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利用教材形成人格;利用语文活动、作文塑造人格;利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健康人格;教材;语文活动与作文;教师自身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纪伯伦曾告诫我们:教师,传授的不仅是智慧,更有忠信和仁慈。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以为这是语文教育的特殊意义所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呢?
一、利用教材形成人格
初中生正处于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如果有意灌输思想教育,会让他们很反感,不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精神,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丰盈其内心世界。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尤其是文学作品,无不闪射着人性的光辉。可以说,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紫藤萝瀑布》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讲述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过零丁洋》则洋溢着高尚流芳的民族气节;《最后一课》就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我们教师就是要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这些人文元素,使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力求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有所感悟,感情有所升华。而这些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问题设计很重要。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杨修该不该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否是真实的历史形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于勒這样的叔叔,你会怎么办?”通关讨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亲情观,学会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二、利用语文活动、作文塑造人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倍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长期以来对别人给予的关心爱护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一部分人自私、冷漠,不懂得关心、理解、帮助别人。此外,由于现代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很少,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而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只是埋头苦学,疏于交往,造成许多学生生性孤僻、不善言辞。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但是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方面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这一优势集中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上。
我们的新教材每一学期都安排了一定次数的综合性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也可以结合本地本班的实际进行课外实地调查等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活动前学生要阅读,要体验实际生活,要写作。而这一过程不是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间通力合作,需要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在活动中,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活动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教师则可通过指导点评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建议学生弥补人格中的缺陷,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让他们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与他人交往,更学会做人。
作文如同做人,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做人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的乐趣,从做人的需要中产生作文的欲望,从作文的写作中获得做人的正确方向。比如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有时也会对某些问题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老师以自己的权威强行灌输,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写作文,在文章中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归纳出其中代表性意见,提交全班讨论。因为是班级热点问题,所以就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会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促进他们在写作时思考,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在这一过程中,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
三、利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格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了,做得怎样就看你自己了”这样的话。其实人格的修养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局外人,无权置身事外,更不能像个旁观者对学生品头论足。因为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涉及面是广泛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举止以及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法无不包括在内,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提示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这就是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尤其是初中生,更多的是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喜欢一门学科、接受某种道理往往是源于喜欢一个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比如通过周记、作文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及时的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意见,从而集思广益,做好工作。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师生的心灵共鸣,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并且会向教师看齐,这种影响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最终形成了他的人格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有赖于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怎样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教育空间,使学生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
【关键词】语文教学;健康人格;教材;语文活动与作文;教师自身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纪伯伦曾告诫我们:教师,传授的不仅是智慧,更有忠信和仁慈。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以为这是语文教育的特殊意义所在。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格呢?
一、利用教材形成人格
初中生正处于易产生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如果有意灌输思想教育,会让他们很反感,不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精神,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而丰盈其内心世界。
我们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尤其是文学作品,无不闪射着人性的光辉。可以说,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紫藤萝瀑布》那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讲述着生命的尊严和蓬勃;《过零丁洋》则洋溢着高尚流芳的民族气节;《最后一课》就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我们教师就是要积极发现和努力发掘课文中这些人文元素,使之成为学生健全人格中的组成部分。力求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有所感悟,感情有所升华。而这些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而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问题设计很重要。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杨修该不该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否是真实的历史形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个于勒這样的叔叔,你会怎么办?”通关讨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亲情观,学会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二、利用语文活动、作文塑造人格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倍受父母、长辈的宠爱,长期以来对别人给予的关心爱护已经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一部分人自私、冷漠,不懂得关心、理解、帮助别人。此外,由于现代学生与社会直接接触很少,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而在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也只是埋头苦学,疏于交往,造成许多学生生性孤僻、不善言辞。
为了改变这些现状,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但是语文教学在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方面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这一优势集中体现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上。
我们的新教材每一学期都安排了一定次数的综合性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也可以结合本地本班的实际进行课外实地调查等活动。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活动前学生要阅读,要体验实际生活,要写作。而这一过程不是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间通力合作,需要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在活动中,既是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语文能力的方式,也是通过活动表达自己人格特质的时机。教师则可通过指导点评等活动来对学生实现人格教育,肯定其人格中美好、优秀的成分,建议学生弥补人格中的缺陷,去除人格中的弱点,最终达到让学生健全人格的最高目标。让他们在活动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与他人交往,更学会做人。
作文如同做人,教师要善于让学生从做人的生活中发现作文的乐趣,从做人的需要中产生作文的欲望,从作文的写作中获得做人的正确方向。比如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矛盾,有时也会对某些问题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可是如果老师以自己的权威强行灌输,效果反而不尽如人意。我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写作文,在文章中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归纳出其中代表性意见,提交全班讨论。因为是班级热点问题,所以就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会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更关键的是促进他们在写作时思考,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在这一过程中,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也有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
三、利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人格
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我该说的已经说完了,做得怎样就看你自己了”这样的话。其实人格的修养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局外人,无权置身事外,更不能像个旁观者对学生品头论足。因为教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这种模仿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涉及面是广泛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举止以及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方法无不包括在内,教师的人格对学生起着直接的提示作用,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本身具备健全的人格显得很关键。这就是所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尤其是初中生,更多的是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喜欢一门学科、接受某种道理往往是源于喜欢一个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发挥自身学科的优势,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比如通过周记、作文的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及时的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当然也可以通过这些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意见,从而集思广益,做好工作。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让师生的心灵共鸣,学生会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诲,并且会向教师看齐,这种影响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最终形成了他的人格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有赖于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索。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学生一个怎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学生一个怎样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前途,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必须营造一个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教育空间,使学生以后无论遇到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这,正是教育的真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