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教书先要育人,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就会养成好的习惯,学习知识就能更快更好地接受,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育人为先,抓住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契机至关重要,如不同学科、主题班会、机会教育等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都是很好的途径。
【关键词】契机;德育教育;学科;主题本会;机会教育
“教书育人”,教书让孩子学会知识,育人让孩子学会做人。我认为是育人在前,教书在后。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就会养成好的习惯,学习知识就能更快更好的接受,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常常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
虽说教书与育人是两样不同的工作,但它们最终的结果又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育人”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为人处世。教书相对容易做到,育人却难以实现。那么,育人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开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我认为在教书的过程中抓住育人的契机,进行德育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结合学科契机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最终都能成为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因此,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统帅。新课标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门各科也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进行德育渗透。语文科,基于教材自身的独特优势,能较好地把教书与育人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德育渗透的领域涉及到各个方面。如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数学科的德育渗透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音、体”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認识与追求,引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而言,老师必须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不只是“一课一得”还要“一课一德”,知识技能与道德教育双管齐收。
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不言而喻的,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小男孩可贵的精神学生一读便能心领神会,过多的讲述反而会让学生厌烦,削弱其道德效力;有些则需要老师深层次的挖掘,启发学生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要弘扬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讲授的时候,如何把这种精神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心有体会,从而付诸实际行动呢?这确实让人费心。如果单解析这句话,甚至要求学生把这句话的意思背下来,这样做,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听从老师的吩咐背了一句话,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从繁杂的语言文字中又积累了一句话,这句话在他的身上起作用了吗?答案是“0”。
但如果能从生活事例入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就拿班务来说,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今天因为你付出了劳动,大家拥有了干净整洁的读书环境,明天别人也付出了劳动,你也同样享受到了美好的环境,这不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事例一出,深奥的道理就变得亲切近人了,学生也会高举小手说出他们的见解。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德育渗透无定法,每一门学科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有待我们去充分开发与利用。
二、结合主题班会的契机进行德育
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年,学校德育处都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月德育主题活动,而主题班会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途径。它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喜欢。那如何制定,怎样展开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参考:
1.确定班会主题
确定班会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考虑,可以根据特定的日子确定主题。如国庆节、建军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让学生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世界无烟日、爱眼日、植树节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每个节日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加上有效的活动形式,德育教育将事半功倍。除了节日我们还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制定班会的主题,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日常文明规范、安全教育……
2.确定教育目的
各个主题班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总教育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总目标宜单一,不能过于繁琐,这样才能有所针对,教育到位。如国庆节主题班会,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总目标再衍生出子目标,也就是说,从“爱国→爱民族→爱社区→爱家→爱自己”,层层细化。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整节课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其情操也随之升华。
3.确定班会形式
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根据班会的主题、目标选择最佳的活动形式。如专项主题报告会、讲座、辩论会、各项竞赛、课外实践、调查报告、网上学习、观看视频等等。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每一节主题班会都乐此不彼,教育效果毋庸赘述。
三、紧抓机会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
所谓机会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小事入手。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是由个体集合而得出的整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对独立,而整体的班风、班貌又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动态。班级里面每天发生的事情层出不穷,为此,老师千万不要觉得厌烦,因为每一件事情都会是很好的机会教育。事情无大小,每一次的机会教育我都主张隐恶扬善。
我班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叫小淳(化名),因家庭原因他性格比较乖张。但我发现他爱班集体,爱劳动,每次大清洁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承担重活;还有,很多时候的早上,总会看到他帮助同学打扫公区的身影。我以此为切入点,每看到他帮助同学,哪怕是帮别人拾一支笔这么简单的小事,我都会在班上表扬他,让他享受荣誉感,在他犯错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把他叫到教导处里进行批评。对于学生来说,教导处是一个严肃的地方,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会使其心灵受创;我也不会在班上同学们的面前对他进行批评。我知道,有时候他犯错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因此,对待他的每一次犯错,我都当作是与他的一次交流,理解他犯错的原因、心态、行为。故此,老师必须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教育,让其发挥作用与效力。
以上是我个人对德育契机的一些认识与做法。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我相信,学生在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情的熏陶下,道德品质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淑平.浅谈如何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J].黑河学刊,2011(002):127-128.
[2]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2009(7).
【关键词】契机;德育教育;学科;主题本会;机会教育
“教书育人”,教书让孩子学会知识,育人让孩子学会做人。我认为是育人在前,教书在后。学生有了好的思想,就会养成好的习惯,学习知识就能更快更好的接受,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常常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
虽说教书与育人是两样不同的工作,但它们最终的结果又是有异曲同工之妙,“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有章可依,有法可循,老师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育人”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为人处世。教书相对容易做到,育人却难以实现。那么,育人工作如何开展?怎样开展?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我认为在教书的过程中抓住育人的契机,进行德育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结合学科契机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希望每个孩子最终都能成为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公民。因此,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统帅。新课标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门各科也明确地提出了要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进行德育渗透。语文科,基于教材自身的独特优势,能较好地把教书与育人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德育渗透的领域涉及到各个方面。如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数学科的德育渗透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音、体”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对美的認识与追求,引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而言,老师必须每一节课都要让学生有所得,不只是“一课一得”还要“一课一德”,知识技能与道德教育双管齐收。
德育渗透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些是不言而喻的,如《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中,小男孩可贵的精神学生一读便能心领神会,过多的讲述反而会让学生厌烦,削弱其道德效力;有些则需要老师深层次的挖掘,启发学生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的短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文章要弘扬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在讲授的时候,如何把这种精神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心有体会,从而付诸实际行动呢?这确实让人费心。如果单解析这句话,甚至要求学生把这句话的意思背下来,这样做,学生的理解是肤浅的。学生只知道自己听从老师的吩咐背了一句话,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从繁杂的语言文字中又积累了一句话,这句话在他的身上起作用了吗?答案是“0”。
但如果能从生活事例入手,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就拿班务来说,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今天因为你付出了劳动,大家拥有了干净整洁的读书环境,明天别人也付出了劳动,你也同样享受到了美好的环境,这不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事例一出,深奥的道理就变得亲切近人了,学生也会高举小手说出他们的见解。德育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德育渗透无定法,每一门学科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有待我们去充分开发与利用。
二、结合主题班会的契机进行德育
主题班会是班级德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必修课。每个学年,学校德育处都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每月德育主题活动,而主题班会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途径。它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让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喜欢。那如何制定,怎样展开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参考:
1.确定班会主题
确定班会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考虑,可以根据特定的日子确定主题。如国庆节、建军节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让学生继承并发扬传统美德;世界无烟日、爱眼日、植树节等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每个节日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加上有效的活动形式,德育教育将事半功倍。除了节日我们还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制定班会的主题,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日常文明规范、安全教育……
2.确定教育目的
各个主题班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总教育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总目标宜单一,不能过于繁琐,这样才能有所针对,教育到位。如国庆节主题班会,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从总目标再衍生出子目标,也就是说,从“爱国→爱民族→爱社区→爱家→爱自己”,层层细化。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热爱祖国”的思想在整节课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其情操也随之升华。
3.确定班会形式
主题班会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老师可以根据班会的主题、目标选择最佳的活动形式。如专项主题报告会、讲座、辩论会、各项竞赛、课外实践、调查报告、网上学习、观看视频等等。变着花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每一节主题班会都乐此不彼,教育效果毋庸赘述。
三、紧抓机会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
所谓机会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小事入手。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是由个体集合而得出的整体。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对独立,而整体的班风、班貌又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动态。班级里面每天发生的事情层出不穷,为此,老师千万不要觉得厌烦,因为每一件事情都会是很好的机会教育。事情无大小,每一次的机会教育我都主张隐恶扬善。
我班有一个父母离异的学生叫小淳(化名),因家庭原因他性格比较乖张。但我发现他爱班集体,爱劳动,每次大清洁的时候,他都会主动承担重活;还有,很多时候的早上,总会看到他帮助同学打扫公区的身影。我以此为切入点,每看到他帮助同学,哪怕是帮别人拾一支笔这么简单的小事,我都会在班上表扬他,让他享受荣誉感,在他犯错的时候,我从来不会把他叫到教导处里进行批评。对于学生来说,教导处是一个严肃的地方,如果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会使其心灵受创;我也不会在班上同学们的面前对他进行批评。我知道,有时候他犯错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因此,对待他的每一次犯错,我都当作是与他的一次交流,理解他犯错的原因、心态、行为。故此,老师必须珍惜每一次的机会教育,让其发挥作用与效力。
以上是我个人对德育契机的一些认识与做法。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持之以恒。我相信,学生在一切美好的人、事、物、情的熏陶下,道德品质会有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淑平.浅谈如何把握德育渗透的契机[J].黑河学刊,2011(002):127-128.
[2]王英.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浅谈小学德育教育的若干尝试[J].小学时代,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