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个综合性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重心、难点在哪里?本文试图从三个模块入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综合性大学的教学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 :大众化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综合性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是综合性高校的使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是当代高校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想从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入手,议综合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学校要创造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明晰综合性大学的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向大众开放高等教育的过程,初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此时的综合性大学根本使命是什么?笔者认为: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重要思想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将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
理顺教育理念。好的教育理念能让教师潜心学术,严谨执教。能让学生立志求真,成人成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使转变教育理观念:由精英教育理念转变为大众教育理念,前后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大众教育理念是一个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将人口资源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发展科学与文化、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活动体系,换言之综合性高校教学质量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质量。
定位办学特色,设定质量标准。办学特色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大学的商标,是一所大学核心资本。综合性大学的共性是,包含文史、理工、经济等各学科;层次上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学位生的培养。怎样显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呢?笔者认为,最好还是从学校的学风、办学历程、学科优势和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多下功夫,找出自己卖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设施、手段的多样化,更体现在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上。
设计一套高水平教学管理规范。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多,教学管理人员相对减少,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措施不能及时有效的到位,往往疲于应付,深感力不从心,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综合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高校要想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因此,大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为自己培育核心人力资本——一流教师队伍。培育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1.培育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的特点
一流教师的出现在于“慢工出巧匠”式的培养,并且它与高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密切相关。与培养学生相比,为社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人才,也许需要3到5年的时间,而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则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把培养学生比作加工产品的话,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质上是以一家学校的软性项目投资,风险性更大,培养一流高校教师队伍的过程就是根植学校核心能力的过程。
2.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础。一流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识外,要具备以下素质:高瞻远瞩,拥有健康的心态,丰富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学校尽量减少行政干预,给教师创造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
第二,学校搭建良好的平台,对外引进,对内挖掘,是筹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手段。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激励公平竞争机制,对内促进在岗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对外吸引大批优秀人才。
要善于在学校内外发现人才,注重学位,更注重能力,然后通过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基础上释放自己的特长,这就是培养的内涵。要让教师自身迸发出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并付诸行动和实践。学校要创造一切机会,支持教师提高学习能力。
引进是手段,培养是根本。12年出产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总被问及“靠什么吸引到这些世界级大师”的问题,而杨祖佑则一再提醒“当初引进时,他们还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有力说明了“一流教师除了引进,更在于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明白在短期内培养一流的教师谈何容易,于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从兄弟院校挖来现成的(谈何容易),从高校吸引博士生。于是一场人才战在各高校之间展开,在重金的驱动下,一大批高学历的毕业生流入高校。于是问题出来了: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抢人才变成抢学历,甚至缘木求鱼。
第三,纵横联合促进教师流动,是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效机制。从横向看,高校和大企业搞横向联合,让教师找到实践、科研基地。学校实行客座教授聘任制,让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能者进入学校登上讲台,和教师学生近距离交流。
第四,打造宽松的科研环境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擎。大学不像企业,要求自己的投入必须立竿见影地转化为成果。教师搞科研、做创新式试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追求以成功论英雄的结果是不现实的。大学应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允许试验失败,以及允许重新尝试的条件,这样这才能激活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是形成创新型队伍的引擎。
三、教学方法的革命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础,本文仅就教学环节,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借助于课堂,搞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让教师的主导地位引申为导演的角色,将学生从听众席上拉到舞台上,让学生做演员,变被动为主动。以聊天的方式,将教师的知识结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态度输导给学生。这种启发式教学,需要高水平的老师才能驾驭。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点带面,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展开讨论,教与学互动。
以教材为中心拉长知识链。教材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基点,高水平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教材为中心,上下拉长知识链,将课堂内的教学应该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课堂的问题带到课外,将课外的问题引到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利用网络扩大学生的自学空间。
突出办学特色,重基础更重专业。搞教育要适应市场需求,不能随大流,要在细节中取胜,突出办学特色,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搞精专业,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提供后劲。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一线工作。我们也提倡扩大专业口径,学生可以从辅助教学达到目的。
牢记创新理念,重理论更注重实践。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高校的主要任务,这里的“创新性人才”主要指技术、应用能力的创新。实现创新的基础途径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解科学方法,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改革考试制度。怎样判定学校已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学改革的最后环节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要体现导向作用,考试内容要体现多样化,考试方法突出灵活性,考试评价标准上予以完善。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的基础,学校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实践中调整计划,这样才有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鲁东大学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创新型人才涌现关键在教师--从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教育报,2006,7:20.
[2]周之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动态,2006,4:3.
关键词 :大众化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综合性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是综合性高校的使命;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以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是当代高校每位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想从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入手,议综合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学校要创造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明晰综合性大学的使命。我国高等教育已完成从精英向大众开放高等教育的过程,初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此时的综合性大学根本使命是什么?笔者认为:把传统的智慧和时代的重要思想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将中国庞大的人口资源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不同层次的人才。
理顺教育理念。好的教育理念能让教师潜心学术,严谨执教。能让学生立志求真,成人成才。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是使转变教育理观念:由精英教育理念转变为大众教育理念,前后二者有什么不同呢?大众教育理念是一个以培养人才为核心,将人口资源培养成社会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发展科学与文化、直接为社会服务等活动体系,换言之综合性高校教学质量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质量。
定位办学特色,设定质量标准。办学特色是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大学的商标,是一所大学核心资本。综合性大学的共性是,包含文史、理工、经济等各学科;层次上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学位生的培养。怎样显示自己的办学特色呢?笔者认为,最好还是从学校的学风、办学历程、学科优势和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多下功夫,找出自己卖点。综合性大学的内涵不仅体现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设施、手段的多样化,更体现在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上。
设计一套高水平教学管理规范。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不断增多,教学管理人员相对减少,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措施不能及时有效的到位,往往疲于应付,深感力不从心,势必影响教学质量。
二、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综合性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高校要想培养一流的人才,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因此,大学教育肩负着双重任务,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为自己培育核心人力资本——一流教师队伍。培育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几点。
1.培育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的特点
一流教师的出现在于“慢工出巧匠”式的培养,并且它与高校发展的战略方向密切相关。与培养学生相比,为社会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人才,也许需要3到5年的时间,而培养具有创新理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则需要10到20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如果把培养学生比作加工产品的话,教师队伍的培养实质上是以一家学校的软性项目投资,风险性更大,培养一流高校教师队伍的过程就是根植学校核心能力的过程。
2.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基础。一流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学识外,要具备以下素质:高瞻远瞩,拥有健康的心态,丰富创造力,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学校尽量减少行政干预,给教师创造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
第二,学校搭建良好的平台,对外引进,对内挖掘,是筹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手段。学校要制定一系列激励公平竞争机制,对内促进在岗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对外吸引大批优秀人才。
要善于在学校内外发现人才,注重学位,更注重能力,然后通过分类指导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各自基础上释放自己的特长,这就是培养的内涵。要让教师自身迸发出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并付诸行动和实践。学校要创造一切机会,支持教师提高学习能力。
引进是手段,培养是根本。12年出产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总被问及“靠什么吸引到这些世界级大师”的问题,而杨祖佑则一再提醒“当初引进时,他们还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有力说明了“一流教师除了引进,更在于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明白在短期内培养一流的教师谈何容易,于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从兄弟院校挖来现成的(谈何容易),从高校吸引博士生。于是一场人才战在各高校之间展开,在重金的驱动下,一大批高学历的毕业生流入高校。于是问题出来了: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抢人才变成抢学历,甚至缘木求鱼。
第三,纵横联合促进教师流动,是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有效机制。从横向看,高校和大企业搞横向联合,让教师找到实践、科研基地。学校实行客座教授聘任制,让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能者进入学校登上讲台,和教师学生近距离交流。
第四,打造宽松的科研环境是优秀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擎。大学不像企业,要求自己的投入必须立竿见影地转化为成果。教师搞科研、做创新式试验,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追求以成功论英雄的结果是不现实的。大学应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允许试验失败,以及允许重新尝试的条件,这样这才能激活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是形成创新型队伍的引擎。
三、教学方法的革命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础,本文仅就教学环节,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借助于课堂,搞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让教师的主导地位引申为导演的角色,将学生从听众席上拉到舞台上,让学生做演员,变被动为主动。以聊天的方式,将教师的知识结构、授课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态度输导给学生。这种启发式教学,需要高水平的老师才能驾驭。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点带面,提倡学生多提问题,展开讨论,教与学互动。
以教材为中心拉长知识链。教材是老师传授知识的基点,高水平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教材为中心,上下拉长知识链,将课堂内的教学应该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课堂的问题带到课外,将课外的问题引到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心,利用网络扩大学生的自学空间。
突出办学特色,重基础更重专业。搞教育要适应市场需求,不能随大流,要在细节中取胜,突出办学特色,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搞精专业,为学生的日后工作提供后劲。学生毕业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一线工作。我们也提倡扩大专业口径,学生可以从辅助教学达到目的。
牢记创新理念,重理论更注重实践。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综合性高校的主要任务,这里的“创新性人才”主要指技术、应用能力的创新。实现创新的基础途径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侧重于理解科学方法,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改革考试制度。怎样判定学校已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传统的考核方法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教学改革的最后环节是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要体现导向作用,考试内容要体现多样化,考试方法突出灵活性,考试评价标准上予以完善。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存的基础,学校从自身情况出发,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在实践中调整计划,这样才有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烟台鲁东大学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1]创新型人才涌现关键在教师--从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教育报,2006,7:20.
[2]周之清.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J].高教动态,20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