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断追求的。本文探讨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出需要将这一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前重视导趣,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这一篇课文有阅读兴趣;还要抓住课堂,讲解知识时,要让学生充分思考,不要只将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此外,针对阅读这一部分,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故,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监督,来实现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427
引言:
教学要有效,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即,课堂是否有效,主要还是看学生。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或者思想已经跑出了课堂,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效果都不会太好。所以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的,一定是师生共同增长智慧的一个场所。因此,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要从教学的全过程入手,不断优化。
一、重视导趣,让学生充满兴趣,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阅读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若学生能充满兴趣,非常想阅读这一篇文章,那么后续的教学活动必然会非常顺利地开展。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就要从他们的学习特点入手。比如,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喜欢玩,那么可以在課前的导入环节,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和课文连接起来。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燕子》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先提出:同学们,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先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大家猜猜它是什么。我说完之后,大家可以提两个问题,我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此时学生会非常兴奋。此时教师可开始描述:它有一身乌黑的羽毛,有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它还有剪刀似的尾巴。此时会有学生提出:它不是人吧。教师可以回应:是。又有学生提出:它是每一年二三月集中出现吗?教师可以回应:是。回答完毕之后,学生基本已经能猜出这是什么了,他们会积极回答“燕子”,此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本节课,提出: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燕子》。经过这样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学生已经有非常积极的情绪了,他们会迫不及待想看一看,燕子这一篇课文是什么内容。
二、抓住课堂,让学生不断思考,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能有足够多的收获,无论是互动,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更主动地思考,而不是为了让课堂看着热闹一些。针对这一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具体的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其内涵是什么,而不是把这些知识都直接告诉学生。就如《燕子》这一篇课文,作者非常喜爱燕子,但是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那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感触,若让学生自己去文中读关键的句子,比如“凑成了……活泼的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而且他们还会学到一些描写手法。再如,要让学生归纳燕子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比如“阳光满地时……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说明了燕子的敏捷。在这一类问题上,还可以让学生倒推,比如教师可直接告知学生:同学们,我读完后,觉得燕子非常敏捷,你能找出说明它这个特点的句子吗?像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他们会更积极地去完成。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监督,能养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学生需有良好的习惯。因为在课堂上,教师虽然会给学生讲很多阅读知识,给学生教技巧,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只能挑重点。讲完之后,学生需不断地练习,这样能力的形成才有可能。故,有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了,在读文章时,应重视批注,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这对于理解文章很有利。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照做了?在课下读文章时是否照做了?这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教师无法追着每一个学生去检查。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多的是互相监督。比如布置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讲完《燕子》这一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再去搜集描写动物的文章,分析这些文章的异同点,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其实是给学生减轻了一些负担。此外,可鼓励学生开展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读完后,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分享,大家还可以互相推荐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这是非常好的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关键的是把握好主要因素,即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清楚阅读教学希望学生具备什么能力,由此入手,设计灵活的、生成性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处于课堂中时,可以有思考的时间,能通过自己的分析,领会文本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闫科. 浅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8):246.
[2] 廖建清.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2):56-5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427
引言:
教学要有效,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即,课堂是否有效,主要还是看学生。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难以回答,或者思想已经跑出了课堂,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效果都不会太好。所以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定是学生充分参与的,一定是师生共同增长智慧的一个场所。因此,要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就要从教学的全过程入手,不断优化。
一、重视导趣,让学生充满兴趣,在学习之前对课文有阅读欲望
在学习课文之前,若学生能充满兴趣,非常想阅读这一篇文章,那么后续的教学活动必然会非常顺利地开展。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就要从他们的学习特点入手。比如,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喜欢玩,那么可以在課前的导入环节,设置一个小游戏,或者给他们讲一个小故事,和课文连接起来。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燕子》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在课前先提出:同学们,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先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大家猜猜它是什么。我说完之后,大家可以提两个问题,我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此时学生会非常兴奋。此时教师可开始描述:它有一身乌黑的羽毛,有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它还有剪刀似的尾巴。此时会有学生提出:它不是人吧。教师可以回应:是。又有学生提出:它是每一年二三月集中出现吗?教师可以回应:是。回答完毕之后,学生基本已经能猜出这是什么了,他们会积极回答“燕子”,此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本节课,提出: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燕子》。经过这样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学生已经有非常积极的情绪了,他们会迫不及待想看一看,燕子这一篇课文是什么内容。
二、抓住课堂,让学生不断思考,在阅读课堂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能有足够多的收获,无论是互动,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都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更主动地思考,而不是为了让课堂看着热闹一些。针对这一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具体的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其内涵是什么,而不是把这些知识都直接告诉学生。就如《燕子》这一篇课文,作者非常喜爱燕子,但是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那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感触,若让学生自己去文中读关键的句子,比如“凑成了……活泼的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让学生从关键句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就会有更深刻的感悟,而且他们还会学到一些描写手法。再如,要让学生归纳燕子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比如“阳光满地时……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说明了燕子的敏捷。在这一类问题上,还可以让学生倒推,比如教师可直接告知学生:同学们,我读完后,觉得燕子非常敏捷,你能找出说明它这个特点的句子吗?像这样,学生会觉得自己是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他们会更积极地去完成。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监督,能养成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里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学生需有良好的习惯。因为在课堂上,教师虽然会给学生讲很多阅读知识,给学生教技巧,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只能挑重点。讲完之后,学生需不断地练习,这样能力的形成才有可能。故,有良好的课内外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讲了,在读文章时,应重视批注,及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这对于理解文章很有利。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照做了?在课下读文章时是否照做了?这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教师无法追着每一个学生去检查。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就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学习,这更多的是互相监督。比如布置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讲完《燕子》这一篇课文之后,要求学生再去搜集描写动物的文章,分析这些文章的异同点,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其实是给学生减轻了一些负担。此外,可鼓励学生开展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读完后,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分享,大家还可以互相推荐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这是非常好的养成好习惯的方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最关键的是把握好主要因素,即学生。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了解清楚阅读教学希望学生具备什么能力,由此入手,设计灵活的、生成性的阅读课堂,让学生处于课堂中时,可以有思考的时间,能通过自己的分析,领会文本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闫科. 浅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08):246.
[2] 廖建清.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 2020(2):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