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探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措施,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要做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有效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起到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效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教学手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和逆向性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法。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实施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性、情绪色彩强烈,會为学生设定特定的教学场景,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展开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直观、更快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水平与心理机能。教师在为小学生设计数学情境教学环境时,应该做到对他们心理发育特征的全面充分考虑,并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来创设环境,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就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空间创设就包括了多媒体视频环境、室外教学、以及数学兴趣学习小组或社团。这些新教学空间都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广阔的能力发挥余地,对小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非常有利。举例来说,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就会利用多媒体配合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三角形的各种图片,包括各种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像三角尺、小红旗、饭团,等等。让学生拥有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再导入新课概念,告知学生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最后再引领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相关数学知识要点,顺利推进课程进度。
2运用简单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知道,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不论多么简单的知识中都可以体现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来讲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在数学方面有更大成就的潜在推动力,因此有经验且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所练习的简单的题目中重视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例如,就像简单的乘法算式16×7和17×6在比较大小时,很多学生不仔细看,也没来及思考时第一反应就认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通过比较结果和计算过程,学生会发现这两个算式两个乘数分别差1,而最后的算式结果则是相差10。进一步的类比、猜测和验证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和第二个乘数各位相差的结果乘以10就是它们积的相差结果。换句话说,两乘数和相等,差越大,积越小,这样在比较大小时,可以直接应用。有的学生反应较快,家庭教育也较好,这样在课堂教学和练习时,为了避免他们出现没事做的情况,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已经完成的练习中,再寻找另外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在摸索中锻炼思维能力,在题目中扩散思维,这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要求。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主要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结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教师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积极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学“圆的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圆的认识”活动单。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活动一:画圆,让学生互相帮助画圆,让学生初步感受圆形的特征;
活动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已经了解的圆具备哪些特征;
活动三: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操作,一学生做,一学生记录,而其他小组内学生进行监督指导。
最后针对实验的结果,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究圆的特征。采用活动单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于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4设计合理教学方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对数学课堂的大量观察,会发现在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解答。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部分,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往往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发展,教学缺乏基础性与普及性。这种集体作业的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和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节奏,但是也容易带来学生理解知识的假象。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不能在数学中得到应有的发展。集体作业的方式缺乏多数学生的参与,缺少主动性和学生的探索时间,只是少数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得出教学结论,难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顾及全体同学的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把学生个体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平台,把学习的时间和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断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作者单位: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洋渡教学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效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教学手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和逆向性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方法。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实施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情境教学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它在教学过程中目的性、情绪色彩强烈,會为学生设定特定的教学场景,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展开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直观、更快速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智力水平与心理机能。教师在为小学生设计数学情境教学环境时,应该做到对他们心理发育特征的全面充分考虑,并根据他们的这些心理特征来创设环境,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就目前来看,比较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空间创设就包括了多媒体视频环境、室外教学、以及数学兴趣学习小组或社团。这些新教学空间都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与广阔的能力发挥余地,对小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非常有利。举例来说,在“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教师就会利用多媒体配合投影仪为学生展示三角形的各种图片,包括各种三角形形状的实物,像三角尺、小红旗、饭团,等等。让学生拥有对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之后再导入新课概念,告知学生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最后再引领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相关数学知识要点,顺利推进课程进度。
2运用简单的题目,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知道,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都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但是不论多么简单的知识中都可以体现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来讲更为重要,是他们今后在数学方面有更大成就的潜在推动力,因此有经验且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平时所练习的简单的题目中重视其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例如,就像简单的乘法算式16×7和17×6在比较大小时,很多学生不仔细看,也没来及思考时第一反应就认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通过比较结果和计算过程,学生会发现这两个算式两个乘数分别差1,而最后的算式结果则是相差10。进一步的类比、猜测和验证能够发现,第一个乘数和第二个乘数各位相差的结果乘以10就是它们积的相差结果。换句话说,两乘数和相等,差越大,积越小,这样在比较大小时,可以直接应用。有的学生反应较快,家庭教育也较好,这样在课堂教学和练习时,为了避免他们出现没事做的情况,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已经完成的练习中,再寻找另外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在摸索中锻炼思维能力,在题目中扩散思维,这也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要求。
3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主要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结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而教师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积极引导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例如,在教学“圆的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圆的认识”活动单。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三个活动项目。
活动一:画圆,让学生互相帮助画圆,让学生初步感受圆形的特征;
活动二: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已经了解的圆具备哪些特征;
活动三: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圆的特征,可以安排学生分组操作,一学生做,一学生记录,而其他小组内学生进行监督指导。
最后针对实验的结果,展开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帮助下探究圆的特征。采用活动单模式,能使学生主动参于教学内容,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4设计合理教学方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新课改提出教学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对数学课堂的大量观察,会发现在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在一个问题提出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找学生解答。回答问题的学生毕竟是少部分,当学生解决问题后,教师往往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与发展,教学缺乏基础性与普及性。这种集体作业的方式,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和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节奏,但是也容易带来学生理解知识的假象。那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不能在数学中得到应有的发展。集体作业的方式缺乏多数学生的参与,缺少主动性和学生的探索时间,只是少数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得出教学结论,难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顾及全体同学的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把学生个体作为教学的主体,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要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平台,把学习的时间和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断注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作者单位:上林县澄泰乡中心学校洋渡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