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高教师素质,体现数学的目的和意义
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还不够全面.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在这个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里,教师应让数学知识以实际背景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进行思考的习惯,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的长期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得到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增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信息转换,数学学习可以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深学生的参与程度.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体现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3.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度
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知识的方式.
三、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
现在的教师已告别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使教师能够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电脑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冲突,更不能喧宾夺主.
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而新课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导入的做法:
1.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我们不可能完全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学习其精粹并不断升华、加以运用.比如通过提问或练习、小测验等形式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并顺其自然导入新的知识,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个知识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承上启下的导入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样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2.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活动.学生对一节课有强烈的兴趣,参与的意识才会提高.如我在上“椭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的时候,让两个同学在我的提示下,一起利用一段绳子画了椭圆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椭圆的定义.通过演示,学生的理解程度很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形象的表达,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学生的意识参与程度也很高.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几乎在一切人类活动中,都离不开数学工具,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切领域,数学更是重要的工具,但以此来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的作用,还不够全面.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原动力.在这个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里,教师应让数学知识以实际背景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进行思考的习惯,通过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的长期渗透,让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得到熏陶,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增强师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和信息转换,数学学习可以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深学生的参与程度.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体现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举反例来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
3.参与公式的发现过程,增强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数学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经过观察、分析,用不完全归纳法、类比等提出猜想,而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晶,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参与问题的不同解法的探索,拓宽学生思维的广阔度
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知识的方式.
三、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
现在的教师已告别了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使教师能够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然,电脑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冲突,更不能喧宾夺主.
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创新的教学方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而新课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下是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导入的做法:
1.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我们不可能完全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要学习其精粹并不断升华、加以运用.比如通过提问或练习、小测验等形式复习、巩固前一节课的知识,并顺其自然导入新的知识,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个知识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承上启下的导入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样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
2.应用“奇特、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教学活动.学生对一节课有强烈的兴趣,参与的意识才会提高.如我在上“椭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的时候,让两个同学在我的提示下,一起利用一段绳子画了椭圆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并总结椭圆的定义.通过演示,学生的理解程度很高.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具体形象的表达,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学生的意识参与程度也很高.
(责任编辑 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