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有些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西部偏远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这种局面也直接导致了其在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同时,落后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便形成了一个闭塞的循环。而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必然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发展教育事业是帮助民族地区摆脱落后现状的重要手段,其中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地位,语文是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语言,也是今后与内地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在学习语文时存在很多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甘孜州巴塘县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针对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每个人而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开放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上述内容的获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是掌握其他技能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更应当重视语言教学。而汉语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是重要的必备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中的难点。所以要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巴塘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现阶段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重要方向,从而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摆脱以往过度依赖教师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等。需要承认,巴塘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对语文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因教学观念、具体方式欠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且对今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
(一)师资短缺并且教学方法陈旧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边陲,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其地域特点,当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师资缺口明显,甚至教师兼任多科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和制约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对当地的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一定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本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同样也存在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行教学内容、计划的情况,其后果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影响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过于偏重应试教育
在笔者走访当地小学的过程中,发现教育宗旨都以成绩为首要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追求成绩至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養。部分校长在介绍学校情况时,总是把每年重点初中的录取人数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校在体育、艺术等其他方面的成绩。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只会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人际交往等其他重要方面。面对部分孩子成绩差的情况,家长往往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缺乏一定合理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而且家长都有这样的看法:若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孩子初中毕业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城里打工谋求生路。而且在当地小学旁听语文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新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十分愿意着重强调某个知识点是否为考试重点,整个课堂的侧重点完全是围绕着应试教育来进行的,而忽视了小学课堂应当具有的轻松氛围。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脱离
教育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透过学校与家庭两者的结合共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综合的影响,促使其实现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显然学校教育在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同时也不能忽略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影响。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父母平时要忙家务、做农活,或者说忙于生计而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和关注孩子,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照顾仅仅停留在生活方面,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暇、无力顾及,导致孩子几乎没有接受家庭教育。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十分强调日常的应用以及积累,在巴塘地区由于家长教育水平的限制以及民族地区的日常用语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实现有效联结,达不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考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而在民族地区,一定要在清楚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前提下,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调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协同效果
对少数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或许可以生存,但是文化必将随之而逝。所以在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汉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也应该发挥少数民族语言的作用。就某种程度而言,语言是具有共通性的,不同的语言,其语义、用词一定程度上有共通性,借助两者间的联系是能够为学习汉语言提供帮助的。为此,我们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尽量贴近本土化。例如,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课本进行修订,因为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相关的知识较少,无法使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共鸣,而且相关语言知识也做不到与生活的融合。所以适当增加少数民族的相关历史传说、生活习俗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果,同时也在强化民族归属感的同时增进对汉语言的熟悉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二)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
师资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部分,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师资的培养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满足对师资在数量上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师资质量上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够相应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们理解人生的意义。
而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在教学思路上结合当前的新课标,进行更为深刻而务实的转变。结合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形成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民族地区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日常生活往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在真正接触到小学语文教学前,甚至听不懂汉语。面对这种情况,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语文教师就更应当以耐心热情的态度面对学生,鼓励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汉语的轻松氛围。通过友善而活泼的交流方式消除学生们的心理隔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三、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部门应当探讨建构一个高效、实用,同时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致力于完善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教育环境,为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教育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投入更多精力关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发掘问题并努力寻求对策,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潘华清.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8(6).
[3]叶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之路怎么走?[J].人民教育,2015(11):60-62.
作者简介:翁修(1970-),男,藏,四川巴塘人,高级,大专,四川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中心校,研究方向:汉语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每个人而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开放的视野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上述内容的获得。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加以运用的能力是掌握其他技能的必要前提。因此,在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更应当重视语言教学。而汉语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而言,一方面是重要的必备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学习中的难点。所以要特别重视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为培养和造就少数民族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巴塘县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现阶段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核心目标,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重要方向,从而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摆脱以往过度依赖教师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等。需要承认,巴塘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未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对语文教学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因教学观念、具体方式欠缺,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且对今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阻碍。
(一)师资短缺并且教学方法陈旧
巴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边陲,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其地域特点,当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薪资待遇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师资缺口明显,甚至教师兼任多科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和制约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对当地的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取得一定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影响,本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同样也存在不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行教学内容、计划的情况,其后果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影响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过于偏重应试教育
在笔者走访当地小学的过程中,发现教育宗旨都以成绩为首要目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追求成绩至上,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養。部分校长在介绍学校情况时,总是把每年重点初中的录取人数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学校在体育、艺术等其他方面的成绩。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只会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人际交往等其他重要方面。面对部分孩子成绩差的情况,家长往往以打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缺乏一定合理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而且家长都有这样的看法:若考试成绩不理想,那么孩子初中毕业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去城里打工谋求生路。而且在当地小学旁听语文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新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复习的时候,十分愿意着重强调某个知识点是否为考试重点,整个课堂的侧重点完全是围绕着应试教育来进行的,而忽视了小学课堂应当具有的轻松氛围。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间的脱离
教育发挥作用的方式就是透过学校与家庭两者的结合共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综合的影响,促使其实现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显然学校教育在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同时也不能忽略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影响。由于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父母平时要忙家务、做农活,或者说忙于生计而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和关注孩子,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照顾仅仅停留在生活方面,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但是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无暇、无力顾及,导致孩子几乎没有接受家庭教育。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十分强调日常的应用以及积累,在巴塘地区由于家长教育水平的限制以及民族地区的日常用语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有实现有效联结,达不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二、对于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考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具体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而在民族地区,一定要在清楚新课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前提下,结合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强调语文教学的同时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协同效果
对少数民族而言,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或许可以生存,但是文化必将随之而逝。所以在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堂上,虽然汉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也应该发挥少数民族语言的作用。就某种程度而言,语言是具有共通性的,不同的语言,其语义、用词一定程度上有共通性,借助两者间的联系是能够为学习汉语言提供帮助的。为此,我们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上尽量贴近本土化。例如,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课本进行修订,因为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民族相关的知识较少,无法使民族地区的学生产生共鸣,而且相关语言知识也做不到与生活的融合。所以适当增加少数民族的相关历史传说、生活习俗等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效果,同时也在强化民族归属感的同时增进对汉语言的熟悉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二)提高师资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
师资是整个教育环节中的核心部分,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师资的培养应当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要满足对师资在数量上的要求,同时更加注重师资质量上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够相应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们理解人生的意义。
而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努力在教学思路上结合当前的新课标,进行更为深刻而务实的转变。结合民族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适应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大多数学生形成的课堂气氛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对民族地区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日常生活往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在真正接触到小学语文教学前,甚至听不懂汉语。面对这种情况,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而语文教师就更应当以耐心热情的态度面对学生,鼓励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汉语的轻松氛围。通过友善而活泼的交流方式消除学生们的心理隔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
三、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教育部门应当探讨建构一个高效、实用,同时由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致力于完善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教育环境,为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民族地区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短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教育相关领域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投入更多精力关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发掘问题并努力寻求对策,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潘华清.对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8(6).
[3]叶澜.基础教育改革深化之路怎么走?[J].人民教育,2015(11):60-62.
作者简介:翁修(1970-),男,藏,四川巴塘人,高级,大专,四川甘孜州巴塘县竹巴龙中心校,研究方向:汉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