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 高效 双赢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21-02
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为特征的凯洛夫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所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导致高耗低效、满堂灌的主因。其主要问题在于老师讲的过多,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练”,代替了学生的“思”,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不善思考甚至不会思考,更不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也违背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尤其是探究能力低、求知欲望缺、对老师依赖心理强。使学生不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注意尊重事实,使学生不能理性、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好的事物、好的未来。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郭沫若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当前,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高度,这种崭新的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此,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师生一起发展的共享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发挥实验探究功能,放飞创造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学习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过卤素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活动:研究镁和溴反应的情况,实验分为三人一组,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归纳发言,谈探究结果。
部分同学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思维定势,受氯气与水反应影响,认为:
Br2+H2O===HBr+HBrO Mg+2H+===Mg2++H2↑ (1)
这些同学对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没有思想准备,思维不开放,思考不全面,设计的实验方案纯属验证性而非探究性。
另一部分同学在探究问题时还结合氯气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为: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有无气泡产生?并且指出:
如果实验过程中溴水退色,且有气泡产生,证明反应过程为(1);如果溴水退色但无气体产生,则证明反应过程为:
Br2+Mg===MgBr2(2)
但实验结果为:镁粉能使溴水退色,仅是实验初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与以上假设出现了冲突:如果是(1),理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如果是(2),理应没有气泡产生。
有的同学便得出充满矛盾的结论:(1)(2)共存。也有学生认为是(2),理由是如果是(1),气泡应持续放出,直到溴水退色,而事实是镁和溴水反应只是一开始产生了极少量的气泡。
类似这样的大胆假设层出不穷,而与实验现象又有明显不同,老师都没有给予及时的回答,而是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继续进行探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自实践,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
因此我继续启发,追问道:“假如反应过程(2)是正确的呢?”
有同学很快回答:“利用镁粉和液溴的反应来验证。”
于是同学们马上动手,其实验结果为:镁粉放入液溴中,无明显现象。
此时,假设又一次被实验所否定,那么水在这个实验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同学们很快想到,向镁粉的液溴中加入水。结果,当只滴加少量水时,溴的红棕色立即退去。
同学立即豁然开朗,水在镁和溴的反应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反应过程为:
Br2+Mg===MgBr2
在以上的探索性实验中,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性,同学在探究问题的好奇心的支配下,激发了其求异创新的愿望,培养了他们探索求真、严谨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了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真正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真正改变了以往不管学生会不会,不管学生想什么,只要课文里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怎么说的,教师就教学生怎么做的浇灌式教学模式。让老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是自己想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多向的讨论之中把理解错的变为正确的,把生疏的变为记忆深刻的,把疑惑的变为理解的。集大家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了高效课堂、师生共赢的目的。
二、查漏补缺,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复习教学。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复习课要做到智慧高效,常上常新。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掌握得越多、越牢固,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复习效果就越高。二是认为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推出大量习题,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教材各部分知识得不到很好的结合,基础掌握不好,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认为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补”——补知识漏洞;二是“理”——整合知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三是“练”——练考,为高考做适应性训练。其中以主要物质为载体,设计开放性、启发性例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和基本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比较醋酸钠和醋酸的组成,回答相关问题。
(1)醋酸钠属于_______,醋酸属于_______。(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2)醋酸钠晶体属于______,醋酸晶体属于________。
A、金属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离子晶体
(3)写出两种物质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
醋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醋酸溶液显什么性?醋酸钠溶液显什么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5)0.1mol/L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
0.1mol/L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0.1mol/LCH3COOH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要求方法不少于四种。
A、焰色反应
B、与金属锌反应
C、导电实验
D、用PH试纸测溶液PH
E、酸碱指示剂
(7)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醋酸是一种弱酸。要求方法不少于四种。(答案略)
醋酸钠和醋酸这两种物质是生活和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以这两种物质为线索设计习题,组织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把凝固的、静态的、单一的、獨立的知识内容鲜活起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学信息,是化学智慧育人、高效课堂构建的另一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永松.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王家才.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J].中学理科教学,2003(4)
3 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3):6~7
4 唐 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7
【关键词】高中化学 自主—合作—探究 智慧课堂 高效 双赢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21-02
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为特征的凯洛夫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所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导致高耗低效、满堂灌的主因。其主要问题在于老师讲的过多,老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练”,代替了学生的“思”,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不善思考甚至不会思考,更不会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有悖于现代教育理念,也违背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古训。其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尤其是探究能力低、求知欲望缺、对老师依赖心理强。使学生不热爱和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注意尊重事实,使学生不能理性、谦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关注好的事物、好的未来。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郭沫若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当前,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到“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高度,这种崭新的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因此,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张扬的舞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走进新课程,让课堂成为师生一起发展的共享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实现师生双赢。
一、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发挥实验探究功能,放飞创造思维。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学习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灵活运用。
如在学习过卤素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活动:研究镁和溴反应的情况,实验分为三人一组,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归纳发言,谈探究结果。
部分同学的思维具有明显的思维定势,受氯气与水反应影响,认为:
Br2+H2O===HBr+HBrO Mg+2H+===Mg2++H2↑ (1)
这些同学对可能出现的其他情况没有思想准备,思维不开放,思考不全面,设计的实验方案纯属验证性而非探究性。
另一部分同学在探究问题时还结合氯气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情况,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为: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有无气泡产生?并且指出:
如果实验过程中溴水退色,且有气泡产生,证明反应过程为(1);如果溴水退色但无气体产生,则证明反应过程为:
Br2+Mg===MgBr2(2)
但实验结果为:镁粉能使溴水退色,仅是实验初有少量的气泡产生。
实验结果与以上假设出现了冲突:如果是(1),理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如果是(2),理应没有气泡产生。
有的同学便得出充满矛盾的结论:(1)(2)共存。也有学生认为是(2),理由是如果是(1),气泡应持续放出,直到溴水退色,而事实是镁和溴水反应只是一开始产生了极少量的气泡。
类似这样的大胆假设层出不穷,而与实验现象又有明显不同,老师都没有给予及时的回答,而是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继续进行探究。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理论认为:一切知识既是探索的结果,又是重新探索的起点,创新思维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果学生在发表不同观点的同时能启发其创新思维的发挥,对某一事情如果能亲自实践,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
因此我继续启发,追问道:“假如反应过程(2)是正确的呢?”
有同学很快回答:“利用镁粉和液溴的反应来验证。”
于是同学们马上动手,其实验结果为:镁粉放入液溴中,无明显现象。
此时,假设又一次被实验所否定,那么水在这个实验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同学们很快想到,向镁粉的液溴中加入水。结果,当只滴加少量水时,溴的红棕色立即退去。
同学立即豁然开朗,水在镁和溴的反应中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反应过程为:
Br2+Mg===MgBr2
在以上的探索性实验中,由于问题的不明确性,同学在探究问题的好奇心的支配下,激发了其求异创新的愿望,培养了他们探索求真、严谨唯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了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真正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真正改变了以往不管学生会不会,不管学生想什么,只要课文里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怎么说的,教师就教学生怎么做的浇灌式教学模式。让老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的是自己想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多向的讨论之中把理解错的变为正确的,把生疏的变为记忆深刻的,把疑惑的变为理解的。集大家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了高效课堂、师生共赢的目的。
二、查漏补缺,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设计化学复习教学。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每次复习都应有新的目标,复习课要做到智慧高效,常上常新。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掌握得越多、越牢固,有利于能力的形成,复习效果就越高。二是认为高三复习课就是习题课,不管学生的知识如何,推出大量习题,致使学生的知识得不到网络化,教材各部分知识得不到很好的结合,基础掌握不好,运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学科能力得不到提高,故正确处理好课堂讲与练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复习质量的高低和学科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认为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补”——补知识漏洞;二是“理”——整合知识,构建完善知识体系;三是“练”——练考,为高考做适应性训练。其中以主要物质为载体,设计开放性、启发性例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和基本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比较醋酸钠和醋酸的组成,回答相关问题。
(1)醋酸钠属于_______,醋酸属于_______。(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2)醋酸钠晶体属于______,醋酸晶体属于________。
A、金属晶体 B、原子晶体
C、分子晶体 D、离子晶体
(3)写出两种物质溶于水时的电离方程式:
醋酸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醋酸溶液显什么性?醋酸钠溶液显什么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
(5)0.1mol/L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
0.1mol/LCH3COONa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
(6)设计实验鉴别两种无色溶液:0.1mol/LCH3COOH溶液和0.1mol/LCH3COONa溶液,要求方法不少于四种。
A、焰色反应
B、与金属锌反应
C、导电实验
D、用PH试纸测溶液PH
E、酸碱指示剂
(7)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醋酸是一种弱酸。要求方法不少于四种。(答案略)
醋酸钠和醋酸这两种物质是生活和中学化学中最常见的物质,以这两种物质为线索设计习题,组织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把凝固的、静态的、单一的、獨立的知识内容鲜活起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成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学信息,是化学智慧育人、高效课堂构建的另一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李永松.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王家才.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J].中学理科教学,2003(4)
3 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3):6~7
4 唐 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