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
一、类型辨析法
分清诗歌的类型,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山水田园诗。主要通过描写景物,展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咏物诗。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送别诗。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
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作品上打上印记。唐朝在强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李白的《兰陵别儿童入京》、王昌龄的《从军行》等。而中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人民生活痛苦,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如杜甫的《春望》、杜牧的《过华清宫》、刘禹锡的《石头城》。
学生对一线大诗人的个人情况相对比较熟悉,但对二、三线诗人的情况大多不甚了解,此时,一定要注意鉴赏诗词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信息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
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1的诗词鉴赏题——鉴赏刘孝绰《咏素蝶诗》。
题目给这样的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刘孝绰这个作家的个人情况还是不太熟悉的,这是命题者给出注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注释恰好让广大考生对陌生的刘孝绰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为鉴赏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指明了方向。
三、意象把脉法
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来理解、领悟诗词的思想情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大多有固定的含义,寓意深刻,如“月亮”易引发思亲、思乡、思国之愁,“折柳”往往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蝉”寓指高洁的人品等,诗人对意象的选取和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四、结构导引法
古典诗词的内部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篇幅短小的古典诗词大多具有前半部分写景或叙事,后半部分抒情或议理的结构特点。而诗词中的景与情,事与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叙事都是为了抒情、议理。借助诗词这一结构特点来指导我们鉴赏、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是大有裨益的。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2诗词鉴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渲染了边境紧张的局势;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如能结合边塞诗的类型特点来综合分析、理解,互相印照,则效果更佳。
以上介绍了四种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综合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择一二做一些阐释,希望能给正在高考复习沙海上艰苦跋涉的莘莘学子带来一丝滋润,诚如是,也就达到笔者写作此文的初衷了!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类型辨析法
分清诗歌的类型,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山水田园诗。主要通过描写景物,展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咏物诗。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送别诗。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
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诗词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更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作品上打上印记。唐朝在强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诗歌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如李白的《兰陵别儿童入京》、王昌龄的《从军行》等。而中晚唐时期,政治腐败,国势衰微,人民生活痛苦,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如杜甫的《春望》、杜牧的《过华清宫》、刘禹锡的《石头城》。
学生对一线大诗人的个人情况相对比较熟悉,但对二、三线诗人的情况大多不甚了解,此时,一定要注意鉴赏诗词的标题、序言、注释等。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信息对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极大帮助的。
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1的诗词鉴赏题——鉴赏刘孝绰《咏素蝶诗》。
题目给这样的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刘孝绰这个作家的个人情况还是不太熟悉的,这是命题者给出注释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注释恰好让广大考生对陌生的刘孝绰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把握,这为鉴赏这首诗的思想情感指明了方向。
三、意象把脉法
善于抓住诗词中的典型意象来理解、领悟诗词的思想情感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大多有固定的含义,寓意深刻,如“月亮”易引发思亲、思乡、思国之愁,“折柳”往往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蝉”寓指高洁的人品等,诗人对意象的选取和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四、结构导引法
古典诗词的内部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而言,篇幅短小的古典诗词大多具有前半部分写景或叙事,后半部分抒情或议理的结构特点。而诗词中的景与情,事与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叙事都是为了抒情、议理。借助诗词这一结构特点来指导我们鉴赏、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是大有裨益的。
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2诗词鉴赏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图,渲染了边境紧张的局势;后两句则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如能结合边塞诗的类型特点来综合分析、理解,互相印照,则效果更佳。
以上介绍了四种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综合运用。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仅择一二做一些阐释,希望能给正在高考复习沙海上艰苦跋涉的莘莘学子带来一丝滋润,诚如是,也就达到笔者写作此文的初衷了!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