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香染的历史传承与民族发展的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j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是传统的防染印花工艺之一,布依族枫香染的发源地贵州省惠水县的技艺发展最有代表性。发现其现存的机遇与挑战,探究枫香染独特的传承历史轨迹,探寻枫香染传承与发展的良好对策,使不同角色的成员承担起责任和义务,才能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之火代代相传。
  【关键词】布依族枫香染技艺;传承方式;民族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布依族枫香染的现状
  (一)学术现状
  枫香染技艺的研究在申遗前较少,仅有几篇文献研究,但枫香染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有关枫香染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加,研究领域集中在工艺传承和运用创新、传承人等。从两个角度了解枫香染的研究,一方面是横向研究,从不同的侧重对枫香染的价值发掘和传承及发展的探究;另一方面是纵向研究,深入化和体系化探究枫香染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现可查的关于惠水县布依族枫香染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较少,研究大多在工艺及传承现状、枫香染工艺与应用的创新、传承人保护与发展、枫香染民族教育传承等领域。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上研究枫香染,促进枫香染的传承与发展,但现枫香染的理论研究仍有不足,着重点在于枫香染技艺宣传与工艺研究,辩证地思考并系统地研究枫香染的传承显得较少,希望在探究枫香染工艺的同时,也能加深对枫香染技艺传承的思考。现高校生们的关于枫香染社会实践调研的趋势不断上升,对于枫香染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为枫香染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与思考。
  (二)传承现状
  枫香染技艺是布依族历史变迁的载体之一,枫香染历史的传承体现了当地民族的发展轨迹。布依族枫香染工艺传统的传承方式是家族内部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呈现外部传承的趋势,传承有所发展,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布依族枫香染的传承仍面临着失衡的危机。
  二、独特的枫香染技艺
  (一)独特的工具与材料
  1.绘画工具独特
  惠水县布依族枫香染相对于其他的防染印染工艺的独特之处是采用毛笔绘制图案,毛笔特性较为柔软,易画出流畅、细腻的线条,可以使画作看起来更精致。
  2.防染材料独特
  惠水县布依族枫香染的防染剂由两种材料混合形成。一部分是枫香油。惠水县布依族村寨由枫香树所环绕,匠人在枫香树上向内、向下倾斜划出斜口,枫香树脂随斜口流出,之后用容器采集,枫香油呈白色透明状,粘力较强,会有淡淡类似薄荷的味道;第二部分是牛油。牛油能够增加油脂附着力,增加韧性;染料水的制作:惠水县布依族因当地种植蓝草,所以枫香染使用的是蓝靛染作为染料,从植物中提取色素,配以草木灰过滤水,均匀稀释蓝靛,形成染料。
  3.工具与材料的发展
  枫香染制作工艺因独特的工具与材料变得复杂而精细,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时代需求的变化,枫香染的制作工艺从取材到制作都有很大的提升与进步,如多元化产地的取材、枫香染专用熔炉的使用、织布技术的发展等。枫香染保持了其传统的技艺特色,再结合现代科技进一步优化制作工艺,更好地提升了枫香染技艺。
  (二)独特的制作工艺
  枫香染技艺是当地人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创造出来的,布依族枫香染技艺是用毛笔蘸取枫香油在白布上绘制图案,图案绘制完成后将面料放入蓝靛染缸中反复进行浸染,完成染色后水煮脱脂、清水漂洗,最后晾干、碾平,形成精美的生活用品,其工艺流程独特,制作方式精致、细腻。
  三、枫香染传承的变迁
  (一)枫香染技艺应用的变迁
  枫香染的功能也存在多元化的变迁,枫香染过去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当地布依族群众的生活用品,染制品主要充当生活装饰品的功能。而在当下,随着发展方式的变革,在原来的生活用品的基础上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扩大其用途,将枫香染技艺应用于摆饰、丝巾、茶具等。传统的布依族枫香染技艺和很多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图案得到保留,与现代的文化元素相结合绘画出不同种类的作品,如冉老师把枫香染带出惠水县,在全国各地展示枫香染的作品,赢得了各地群众的喜爱。将枫香染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保持自身技艺特色的前提下,使枫香染融入大众生活,让大众更加了解枫香染技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枫香染面临机械化、市场化冲击等挑战,需要多元传承主体在传承枫香染的民族性和原有的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促进枫香染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才能使其焕发生机。
  (二)枫香染传承方式的变迁
  枫香染传统的传承模式开始是家族内部传承,但因历史传承中“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规定,给枫香染的传承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与挑战,再加上时代变迁与客观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给枫香染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迫使枫香染寻求外部的传承方式。
  惠水县布依族枫香染技艺对外传承是在解放后,枫香染合作社的开设,使外族人也可以研习枫香染,但在合作社的开办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最终还是由家族成员来教习,能够继续学习并应用这项工艺的人并不多,枫香染的传承仍存着危机。
  在2008年枫香染成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学术界和媒体对枫香染的关注为其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使枫香染呈现多种传承与发展方式。外部传承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方面,会给予传承人部分补助资金和提高返乡文化创业者优惠政策;国家还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依据当地的发展制定扶贫脱坚政策,开设有相关的培训班教授相关技艺并给予补贴,让群众来学习技术,让更多的群体加入枫香染的传承,在传承的同时也起到了扶贫脱贫的效果,但这种措施存在着局限性,效果不如预期那么乐观,学员中做出来的作品参差不齐,质量无法保证,并且能够完整掌握、坚持做的人也寥寥无几,枫香染传承仍存在困境。
  学校方面,学校将枫香染的培训融入当地中小学及高中的教育课程,从娃娃抓起,讓小朋友们知道并了解枫香染是本民族独特的财富,他们是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人,在学校的环境中,枫香染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现在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社会方面,社会上的一些文化工作室、文化热爱者等在近几年开始关注枫香染,使枫香染的传承又增添了新的途径和渠道,能够为枫香染提供一个较好的传承环境,使枫香染自然走向市场。
  四、影响惠水县枫香染传承因素
  (一)技术传承要求高
  枫香染的技艺复杂,制作精致,消耗时间长,难以批量生产,一般人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枫香染技术,枫香染的技艺传承需要有艺术功底的人才能掌握技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对匠人的韧性和耐性也有较高要求。但枫香染技艺正因为其要求高、制作相对繁琐,所以有的技艺质量无法满足传承技艺要求,具备艺术功底的传承人较少,再加上大部分年轻人心浮气躁,对民族文化传承兴趣不高,这些因素的存在给枫香染的传承带来一定挑战。
  (二)传承人生存现状困难
  枫香染有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方式以家族为单位传承,随着历史变迁和各种因素的影响,枫香染技艺可能出现技艺断层的现象,现大部分传承仅仅限于家族中有技艺的老人依据经验技艺传承,在传承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匠人会因市场和制作过程复杂导致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迫于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们往往被迫放弃,造成枫香染的传承人年龄普遍较大,而且从事者较少,只有少部分人坚持下来。
  (三)受外部环境影响
  惠水县布依族的枫香染技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满足了当地人的生活需求,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但随着现代化需求的多样化和外来市场的冲击等,单一的枫香染技艺无法满足当代大众的需求,其小众的模样不为大众所知,枫香染的应用与推广的局限性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其发展。由于环境封闭,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枫香染发展多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主要在周边地区小批量的发展,再加上缺乏相关的营销、推广人才,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走向大众生活。
  (四)枫香染市场化发展受阻
  枫香染技艺需要手工绘制突出特色,其制作周期长、效率不高,成本也较高。枫香染的工艺、材料、制作与人们的生活需求匹配存在衔接问题,枫香染从业者没能紧跟市场步伐,造成市场占有率不高。鉴于生产成本高因素,也考虑采用机器生产,但机器批量生产使传统枫香染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同时还可能给其带来负面效果。所以,枫香染在自主研发方面、市场认同上都存在问题。
  五、枫香染传承及其发展对策
  (一)枫香染技艺及应用创新
  枫香染在传承中保持其民族特色与技艺的原真性,比如,保护枫香染原材料的来源——枫香树;传承枫香染技艺核心的技术,继续使用毛笔作画、采用蓝靛的染料等;保存枫香染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征的元素图案。枫香染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创新,加大传统技艺的研发与创新,将枫香染复杂的制作工艺与时代科技相融合,枫香染制作工艺从取材到制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如染料开发采用多元化的自然色彩、在传统的模板上改进工艺、拓展多风格的融合图案等。随着时代需求日益多样化,将枫香染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为传统的枫香染技艺增加了新元素,注入了新活力;不断创新增加产品多样性和功能性;使枫香染能够满足大众要求,扩大枫香染的市场占有量,逐渐适应现代发展。
  (二)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枫香染的传承教育坚持从学校抓起,从小培养,从不同文化层次的个体中进行教育传承,打破传统的家族传承模式,使枫香染技艺在教育中延续发展,适应枫香染对技艺基础的要求,从小培养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枫香染的民族技艺,为枫香染的传承与发展融入新鲜血液;让民族文化进校园,开展枫香染实践活动教学,将枫香染作为实践课程进行文化传承,同时,打造枫香染的文化校园环境。学校也让学生亲身到枫香染制作基地进行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特色,提升自身的文化体验,使学生能够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发挥当地高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中的独特作用,让传承人进入课堂讲学,学生进入实地实践,让学生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亲身体验并感受匠人独特的传统技艺,促进枫香染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碰撞,提升高校师生对非遗项目的重视、对枫香染的重视,将学习、研究、应用相结合,为枫香染提供一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当地及其他地区高校的研究优势,增强不同地区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鼓励不同高校学生在暑期、寒假积极进行调研活动,在调研枫香染的同时推广与传承枫香染技艺,推进枫香染能够较好地被学术界关注,为其传承提供更多便利的机会。
  (三)政府支持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政府加大对枫香染的保护有利政策投入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传承与保护枫香染并且给予补助资金,政府也可以补贴枫香染的传承人,让个人在保证生存的基础上专心为民族文化传播做出贡献,同时加强对枫香染传承基地建设,完善枫香染发展机制建设,保护传承人的知识产权,社会各界人员共同努力为枫香染传承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让传承人能够有较好的精力用于作品创造,丰富枫香染的文化内涵,创新技艺,提升核心竞争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周边文化建设的影响。加强将枫香染的发展与扶贫脱坚相结合,通过农民专业合作和社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让枫香染的传承有更多群体参与到工艺流程中来,继续加大枫香染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政府大力倡导并鼓励新时代青年人返乡创业,为枫香染的发展提供活力。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将枫香染通过互联网渠道更好地宣传出去,同时建立相关的数字化资源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使非物质物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
  (四)创新市场中的发展
  枫香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市场潜力可提升空间大,但随着市场化的潮流,可探索多种途径的发展。例如:文化传承与旅游文化产品相结合,寻找县外、省外相关的设计师一同合作,促进枫香染发展,为其寻找新出路;促进产品的高端化的设计,使枫香染与旅游文化相结合,走特色发展道路;将枫香染自身特色与创新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产品中,走中高端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枫香染的生产与保护相结合,加大枫香染品牌建设,产品在各个阶段展现其独特的价值;提升宣传与传播力度,通过政府平台和学术界研究,借助互联网优势,让枫香染能够更好地走出去,使公众能够了解枫香染及其民族特色,从而对枫香染进行推廣,在展现文化产品自身的魅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布依族枫香染增加核心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人们对多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为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六、结语
  布依族枫香染中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枫香染在民族传承与历史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其存在现状的影响因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探寻新思路,促使其发展,使之焕发生机,增添活力。我们的研究仍有不足与局限性,对枫香染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需要深层次、多地区、多方面的对比调研,关注非遗传承的优秀案例,并有针对性地去为枫香染的发展做出调研与贡献,需要持久地关注与研究非遗的传承道路。
  参考文献:
  [1]贾京生,贾煜洲.以田野考察为本 解枫香防染之质——以贵州惠水布依族枫香防染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4):136-142.
  [2]齐孝果,刘艺,董怡.贵州省惠水县布依族楓香染工艺研究[J].时尚设计与工程,2017(2):1-6.
  [3]罗吉兵,蒋建军,何建宏.民间艺术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初探——以黔南惠水将布依族国家非遗“枫香印染”融入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6):60-62.
  [4]董冰乐.布依族枫香染研究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5]王科本.布依族枫香染的创新应用设计探研[J].大众文艺,2014(17):57-58.
  [6]秦文.贵州布依族枫香染制作技术传承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7]张莹.国保档案[J].当代贵州,2013(14):32-33.
  [8]李冀旻.传统布依族枫香印染工艺发展探究[J].纺织报告,2017(11):68-70,74
  [9]秦刚,姚胜祥.布依族枫香染[J].文史天地,2016(10):100.
  [10]韦云彪.惠水县布依族枫香染的保护与传承[J].黑龙江史志,2009(22):79.
  作者简介:李晓金(1999-),女,河北省邯郸县人,本科在读,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陈玲(1997-),女,贵州省黔南州人,本科在读,西北民族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邹红敏(1996-),女,江西省宜春市人,本科在读,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国际教育;张歆煜(1999-),女,黑龙江大兴安岭人,本科在读,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正处于建设鲜明特色的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强校目标的攻坚阶段,面对更高的教学目标,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文化兴校的发展战略,文化育人的建设目标,遵循专业文化发展规律,开展专业文化研究与建设,把专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文化;专业文化内涵;专业文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摘要】本文是一篇带有抒情性质的文艺评赏。作者以“心画心声”这一曾被汉代美学家杨雄以及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讨论过的美学概念为切入点,具体探讨分析了在评价潘岳诗文、人品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文章指出:“安仁拜路尘”的历史事件固然反映出潘岳人品中的某种局限性,但也不能因此就认定其为人心口不一、为文虚情假意。事实上,如果我们结合潘岳的人生经历和其所处的时代境遇来看,我们会发现潘岳的许多诗文都是真实心曲的自然流
【摘要】在山西中部地区,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从中可见平遥漆器的名气。尤其是2006年平遥漆器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其发展备受关注。文章对平遥漆器的起源、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其制作工艺和流程,并且对平遥漆器目前的生产现状做了一系列调研,发现平遥漆器的生产制作存在工艺简化、产品单一、化学漆的使用等问题。  【关键词】平遥;漆器;工
一、为什么别人总觉得我古怪  李玲(化名),16岁,高二年级学生,家中独生女,性格内向。在学校她感到很压抑,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觉得学校里总是有很多人说自己古怪,有时感到有人在辱骂自己。同学反映李玲基本不跟人交流,总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同学之间确实有议论。  李玲的自诉:我的成绩还可以,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初中时我很少跟同学交往,很多人说我“装”,我很难受。我觉得告诉父母也没有什么用
【摘要】几年前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一波企业美术馆的兴建。然而,在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与公立美术对比,从政策扶持、政府资金支持、馆藏数量、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化。要想突破自身困境实现美术馆定位和发展方向,就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创意战略模式。本文通过选取国内的创新代表今日美术馆,通过六个维度创新进行分析,探究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如何创新,从而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
【摘要】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近现代专题展览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新颖的展览展示效果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成为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活动,也是以物说史、以史育人的重要思想宣教形式。由此,本文结合典型展览案例,探讨和梳理此类型展览在形式设计领域中的一些共有特征,从中引发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现代;专题展览;展览形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自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再一次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这颗丝路上的沧海遗珠重返中国开创新时代的世界舞台,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一、泉州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概述  众
【摘要】肖邦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爱国主义民族音乐家,共创作了大概21首圆舞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 (OP.18)》是肖邦在世时最早出版的一首作品,也是最常在舞会出现的作品,最能体现出肖邦在圆舞曲创作技巧与古典时期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的联系,笔者通过对该曲的节奏、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现有的关于该作品分析的一些见解给予扬弃,得出新的结论,比如“新型的组曲性质”“新型的简缩再现”
【摘要】永济博物馆藏《栖岩寺地藏菩萨与十王像》木雕版画,记述了明万历十年(1582)栖岩寺启建水陆道场的因果、仪轨及讽诵的佛经,是研究该寺在明万历时期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栖岩寺现存的佛教木雕版画反映了明嘉靖蒲州地震后重建栖岩寺原下寺的佛理发展,彼时寺院规模骤减,正处于汉地佛教与该寺自身发展的衰落时期。  【关键词】永济市博物馆;佛教版画;明万历年;栖岩寺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美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和审美品位的现代公民,美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加强义务教育美术学科的建设,重视义务教育《美术》学科的发展,是未来美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并逐步落实这一教育政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美术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初,近代中国文化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先生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