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区县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
【摘 要】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及文化竞争力。文章以闵行区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為例,从藏品的征集范围、新的征集路径的探索两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区县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方法和思路。
博物馆的藏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状况、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等,是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品质、社会功能的发挥及未来博物馆的社会竞争力,因此藏品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在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确定征集范围
区县级博物馆要做好藏品征集工作,首先要明晰区域历史的发展,清楚了解本地区不同阶段出现的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技术、重要事件、生活方式和杰出人物,清楚了解区域居民在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努力征集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能够激发民众的自豪感,拉近民众与博物馆的时空距离,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藏品。闵行区博物馆在认真研究区域历史,比对现有藏品的基础上,结合本馆新馆展陈的实际及“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将本馆的征集范围确定为:
1. 棉纺织工具及各类棉纺织物。上海地区自宋末元初就出现棉花的种植[1]1214。元代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改良,对当地城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元代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约700年间,本地区人民多以植棉、纺织为业。为此,棉纺织工具及各类棉纺织物被列为闵行区博物馆藏品征集系列之一,其中包括:不同历史阶段本地特有的种棉、纺织工具,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出的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各类花色的棉布,各类花色的棉布制作出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饰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等。
2. 与商品蔬菜种植有关的物证。闵行界域的虹桥地区自明清时期已开始商品蔬菜的种植,上海开埠至上世纪70年代末,虹桥地区始终是上海市重要的菜区之一[1] 532—533。在种植商品蔬菜的百余年间,虹桥地区的菜农总结出了一系列蔬菜种植经验,创新制作了各类蔬菜种植工具。因此,与商品蔬菜种植有关的物证被列为藏品征集系列之二 ,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商品蔬菜的种植工具,当地总结出版的各类蔬菜种植技术的指导资料、培训教材,围绕蔬菜种植创作的文艺作品,各类蔬菜种植工具使用方法的视频记录及与蔬菜种植有关的口述资料,等等。
3. 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各类物证。据《上海县工业志》记载:编结工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传入上海,1910年传入闵行地区,上世纪20年代,有多位中外商人在该地区创办了花边号、花边洋行及店号,专门从事花边的收发和经销[2]。新中国成立后,编结艺品类商品的制作和外销成为当地人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人们利用业余时间编结艺品类商品,也成为了当地居民改善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最盛时,本地区约有13万人从事手工编结艺品工作,从10多岁的小孩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从业者几乎跨越所有的年龄段。编结艺品在本地区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为此,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各类物证也列入藏品系列征集的范围。其中包括:本地编结艺品工业企业的技术资料,编结艺品使用的工具,各类产品花样设计原稿图,成品后期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规则,员工的工作证、厂徽,不同历史时期、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花样的编结成品,不同时代制作编结艺品的照片,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口述资料的采集,等等。
4. 当地革命题材系列的物证。包括本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字材料、文艺作品,各类器材、物品,影像资料,烈士的遗物,烈士遗孀及子女的口述资料等。
5. 本地有影响力的品牌系列物证。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创办了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生产出了一系列在当地居民中有很高影响力和赞誉度的名优工业产品,有的销往国外,有的走进千家万户。为此,将能够激起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品牌系列物证列入藏品系列征集范围,包括本地区各类企业生产的获得国家或上海市表彰的优质产品、免检产品和名牌产品。
6. 有关“西风东渐”对当地产生影响的物证。上海开埠,西风东渐,受西方文化及思想的影响,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均出现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为此,有关西风东渐的物证也列入本馆藏品系列征集范围。
7. 当地民俗类物品及各类证书等。当地民俗类物品及各类证件是最能拉近与居民距离的物证,因此也被列入闵行区博物馆藏品系列征集范围。其中包括:反映民间习俗历史沿革的档案、书籍、文献,各类证书、奖章(如全国劳模荣誉证书、劳动奖章),与老上海生产、生活相关的民俗用品及特色习俗服饰,旧家居用品、老家具,不同历史时期的结婚证、毕业证、契约文书、老照片,及各类票据、书信、音像影像、碑刻、门额,等等。
8.行政建制变更中的各类物证。包括政府机关名称标识牌、政府机关的各类图章等。
二、探索征集方法
作为区域历史发展的收藏者、展示者,区县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大多与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为了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征集人员在保持从上海市文物商店征购文物等常规藏品征集途径的基础上,探索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利用好当地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借助本区的电视台、电台以及本地区政府的微信平台等媒体资源,闵行区博物馆广泛宣传需要征集藏品的范围及征集方法,以在居民中提高博物馆征集藏品信息的知晓率。 2. 组织本馆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队伍。根据本馆藏品征集的范围,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本馆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队伍。藏品征集志愿者有本区的收藏爱好者,本地工业局的老员工,原虹桥蔬菜区蔬菜经营公司的经理,编结艺品企业的技术科长,对本地历史熟悉的热心老人等,成员几乎涵盖了博物馆拟征集藏品系列的所有范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馆征集到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自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的不同规格的各式花色土布及土布制作的各类生活用品,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居民婚嫁中的民俗用品,本地抗战烈士的信件、遗物等,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结婚照、结婚证、毕业照,民国到上世纪70年代虹桥地区各类蔬菜种植工具,民国时期本地的一些具有鲜明西洋风格的民俗类物品、照片等,民国时期的宣传广告纸、刺绣用的各种颜色的丝线等,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外销至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各类编结艺品成品及与编结艺品相关的各类物品等,以及光绪、道光年间的地契和解放初期的土改通知书,等等。藏品征集志愿者在帮助我馆征集藏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与本地旧物品商贸公司保持常态联系。本地的旧物品商贸公司大多经营有从当地居民家中收集来的日用品、民俗类物品等旧物,其中有的销售品正是博物馆拟征集的藏品。为此,闵行区博物馆与本地的旧物品商贸公司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借此征集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居家道服,民国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男人耕作时穿的做裙等,以及在本地居民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影响力及感受度的产自本地企业的生活类名优工业产品。
4. 与上海地区民间收藏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收藏者一般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确定收藏方向,其中不乏博物馆拟征集的藏品资源。通过此途径,我馆征集到了民国时期本地用以织布的系列工具等。
5. 广泛接受市民捐赠。本地老居住区域的一些居民家中或多或少地留存着一些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本地历史的发展,承載着居民生活的集体记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接受市民捐赠,为居民家中的“老物件”寻找一个永久的家,也是我馆做好近现代民俗文物征集的途径之一。
藏品征集工作对博物馆来说是一项长期且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不仅应该“为今天而收集昨天”,还应该着眼于“为明天而收集今天”。闵行区博物馆在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闵行区博物馆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征集反映本地历史发展、极具地方特色的能够拉近与广大民众距离的藏品,并且通过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来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民众、凝聚民众的社会教育功能。
[1]王孝俭.上海县志[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吴德贤.上海县工业志[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5.
【摘 要】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的数量、质量,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及文化竞争力。文章以闵行区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為例,从藏品的征集范围、新的征集路径的探索两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区县博物馆藏品征集的方法和思路。
博物馆的藏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状况、生活情况及风俗习惯等,是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藏品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博物馆的品质、社会功能的发挥及未来博物馆的社会竞争力,因此藏品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在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确定征集范围
区县级博物馆要做好藏品征集工作,首先要明晰区域历史的发展,清楚了解本地区不同阶段出现的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技术、重要事件、生活方式和杰出人物,清楚了解区域居民在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努力征集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能够激发民众的自豪感,拉近民众与博物馆的时空距离,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藏品。闵行区博物馆在认真研究区域历史,比对现有藏品的基础上,结合本馆新馆展陈的实际及“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的通知”的精神,将本馆的征集范围确定为:
1. 棉纺织工具及各类棉纺织物。上海地区自宋末元初就出现棉花的种植[1]1214。元代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改良,对当地城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元代起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约700年间,本地区人民多以植棉、纺织为业。为此,棉纺织工具及各类棉纺织物被列为闵行区博物馆藏品征集系列之一,其中包括:不同历史阶段本地特有的种棉、纺织工具,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出的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各类花色的棉布,各类花色的棉布制作出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服饰及其他生活用品,等等。
2. 与商品蔬菜种植有关的物证。闵行界域的虹桥地区自明清时期已开始商品蔬菜的种植,上海开埠至上世纪70年代末,虹桥地区始终是上海市重要的菜区之一[1] 532—533。在种植商品蔬菜的百余年间,虹桥地区的菜农总结出了一系列蔬菜种植经验,创新制作了各类蔬菜种植工具。因此,与商品蔬菜种植有关的物证被列为藏品征集系列之二 ,其中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商品蔬菜的种植工具,当地总结出版的各类蔬菜种植技术的指导资料、培训教材,围绕蔬菜种植创作的文艺作品,各类蔬菜种植工具使用方法的视频记录及与蔬菜种植有关的口述资料,等等。
3. 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各类物证。据《上海县工业志》记载:编结工艺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由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传入上海,1910年传入闵行地区,上世纪20年代,有多位中外商人在该地区创办了花边号、花边洋行及店号,专门从事花边的收发和经销[2]。新中国成立后,编结艺品类商品的制作和外销成为当地人民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人们利用业余时间编结艺品类商品,也成为了当地居民改善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上世纪80年代最盛时,本地区约有13万人从事手工编结艺品工作,从10多岁的小孩到年逾花甲的老人,从业者几乎跨越所有的年龄段。编结艺品在本地区有着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影响力。为此,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各类物证也列入藏品系列征集的范围。其中包括:本地编结艺品工业企业的技术资料,编结艺品使用的工具,各类产品花样设计原稿图,成品后期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规则,员工的工作证、厂徽,不同历史时期、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各种花样的编结成品,不同时代制作编结艺品的照片,与编结艺品有关的口述资料的采集,等等。
4. 当地革命题材系列的物证。包括本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字材料、文艺作品,各类器材、物品,影像资料,烈士的遗物,烈士遗孀及子女的口述资料等。
5. 本地有影响力的品牌系列物证。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为了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创办了各种性质的经济实体,生产出了一系列在当地居民中有很高影响力和赞誉度的名优工业产品,有的销往国外,有的走进千家万户。为此,将能够激起当地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品牌系列物证列入藏品系列征集范围,包括本地区各类企业生产的获得国家或上海市表彰的优质产品、免检产品和名牌产品。
6. 有关“西风东渐”对当地产生影响的物证。上海开埠,西风东渐,受西方文化及思想的影响,本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均出现了西方文化的元素,为此,有关西风东渐的物证也列入本馆藏品系列征集范围。
7. 当地民俗类物品及各类证书等。当地民俗类物品及各类证件是最能拉近与居民距离的物证,因此也被列入闵行区博物馆藏品系列征集范围。其中包括:反映民间习俗历史沿革的档案、书籍、文献,各类证书、奖章(如全国劳模荣誉证书、劳动奖章),与老上海生产、生活相关的民俗用品及特色习俗服饰,旧家居用品、老家具,不同历史时期的结婚证、毕业证、契约文书、老照片,及各类票据、书信、音像影像、碑刻、门额,等等。
8.行政建制变更中的各类物证。包括政府机关名称标识牌、政府机关的各类图章等。
二、探索征集方法
作为区域历史发展的收藏者、展示者,区县博物馆收藏的藏品大多与区域居民的生产、生活休戚相关。为了做好藏品的征集工作,征集人员在保持从上海市文物商店征购文物等常规藏品征集途径的基础上,探索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利用好当地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借助本区的电视台、电台以及本地区政府的微信平台等媒体资源,闵行区博物馆广泛宣传需要征集藏品的范围及征集方法,以在居民中提高博物馆征集藏品信息的知晓率。 2. 组织本馆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队伍。根据本馆藏品征集的范围,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建起了本馆藏品征集的志愿者队伍。藏品征集志愿者有本区的收藏爱好者,本地工业局的老员工,原虹桥蔬菜区蔬菜经营公司的经理,编结艺品企业的技术科长,对本地历史熟悉的热心老人等,成员几乎涵盖了博物馆拟征集藏品系列的所有范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馆征集到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自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的不同规格的各式花色土布及土布制作的各类生活用品,晚清至上世纪80年代居民婚嫁中的民俗用品,本地抗战烈士的信件、遗物等,民国至上世纪80年代不同历史时期的结婚照、结婚证、毕业照,民国到上世纪70年代虹桥地区各类蔬菜种植工具,民国时期本地的一些具有鲜明西洋风格的民俗类物品、照片等,民国时期的宣传广告纸、刺绣用的各种颜色的丝线等,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外销至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各类编结艺品成品及与编结艺品相关的各类物品等,以及光绪、道光年间的地契和解放初期的土改通知书,等等。藏品征集志愿者在帮助我馆征集藏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与本地旧物品商贸公司保持常态联系。本地的旧物品商贸公司大多经营有从当地居民家中收集来的日用品、民俗类物品等旧物,其中有的销售品正是博物馆拟征集的藏品。为此,闵行区博物馆与本地的旧物品商贸公司建立了常态化联系,借此征集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居家道服,民国时期到上世纪70年代男人耕作时穿的做裙等,以及在本地居民中具有很高知名度、影响力及感受度的产自本地企业的生活类名优工业产品。
4. 与上海地区民间收藏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收藏者一般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确定收藏方向,其中不乏博物馆拟征集的藏品资源。通过此途径,我馆征集到了民国时期本地用以织布的系列工具等。
5. 广泛接受市民捐赠。本地老居住区域的一些居民家中或多或少地留存着一些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见证了本地历史的发展,承載着居民生活的集体记忆。随着区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接受市民捐赠,为居民家中的“老物件”寻找一个永久的家,也是我馆做好近现代民俗文物征集的途径之一。
藏品征集工作对博物馆来说是一项长期且润物细无声的工作,不仅应该“为今天而收集昨天”,还应该着眼于“为明天而收集今天”。闵行区博物馆在开展藏品征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今后,闵行区博物馆还将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努力征集反映本地历史发展、极具地方特色的能够拉近与广大民众距离的藏品,并且通过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来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民众、凝聚民众的社会教育功能。
[1]王孝俭.上海县志[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2]吴德贤.上海县工业志[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