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语言理据学研究基础探析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D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在产生过程中所包含的形式与词义构建的理据通常称为内部理据,而语言符号外部的理据通常种类繁多,包括语言内涵来源的文化理据、社会理据等。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属性,语言理据学为网络语言研究带来了新视角,本研究对网络语言背后的理据的探讨将从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角度来展开。
  关键词:语言理据学;网络语言;研究基础
  一、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基本观点
  网络语言作为语言的新成分,从语言理据学视角的研究是一次新的尝试,说明网络语言现象受到来自语言内外部多种理据的影响,网络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是有理据而非任意的,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帮助推动语言理据学的建设和发展,其基本观点如下:
  (1)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衍生出的特殊语言现象,作为自然语言的变体,新时代的网络语言充满个性,随意自由,语体也随具体语境和言语表达而定,在互联网交际中拥有着特定的社会语用功能和语用原则。
  (2)网络语言的生成和发展是内部理据和外部理据共同作用的结果:具备交际功能的网络语言是有理据性的,而非任意的,语言内部的理据占主导作用,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来自语言外部理据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网络语言的形成与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因素等息息相关。
  (3)网络语言的发展既是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对网络语言内外部理据的解读能够为规范网络语言带来一定的思考,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优势,发挥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作用,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占据文明使用网络语言的主旋律等。
  二、网络语言的研究理论基础
  (一)语言理据学
  1.“理据”的界定“理据”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视角,是十分复杂的一个概念,在语言理据研究的历史上,学者们对“理据”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语言“理据”的概念也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既可指语言符号的属性,又指语言研究的视角。广义上的“理据”是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王艾录,2011);狭义上指词语为什么具有某个意义的理由和根据,也就是词的声音和意义的内在联系。(严学窘,1979)。简言之,语言理据是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形成的理由和根据,也是语言的发展演变与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的联系。(赵宏,2013)本文对网络语言理据的探求是语言研究的基本任务,使研究更满足科学解释性。
  2.语言理据学的三个基本概念
  语言理据学是一门隶属于认知语言学的新兴学科,以挖掘语言编码内在机制为己任,“理据义、理据性和理据论”是语言理据学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理据义通常指的是狭义的理据,是对具体语言符号产生动因的语言解释,即对某一具体词语的理据解释。人们平常只看到了词义,却忽视了其背后词汇产生的理据,理据义是语言理据学创建的事实基础,当发现或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理据义时,才能更好的断定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理据性通常指的是广义的理据,即整个语言符号的理据性质。理据性与任意性是整个语言符号的重要属性。索绪尔界定了现代语言学中的任意性概念,认为在语言系统中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从根本上是任意的,但却是可以相对地论证的,这为语言符号的理据生成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理据性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动因,促进语言的不断丰富。理据性和任意性虽相互对立,但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着语言体系的和谐发展。
  当语言的属性被升華后,相应的理论也必然会生成。理据义和理据性作为本体论,是关于语言事实形成的基础,理据论则作为方法论,从不同角度被用来解释语言符号发生和发展动因的理论,比如语言的结构、语义和语用等。理据论的形成能够有力地指导人们对理据性的认识,帮助考究词语的理据义。
  (二)隐喻与转喻认知机制
  索绪尔揭示了语言符号内部包括音、形、义方面的任意性,而语言的理据性指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结合的动因和规律,即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性。随着近年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发现几乎任何一种语言符号系统都不是任意创造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是人类在与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成果,隐喻和转喻机制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因而,本课题将其作为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来对网络语言的理据进行解读。
  根据Lakoff & Johnson,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相似性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将源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域的过程,即用人们相对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去认知相对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从而形成有形的概念与无形的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相似性既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两个形状、结构、功能等特征相似的事物之间必然存在某种相似的联系,进而为认知经验发生映射提供可能性。基于隐喻的相似性映射,本研究以隐喻的认知机制作为理论基础为语言内部各个符号之间的能指和所指关系的非任意性特征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解释。
  和隐喻一样,转喻同样也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基本思维方式,具有源域和目标域。Kovecses认为,转喻是同一个概念域内的概念映射,是源域为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源域和目标域均为该域内的概念实体,二者是邻近关系,即通过一件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关系来概念化一个事物的过程,这是其与隐喻的不同之处。网络语言在交际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生语体形式和语义的变化,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事物最突显的部分或最易感知的整体往往处于认知事物的初级阶段,转喻正是利用其作为“认知参照点”自发的、无意识的来唤起突显低的部分,转喻涉及的是同个域中整体和部分或部分和部分间的关系,源域为理解本课题不断更新变化的网络语言目标域提供了心理可及性。
  参考文献
  [1]王艾录.“理据”作为语言学术语的几种涵义[J]当代外语研究.2011
  [2]赵宏.浅析网络流行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3]李二占.国内语言理据学述略:简史、成果、论题和应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作者简介:王卓(198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教授,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语言学。韩方颖(1982-)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外语教研部。研究方向:语言学。
  (1.哈尔滨金融学院;2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进步。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除了注重建筑质量外,也开始关注室内设计的品质。因此,社会对室内设计人才的需求剧增,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优化,合理运用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室内设计;教学实践  目前的形势下,社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人才,以提升建筑行业的整
期刊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客观差异,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尤其是面对具有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时,不仅需要译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充分了解源语与目标语的差异,尽可能做好两种文化间沟通的桥梁,做出理想的翻译。本文通过分析实例,展现汉英翻译中中国文化词不对等的现象,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音译;意译;中国文化词  一、中国古代经典阅读翻译中的不对等现象  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
期刊
摘要:文章以商务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用商务英语网络资源的必要性,发现商务英语网络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有:网站学习资源、网络课程以及在线系统等,并在最后分析今后商务英语专业应如何去正确应用商务英语网络资源。  关键词:商务英语;网络资源;学习支持系统  1.引言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其他各学科专业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但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商务活动的日
期刊
摘要:冼星海、生平、创作二百余首歌曲、大型声乐套曲、器乐作品等、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现代无产阶级音乐家、交响音乐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  我国现代无产阶级音乐家冼星海(1905-1945),广东中山番禺人。贫苦船工家的孩子,1918年于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及作曲,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并结识了张曙、田汉等同志。1929年因参加抗议校方对待贫苦同学无理措施的学潮,被勒令转学。于193
期刊
摘要:大学是高校学生学习知识的高级阶段,学生专业知识与思维都可以得到深化、提升。大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为学生的思维成长提供帮助,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综合性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且具有社会抗挫能力的高级人才。特色成长辅导室作为高校学生成长、帮助者,能够通过有效途径给予学生特色专业辅导,解决学生成长问题。故此,文章将分析在高校学生成长教育过程中应用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必要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音乐类综艺节目已经走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数量多质量差、模仿多原创少始终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在众多的音乐综艺中,《我们的歌》以音乐为核心、以真人秀为形式、以代际融合为创新内涵,赋予了音乐多视角、多维度的感情体验,打破了音乐节目局限于某一年龄段受众的审美闭环,实现了不同受众的情感共鸣。它的价值在于继承经典作品的同时,又赋予了经典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动华语乐坛跨越代际、走向新生,实现了经典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背景,和国内外的课程形式,探索适合本土学校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心理健康;线上线下  一、“互联网+”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背景  “互联网 + 教育”的模式已经进入常态化。“互联网 + ”环境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更丰富、空间更广阔、渠道更多样,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迎来了全新转变
期刊
摘要:古人有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良好的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自控、自律的品格,在中职教育当中,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班级的管理者,对学生有着较为深厚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下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及行为,但是一旦脱离了班主任的掌控,自主学习效率教会遍地,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变得调皮捣蛋、不受控制,这种师在学勤、师离学殆的现象,让学生很难
期刊
摘要:“新师范”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教师教育新形态。“新师范”教育对师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职师范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结合目前科学教育课程的现状,尝试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专业课程结构方面探讨改革的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2018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在充足地利用信息化手段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辅助课堂上教学、并且在一定的学习中吸引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的自信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电路辅助设计;课程应用  引言:  首先信息化就是在生产力中,以信息技术作为代表,来服务社会并造福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