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从识字、断句开始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基本技能。语言文字不仅是信息交流、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的工具,也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小学生,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本文从小学语文的基础性出发,浅谈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想说、敢说、能说、善说”,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想说
想说,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源于学生“说”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诱发学生说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说”为热情生动的“我要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教的学科。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主宰课堂的过程,但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切实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当师生关系融洽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说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差异,精心地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说的情境。如在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時间(10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述故事,其余同学听后评价哪位同学讲得好,并说明理由。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说的激情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说。
3.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小学语文的教材大部分是由文质兼美的历代文学作品组成,教材的美学资源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美的元素,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敢说
敢说,是一种胆量。这种胆量源于学生“说”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成功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的个性张扬而变得生动。一堂课是不是有效,往往不是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多高,看学生能否说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后,都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表达出来,而对于同样一篇课文,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够说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有理由,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的奇异思维,鼓励学生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使之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使其入景入境、入情入理地把课文说得丰富多彩。当然,鼓励个性张扬应该把握好度,切忌漫无边际。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课文或问题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当课文或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三、能说
能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源于学生“说”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遵循字、词、句、篇、章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环节都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说得出来。儒家学派认为教育如同植物生长一样,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孟子用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形象地说明违背事物自身规律的严重后果,强调学习既不能间断也不能急于求成。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四、善说
善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源于学生“说”的能力。说符合言语规则与逻辑的正确的“话”,说适合语境的得体的“话”,说得准确,说得流畅,乃至说得有感染力,说得美,这是“说”话能力的表现。善说的另一个境界是口头表达得体,根据场合和对象,来调整语言表达的用词,语气等等。
1.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口头的遣词造句训练,句式转换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复述能再现语言文字本身的含义,加以变通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表现出来[5]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复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极为有益,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模仿复述训练、概括性复述训练、扩展性复述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头交流能力。虽然是复述,但不能照着读或背诵,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当学生达到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
2.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析到综合、归纳到演绎的一整套逻辑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是口头交流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排列句子训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将一篇短文拆分为若干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换顺序、或人物出场顺序、或故事发生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其还原为原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口头交流能力。
五、结束语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属专门能力的范畴,个性化是语文能力的根本特征。言语能力由言语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作品构成能力组成。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同样重要,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
收稿日期:2014-08-13
一、想说
想说,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源于学生“说”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原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诱发学生说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说”为热情生动的“我要说”。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老师,也会喜欢他教的学科。要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教师必须以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主宰课堂的过程,但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当作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教师要切实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当师生关系融洽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说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讨、自我教育、自我体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差异,精心地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说的情境。如在成语故事《滥竽充数》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時间(10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讲述故事,其余同学听后评价哪位同学讲得好,并说明理由。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说的激情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说。
3.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之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小学语文的教材大部分是由文质兼美的历代文学作品组成,教材的美学资源十分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美的元素,通过语言文字的生动描述,把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再现出来,给人以美的感受。
二、敢说
敢说,是一种胆量。这种胆量源于学生“说”的自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成功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克服害羞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使学生从“不敢开口”到“主动开口”。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的个性张扬而变得生动。一堂课是不是有效,往往不是教师讲得有多精彩,而是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多高,看学生能否说出出乎意料的答案。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后,都渴望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表达出来,而对于同样一篇课文,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能够说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有理由,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鼓励学生的奇异思维,鼓励学生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使之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使其入景入境、入情入理地把课文说得丰富多彩。当然,鼓励个性张扬应该把握好度,切忌漫无边际。教师应该正确地把握课文或问题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当课文或问题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教师要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三、能说
能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源于学生“说”的语文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遵循字、词、句、篇、章的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个环节都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说得出来。儒家学派认为教育如同植物生长一样,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孟子用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形象地说明违背事物自身规律的严重后果,强调学习既不能间断也不能急于求成。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四、善说
善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源于学生“说”的能力。说符合言语规则与逻辑的正确的“话”,说适合语境的得体的“话”,说得准确,说得流畅,乃至说得有感染力,说得美,这是“说”话能力的表现。善说的另一个境界是口头表达得体,根据场合和对象,来调整语言表达的用词,语气等等。
1.语言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口头的遣词造句训练,句式转换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复述能再现语言文字本身的含义,加以变通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再表现出来[5]的一种语言训练方法。复述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极为有益,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模仿复述训练、概括性复述训练、扩展性复述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头交流能力。虽然是复述,但不能照着读或背诵,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当学生达到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后,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复述。
2.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所采用的方法是分析到综合、归纳到演绎的一整套逻辑方法。逻辑思维能力是口头交流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排列句子训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将一篇短文拆分为若干个句子,让学生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或地点变换顺序、或人物出场顺序、或故事发生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其还原为原来的短文。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有利于提高口头交流能力。
五、结束语
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按其适应性,可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语文能力即言语能力,属专门能力的范畴,个性化是语文能力的根本特征。言语能力由言语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和言语作品构成能力组成。在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固然重要,而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同样重要,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新知识,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旨。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也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之一。
收稿日期: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