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堂好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反复“打磨”。通过三次试教,探讨了三种导入的方式对应的三次“打磨”的过程,“打磨”一堂好课的过程,既是一次次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次次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更是一次次经历和超越的过程。
  [关键词]分数;打磨;导入;试教;感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30-01
  一位青年教师将要参加市级小学数学优课评选比赛,课题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于是笔者与他一起经历了反复试教的“打磨”过程。
  【第一次试教】师(一边板书“分”,一边问):这是一个什么字?哪些方面用到“分”字呢?
  师: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将4支铅笔分一分,并说说是怎样分的。要分得公平哟!
  师:每人两支是公平的。这样分,数学上叫作平均分。这里有一张圆形的纸,怎样平均分给两个人呢?
  生:一人一半。(演示:先对折,再沿折痕剪开)
  师(一手拿着半圆在下,一手拿着半圆在上且晃动):也能用一个整数表示这样的一半吗?对,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感触:这样的引入,粗一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无懈可击,然而,仔细分析后发现:不但学生的体验不到位,感受不深刻,而且学生学得被动,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二次试教】师:愉快的队日活动开始啦!同学们两人一组领食品。小明和小芳领到了4根火腿肠、2瓶加多宝和1个蛋糕,小明和小芳该怎样平均分呢?(课件展示:画面①中小明和小芳面前放着三种食品。画面②中茄子教师问:“每种食品都平均分,小明和小芳各能分到多少?”画面③中西红柿小朋友说:“把4根火腿肠平均分,小明和小芳各能分到2根。”画面④中辣椒小朋友边说边比划:“把2瓶加多宝平均分,每人可分到1瓶。”画面⑤中萝卜小朋友边说边徒手演示:“把1个蛋糕平均分,每人可分到半个。”)
  师(指着画面⑤):在数学上如何表示这半个蛋糕呢?
  生1:就说“一个蛋糕的一半”吧!
  生2:用纸和笔画出“半个蛋糕”的图。
  生3:用1/2表示。
  师:现实生活中,常出现像分蛋糕这样的情况,既然不能用整数表示,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感触:细细推敲,场面虽热闹却浮华,和第一次的试教相比,只是表面形式上有变化,没有实质上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验仍不到位,感受仍不深刻,認识上没有得到跨越和突破。
  【第三次试教】师:同学们!大家想玩吗?(想)数学课上可以玩吗?(不可以)数学课上也可以玩,当然是学中玩、玩中学,咱们来玩一玩图形好吗?(好)同桌两人面前的信封里有一些图形(正方形4个、三角形2个、圆1个),请同桌两人分一分,既要分得公平,又要分得合理。(学生分正方形和三角形时很利索,分圆时陷入了沉思)
  生:每人分到2个正方形、1个三角形和半个圆。
  师:每人分到的图形一样多,数学上称为平均分。一个圆被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的半个圆,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感触:同桌两人在面对一个圆,暂时“不能”公平地分时,便认真地思考起来,这不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顺应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后记】
  1.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反思中的不断实践,是每一位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素质。反思三次试教的引入方式,第一和第二次的引入方式明显不如第三次,第三次的引入方式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学生在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照下,一路顺利地按教师指定的路径前行,常常能出现短暂的、一时的成功,但久而久之,学生会过分依赖教师。对此,应以生为本,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的动手做,又要考虑学生的动脑想,还要考虑学生的动口说,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显而易见,第三次的引入方式中,学生就是在“玩一玩图形”的操作中体验平均分,在体验平均分一个圆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产生。这样的引入方式焕发出了真实的光彩,充满了生命活力。
  3.反复试教的“打磨”过程,既是一次次对话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次次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更是一次次经历和超越的过程。通过对一次次理念偏离后的矫正,便能知道:经历是一种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一次次思维碰撞后的顿悟,便感受到:一堂好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反复“打磨”。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学习材料能驱动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促进学生积极反思,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开发、利用学习材料时应挖掘材料内涵并生动地呈现材料,使数学课堂更具智慧和乐趣。  [关键词]学习材料;自主生长;比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11-02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人脑对外部材料感知、理解、分析和整合的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彻底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原则与算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通过分析学生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采用提高巩固和拓展延伸等措施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难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20-03  數学课程标准指
数学反思能力是在数学反思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促进学生形成反思的意识和养成反思的习惯与态度,可以为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数学机智。现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谈一些培养反思能力的方法。  一、摸索“实用”的学习方法:尝试 反思  学习方法具有多样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积累、尝试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断思索方法的优劣,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达到方法的高效和实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为依据,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不断捕捉课堂上的生成,并以此重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主体 生成 高
[摘 要]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舞台,从而让学生在积累思辨经验、操作经验、表达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合作;思考;探索;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5-003
[摘 要]每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蕴含着数学思想,教师要用心发掘,创造机会,挖掘数学知识背后隐含的数学思想时,要做到精准切入、精细引申、精妙递进,引领学生的认识从表面逐渐走向深刻,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思想。只有不断经历思考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想才能得到不断深化、不断加强。  [关键词]线段;数学思想;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EEPO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由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孟照彬教授创立,其最根本的理念是“效率优先,过程优化”。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优化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呢?我在积极尝试EEPO有效教育的三年时间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以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大家分享一下调控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设疑引问,以问激思  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
[摘 要]复习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有效的复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避免遗忘。然而,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知识记忆不准确、遗忘率高、应用能力差等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复习教学中把握方向,梳理复习教学的方法,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复习 方法 数学 优化 运算定律 运算性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四基”之一。在數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途径有许多。结合教学实践,从引导学生反思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基本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88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新课标提出的“四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体现学科特点,还要照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数学学科抽象的“符号语言”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大众语言”,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理定理,启动学生学习思维,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语言 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65  所谓“符号语言”,是指诠释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