规”,是指以契约的形式处理重大的家庭问题或亲子教育问题.家庭公约不单是家长对孩子的约束与立规矩,更应该是家长给孩子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所以,
一、主要研究问题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生由于能力的差异,部分学生不懂如何进行 "预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掌握"
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2l世纪需要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浪潮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智慧;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并使其能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课采用“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需要长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镇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不可忽视,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让他们健康成长,是班主任在管理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本文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就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此进行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丰富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运用快乐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简笔画、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教师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做出相应单词的动作联系,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并引入一些竞争方法,那么就会
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除了做好常规工作外,还应有一颗爱心,用真情融入学生中间,让学生愿意把你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与你多方面地交流思想,总之需要用心浇灌,以情育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师爱胜于母爱,又高于母爱。爱生成才,是崇高原则和理智的爱。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  一、以爱育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风的建立首先来自教师的爱,教师
在最初学习和应用所得税会计时,不易弄清其中的道理,特别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中递延法和债务法之间的区别。本文试图将递延法与存货计价中的先进先出法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掌握
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于海口召开的建材技术装备标准审议会上,15项水泥工业重要技术装备国家行业标准和2项配套的国家行业标准获得审议通过,这使水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