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文化多元化、全球化、标新立异化的发展背景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学习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明确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固本培元的基础上,科学融合其他各种文化元素,强化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植根文本,在识字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植根于文本,将识字教学中对于字义的理解融入文本内容的学习中,避免识字教学主体的孤立化、单一化和片面化。在融字于文的学习中,要让学生深入认知、理解和记忆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在生字音形义的整合化练习中,沉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实现文本化、课堂化、生活化的自然统一。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文本将一些生字的读音进行了明确标示。这样做,一方面方便学生阅读,另一方面也准确定位了生字的位置,便于学生在学习时能融字于文,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要学习古诗词字面上的意思,还要结合古诗词的内容,体会其语言的言简意赅,情感的丰厚真挚,语义的深厚自然。尤其是在学习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句中的“亡赖”一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古诗词的同化手法中认识到,这里的“亡赖”同“无赖”的意思,但古诗词“无赖”的意思和当前的含义不同。在本首词中,“无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儿顽皮、淘气的性格特点。另外,还要特别引导学生对“卧”字进行体会。一个“卧”字,既表达了小儿追求舒适的情感,又将小儿调皮机灵的样子活灵活现地呈现。通过对这两个字词的识字教学,引导学生在植根于文本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和体会文本内容,让学生品悟到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
  二、植根生活,在阅读教学中传承经典文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植根于生活经验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感悟。同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学语文,跳出课堂学语文,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融入经典文化的学习中,指导学生拓展化、延伸化地深入学习。
  例如,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乡下人家》一文,描绘了乡下人家自然、舒适、祥和、温馨的生活情境,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进行品析。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先把握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语句,感受文本所展示出来的宁静、祥和的乡村田园风光。《乡下人家》在语言风格上并没有浓墨重彩的华丽词汇,而是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的风景图。然后结合其他古诗中“日长篱落”“儿童追蝶”“茅檐低小”的乡村风景,指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接着再结合当前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现状,引导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的对比中,深入体会《乡下人家》一文所呈现的纯朴乡情、独特风景以及和谐朴实的生活,让学生感悟到经典文学作品下的乡村风光和民俗生活独具特色的美好。
  三、科学整合,在口语教学中整合优秀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化进行科学整合,既让学生学习、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让学生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化的科学整合中,可以通过口语练习推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和艺术张力。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转述”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转述的内容,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生活中的事情的准确而清晰的表达层面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立足于教材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学会转述传统文化内容和世界经典文学作品,并适当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將传统文化与世界经典文学作品有机整合。
  例如,引导学生学习转述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从本单元《古诗词三首》入手。先让学生在对古诗词内容的转述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对每首古诗词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对每首古诗词写作特色的了解;然后再从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找出和古诗词同一描写的事物,引导学生对比体会在不同作者的视角下、在不同文化创作背景下,同一事物的不同特色。如同样是写小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溪上青青草”,描绘了溪畔青草的勃勃生机,而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足下的土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小草的敬重和赞美。小草虽小但不卑微,它自立自强,拥有属于它的土地和精彩的人生。在科学整合优秀文学作品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四、撷取精华,在写作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强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撷取精华,并将其融入到写作练习中,在读写结合中提升文化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的写作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文题,把握其中的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我的”,另一个是“乐园”。从写作内容上分析,要写曾经留给自己最多快乐的地方,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乐园”;从写作视角上分析,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参与和体验,将自己的快乐写清楚,将乐园的与众不同写明白。然后引导学生再次通读本单元的文本内容,学习这些文本的写作手法,撷取其文化精华。如:落脚某一个地方,把地方的位置和特点写清楚;抓住几个关键性的事物,把事物写活。最后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学习和借鉴本单元文本的语言特色。如古诗词中的字词运用,白话文本中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等等,让学生的习作既富有传统文化的诗词底蕴,又蕴涵着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
  总之,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植根文本、植根生活。在识字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撷取优秀文化的精华;在口语和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和发展优秀文化,提升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统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了起来。笔者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说明文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带着整体的观念,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研制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循序而作,文有法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结合了学段目标及文本内容的各项能力训练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服务,还贴紧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想象作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不断加强学生想象作文训练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水平,从“遐想”“奇思妙想”“畅想”到“科学幻想”的序列化编排,使想象作文的教学更有条理。  一、联系生活,寻找想象之源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主要以
期刊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理性使用教材的一般性说法。但是,怎样使用教材才算得上是用好教材呢?一线教师常存在着诸多困惑,也常见诸多不甚合理的做法。一方面是对于“教材”琢磨得不够,折射出“读”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于“教学”思考得不深,折射出“行”的问题。笔者以为,“读”可取的态度应该是“琢磨”,而“行”可取的策略可以是“通融”。其根本指向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考”。具
期刊
学会写作、学会记录所思所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谈写作色变,他们把写作当成是种负担,写作内容不切合实际,真情实感匮乏,编造虚构的痕迹很重。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写作素材,记录内心感受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从“知之者”到“乐之
期刊
1956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以认知为主要线索,将教育目标分成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并把知识、理解、应用称为低阶思维,把分析、综合、评价称为高阶思维。国内学界在21世纪前后也将研究视角转向高阶思维,著名学者钟志贤认为,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主要由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这些能力构成。当前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维是
期刊
数的运算包含了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迁移思想、模型思想等。如何让这些数学关键能力落实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四上“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  一、融合算法,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关键能力之一,指的是学生运用运算的知识技能,根据法则和计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运用合理的运算方法来
期刊
【编者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一些长课文、难课文。教材主编陈先云说,这是为了满足小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需要,为了增强教科书的可操作性,方便教学。统编教材在长课文、难课文的编排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读方法或策略。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长、难课文时,应如何吃透教材,做到“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对此话题刊发两篇文章,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期刊
统编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在对学生进行复述能力的培养上,教材的编排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那么,如何根据教材中精心準备的故事内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呢?下面笔者以统编版二年级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为复述故事搭建支架  低年级学生的情感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生动的画面,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顺利地融入文本故事中,并为学生搭
期刊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气都能直观地反映大自然的气候、物候变化,其内容和习俗纷繁多彩,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时,可以古诗词教学为载体,恰如其分地嵌入二十四节气文化,让二者相融相契,美美与共,从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在民族文化的浸润中,语文素养得到充分滋养和提升。下面以笔者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课时契入“夏至”节气的内容为例,探讨在古诗
期刊
【编者按】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关注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一线教师如何在课堂中践行深度学习理念,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呢?本专辑这几篇文章围绕“以深度学习助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阐述。  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培育来看,存在着“三多三少”的问题:低阶思维问题多,良构问题多,就事论事多;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