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写作背景与作品内涵作为切入点探讨了浪漫时期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代表作《幻想交响曲》,并从结构布局、乐思语汇、配器技法三个方面浅析了此交响曲的创新之处,从而切中本文命题:《幻想交响曲》的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09
19世纪中期的法国音乐家柏辽兹(1803——1869年)是浪漫主义盛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柏辽兹在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方面超过同时代音乐家很远一段距离,所以与当时的音乐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欣赏,更被瓦格纳冠以“鬼才”的讽刺蔑称。其代表作《幻想交响曲》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之作,完全脱离了古典主义的规范,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范畴。
《幻想交响曲》有总标题,每个乐章也都冠以小标题。标题音乐是柏辽兹的一大创新,可以说开创了标题音乐的新时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倾向于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汇融合,从姊妹艺术中寻求创作灵感。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学作品给了柏辽兹一定的影响,使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带有文学性质。柏辽兹前无古人的给整个交响曲写了一份“说明书”,并要求每次演奏之前分发给听众,让听众按作曲家的意图来理解整首作品。作品第一乐章《梦幻——热情》讲述了艺术家爱上了一位女性并立刻被她迷恋得失去了心智。第二乐章《舞会》讲述艺术家无论置身于何处,心爱的意向总搅乱他的心灵。第三乐章《田野景象》讲述了乡间景色给艺术家的心灵带来了宁静和希望,但又怕爱人的欺骗,恐惧又占据心头。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讲述艺术家由于对爱绝望而吞鸦片自杀,因剂量太小而陷入昏迷,梦到自己杀死了心爱的女人而被押赴刑场处死。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讲述了艺术家置身于一群前来为他送葬的妖魔鬼怪的宴会中,曾经的爱人也来赴宴。柏辽兹要求听众的审美想象和欣赏视野与自己的创作初衷相一致,这一方面减少了听众与作品的距离感,使听众能更好地体会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但另一方面却又打破了审美多样性的原则,抑制了听众主观意识的发挥。
《幻想交响曲》并没有按照古典时期规定下来的交响乐四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谐谑曲——急板”的结构范式进行创作,而是突破性的采用五乐章的形式,而且乐章之间的编排也很有意思——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形式的快板乐章;第二乐章是圆舞曲;第四乐章则为进行曲。每个乐章也不再是典型意义上的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或者变奏曲式之类的程式,柏辽兹不再囿于结构,而是使结构为自己的乐思服务。《幻想交响曲》的乐思发展不再是按照古典时期传统交响乐的乐思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进行创作,而是以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固定乐思来串联整首作品的五个乐章,使五个乐章存在内在的逻辑性和紧密联系,做到了形散神聚。《幻想交响曲》中的固定乐思代表着艺术家心爱女人的形象,而这一固定乐思又根据艺术家与爱人相遇的不同背景和艺术家的心理变化而在每一个乐章中发生变化。这一固定乐思第一次出现在第一乐章第72小节,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共同奏出,表现了爱人端庄优雅的形象。第二乐章的固定乐思由圆舞曲节奏出现(第120小节和第302小节),象征着爱人在翩翩起舞;第三乐章的固定乐思出现在第90小节,表现了爱人的出现给艺术家带来的躁动不安;第四乐章的固定乐思出现在第165小节,由单簧管吹奏出,象征艺术家行刑前脑海中最后出现的爱人形象;最后一个乐章中,固定乐思在第21小节和第40小节出现,大量采用倚音和颤音,疾快的速度和舞曲的节奏,使样貌全然变化,象征着爱人的美好形象坍塌,不再是温柔的大家闺秀,变的粗俗轻浮。 《幻想交响曲》在配器方面宏大瑰丽,富于变化。柏辽兹可以说是现代管弦乐队的奠基人。他规定了各种乐器的数量,还注意使用新乐器,如《幻想交响曲》里两架竖琴和两个排钟的运用,新的音色增添了配器音色的创新效果。柏辽兹对乐器的开发方面也惹人注目,他最大程度激发了乐器的潜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乐器演奏方式。
柏辽兹用其天才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部交响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大胆创新给后人的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深刻影响着西方19世纪音乐的发展。在法国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op.14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罗曼·罗兰.柏辽兹:十九世纪的音乐“鬼才”[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09
19世纪中期的法国音乐家柏辽兹(1803——1869年)是浪漫主义盛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柏辽兹在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方面超过同时代音乐家很远一段距离,所以与当时的音乐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并不是受到所有人的欣赏,更被瓦格纳冠以“鬼才”的讽刺蔑称。其代表作《幻想交响曲》在当时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之作,完全脱离了古典主义的规范,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美学范畴。
《幻想交响曲》有总标题,每个乐章也都冠以小标题。标题音乐是柏辽兹的一大创新,可以说开创了标题音乐的新时代。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倾向于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汇融合,从姊妹艺术中寻求创作灵感。同时代的资产阶级文学作品给了柏辽兹一定的影响,使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带有文学性质。柏辽兹前无古人的给整个交响曲写了一份“说明书”,并要求每次演奏之前分发给听众,让听众按作曲家的意图来理解整首作品。作品第一乐章《梦幻——热情》讲述了艺术家爱上了一位女性并立刻被她迷恋得失去了心智。第二乐章《舞会》讲述艺术家无论置身于何处,心爱的意向总搅乱他的心灵。第三乐章《田野景象》讲述了乡间景色给艺术家的心灵带来了宁静和希望,但又怕爱人的欺骗,恐惧又占据心头。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讲述艺术家由于对爱绝望而吞鸦片自杀,因剂量太小而陷入昏迷,梦到自己杀死了心爱的女人而被押赴刑场处死。第五乐章《妖魔夜宴之梦》讲述了艺术家置身于一群前来为他送葬的妖魔鬼怪的宴会中,曾经的爱人也来赴宴。柏辽兹要求听众的审美想象和欣赏视野与自己的创作初衷相一致,这一方面减少了听众与作品的距离感,使听众能更好地体会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但另一方面却又打破了审美多样性的原则,抑制了听众主观意识的发挥。
《幻想交响曲》并没有按照古典时期规定下来的交响乐四乐章“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谐谑曲——急板”的结构范式进行创作,而是突破性的采用五乐章的形式,而且乐章之间的编排也很有意思——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形式的快板乐章;第二乐章是圆舞曲;第四乐章则为进行曲。每个乐章也不再是典型意义上的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或者变奏曲式之类的程式,柏辽兹不再囿于结构,而是使结构为自己的乐思服务。《幻想交响曲》的乐思发展不再是按照古典时期传统交响乐的乐思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进行创作,而是以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固定乐思来串联整首作品的五个乐章,使五个乐章存在内在的逻辑性和紧密联系,做到了形散神聚。《幻想交响曲》中的固定乐思代表着艺术家心爱女人的形象,而这一固定乐思又根据艺术家与爱人相遇的不同背景和艺术家的心理变化而在每一个乐章中发生变化。这一固定乐思第一次出现在第一乐章第72小节,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共同奏出,表现了爱人端庄优雅的形象。第二乐章的固定乐思由圆舞曲节奏出现(第120小节和第302小节),象征着爱人在翩翩起舞;第三乐章的固定乐思出现在第90小节,表现了爱人的出现给艺术家带来的躁动不安;第四乐章的固定乐思出现在第165小节,由单簧管吹奏出,象征艺术家行刑前脑海中最后出现的爱人形象;最后一个乐章中,固定乐思在第21小节和第40小节出现,大量采用倚音和颤音,疾快的速度和舞曲的节奏,使样貌全然变化,象征着爱人的美好形象坍塌,不再是温柔的大家闺秀,变的粗俗轻浮。 《幻想交响曲》在配器方面宏大瑰丽,富于变化。柏辽兹可以说是现代管弦乐队的奠基人。他规定了各种乐器的数量,还注意使用新乐器,如《幻想交响曲》里两架竖琴和两个排钟的运用,新的音色增添了配器音色的创新效果。柏辽兹对乐器的开发方面也惹人注目,他最大程度激发了乐器的潜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乐器演奏方式。
柏辽兹用其天才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一部交响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他的大胆创新给后人的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深刻影响着西方19世纪音乐的发展。在法国乃至世界音樂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op.14 [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2]罗曼·罗兰.柏辽兹:十九世纪的音乐“鬼才”[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