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大抓实战化训练背景下,各种特殊环境中的体能训练成为军体教学丞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低温严寒训练条件下,人体生理状况和机能水平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轻则降低体力和脑力作业效率、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重则导致冷损伤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探索低温环境下如何科学施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温环境;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一、低温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暴露时间不长时,人体代谢机制会自行保温,能依靠体温调节系统,使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过长超越人体的生理可耐限度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对人的身体功能与工作能力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低温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机体受到外界低温环境刺激时,首先机体内外感受器发放大量传入冲动,使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代谢活动增加;接着神经、肌肉及腺体等兴奋组织的兴奋性降低,代谢活动降低,出现肌肉僵直、呼吸和心率缓慢等症状。若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中枢神经系统完全麻痹,出现呼吸微弱、血液剧降、反射性反应消失等,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二)低温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人体暴露在冷环境初期,交感神经兴奋,血液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使得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暴露后期机体心率逐渐减慢,心输出量减少[1]。通常人体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舒张压升高、心血管动力学改变及冠状动脉收缩,有诱发心绞痛的危险。
(三)低温环境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寒冷刺激可引起能量代谢增强,此时寒颤是最常见的产热方式。寒颤是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当中心体温接近35℃时寒颤最激烈,随着中心体温降低,寒颤逐渐减弱。寒颤时肢体血流量增加、组织隔热作用降低,机体散热增加。因此,持续时间较长的寒颤可引起机体损伤。
(四)低温环境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后,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增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造成多尿。寒冷性利尿是冷暴露后最常见的现象。机体尿量增加造成血液浓缩、血浆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增高,血液流变性质出现异常[2]。
二、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科学组织官兵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训练能够磨砺官兵意志,锤炼部队实战化水平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在组训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要点。
(一)训前充分热身,调动身体机能
外界温度越低人体肌肉的粘滞性越大、弹性越差,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比高温环境下差得多。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前充分的热身运动不仅可以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确保正式训练时生理机能迅速到达适宜状态,而且可以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升高体温,保证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还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加快、收缩力量增大,避免在运动的时候肌肉承受的跨度太大而导致抽筋或者肌肉拉伤,为身体进行大负荷锻炼做好准备[3]。寒冷季节热身运动要具有专门性、全面性,并适当延长热身时间,以强化动力定型,为正式训练做好技术和机能准备。热身活动最好选在室内进行,若无合适场地,需要在室外进行时,要尽量选择可避风、平坦开阔、地面无结冰的地段进行。
(二)合理选择着装,注意防寒保暖
在低温环境中训练,应在做完准备活动全身发热时再脱掉外衣,训练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保暖。进行长时间有氧耐力训练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如果不及时排除很容易着凉引发感冒发烧。潮湿的衣服一方面会降低御寒功能,另一方面还会降低体温导致冻僵。建议贴身穿着利于排汗透气性较好的内衣,避免排汗过多。如果天气过于寒冷,在最外层应选择防风性能良好的衣服,这样冷空气就不容易进入,身体的热量也不会很快蒸发。北方有条件的部队冬训时常借助暴雪天气在雪地进行赤膊抗寒训练,训练时需注意训练强度和难度,防止摔伤、肌肉痉挛等运动损伤,一旦训练停止应尽快将身体擦干并穿衣保暖。
(三)提高御寒能力,预防出现冻疮
有研究显示,每天将手暴露在低温中30分钟,可以增加末端血液循环,末梢血管收缩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耐寒性得到改善,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但若暴露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低温损伤,冻疮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冻疮是由于周围环境较冷而导致的局部血液不畅,好发于手、足、耳及其末梢部位,表现为皮肤红、肿、痒、痛、水泡等。冻疮最初是感到寒冷,接着是麻木,最后體温恢复后,有明显的疼痛感。发现冻疮后,不要立即温暖受冻部位,应确定不会再度冻伤时,再实行救助措施。对暴露在户外的手、脸、鼻除进行搓撩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外,还应该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要赤手或用裸露的皮肤接触铁器。
(四)掌握好运动量,重视整理活动
低温环境中人体的各个机能反应都比较缓慢,进行体能训练,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运动量可通过自身各器官反应来掌握,若出现运动性疲劳应及时调整。体能训练后应进行整理运动以促进机体的恢复,一般整理活动着重于深呼吸调整和较缓的全身运动,运动量和强度减小,为避免身体温度快速下降应在室内进行,通常可进行静态拉伸,使僵硬的肌肉得以放松,四肢血液很快回流心脏,身体机能平稳地过渡到安静状态,降低或者避免肌肉延迟性酸疼。另外,针对不同训练科目,也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整理放松活动,将集体放松与个人放松有机结合,如力量训练后可进行双人配合的互相按摩,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紧张,还可以使官兵精神得到调节,大大提升训练效果。
(五)组织耐寒锻炼,建立冷习服
人体有应对寒冷的反应机制,军人可以反复接受中等强度的冷刺激,使生理调节应激反应逐渐减弱,适应寒冷刺激,最终形成冷习服。冷习服是指在生理耐受限度内,人体长时间反复接受冷刺激,可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冷应激反应逐渐减弱,而耐寒及抗冻能力明显增强。进行耐寒锻炼可以建立个人冷习服,这是预防低温损伤的积极有效的措施。锻炼方法可以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如爬山、跑步、徒手操等。在进行耐寒锻炼时,应根据气温、风速、和活动情况适当减少着装,因为只有在身体感觉冷的条件下锻炼,才能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六)改进膳食结构,积极主动补水
提供适宜的食物是预防冷损伤的先决条件之一。低温环境下训练时,机体对热量的需求要比温暖或热环境高25%-50%,这需要我们科学营养配餐,加大补充牛、羊、鱼肉和牛奶、鸡蛋等高热量食品。充足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御寒能力[4]。另外,低温环境下运动训练还容易发生失水,当脱水量达到2%时即属于轻度脱水,影响运动功能。因此,建议少量多次和积极主动补水,平时养成规律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锴,李积胜.寒冷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4):212-215.
[2]王登高.军事预防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927.
[3]姬东亚,戴金东.冬季长跑训练的注意事项[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1):24-25.
[4]何聪.运动员冬训时的营养特点与膳食安排[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6(4):30-31.
关键词:低温环境;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一、低温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暴露时间不长时,人体代谢机制会自行保温,能依靠体温调节系统,使深部温度保持稳定。但暴露时间过长超越人体的生理可耐限度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低温症状,对人的身体功能与工作能力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低温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机体受到外界低温环境刺激时,首先机体内外感受器发放大量传入冲动,使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代谢活动增加;接着神经、肌肉及腺体等兴奋组织的兴奋性降低,代谢活动降低,出现肌肉僵直、呼吸和心率缓慢等症状。若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中枢神经系统完全麻痹,出现呼吸微弱、血液剧降、反射性反应消失等,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二)低温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人体暴露在冷环境初期,交感神经兴奋,血液儿茶酚胺浓度增高,使得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暴露后期机体心率逐渐减慢,心输出量减少[1]。通常人体吸入冷空气后,会引起舒张压升高、心血管动力学改变及冠状动脉收缩,有诱发心绞痛的危险。
(三)低温环境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寒冷刺激可引起能量代谢增强,此时寒颤是最常见的产热方式。寒颤是寒冷环境下骨骼肌发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当中心体温接近35℃时寒颤最激烈,随着中心体温降低,寒颤逐渐减弱。寒颤时肢体血流量增加、组织隔热作用降低,机体散热增加。因此,持续时间较长的寒颤可引起机体损伤。
(四)低温环境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人体在低温环境暴露后,皮肤血管收缩使血流量增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造成多尿。寒冷性利尿是冷暴露后最常见的现象。机体尿量增加造成血液浓缩、血浆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增高,血液流变性质出现异常[2]。
二、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科学组织官兵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训练能够磨砺官兵意志,锤炼部队实战化水平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在组训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要点。
(一)训前充分热身,调动身体机能
外界温度越低人体肌肉的粘滞性越大、弹性越差,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比高温环境下差得多。低温环境下体能训练前充分的热身运动不仅可以适度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确保正式训练时生理机能迅速到达适宜状态,而且可以提高机体代谢水平,升高体温,保证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还可以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增强肌肉的兴奋性,使肌肉的收缩速度加快、收缩力量增大,避免在运动的时候肌肉承受的跨度太大而导致抽筋或者肌肉拉伤,为身体进行大负荷锻炼做好准备[3]。寒冷季节热身运动要具有专门性、全面性,并适当延长热身时间,以强化动力定型,为正式训练做好技术和机能准备。热身活动最好选在室内进行,若无合适场地,需要在室外进行时,要尽量选择可避风、平坦开阔、地面无结冰的地段进行。
(二)合理选择着装,注意防寒保暖
在低温环境中训练,应在做完准备活动全身发热时再脱掉外衣,训练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衣保暖。进行长时间有氧耐力训练时,身体会产生大量的汗液,如果不及时排除很容易着凉引发感冒发烧。潮湿的衣服一方面会降低御寒功能,另一方面还会降低体温导致冻僵。建议贴身穿着利于排汗透气性较好的内衣,避免排汗过多。如果天气过于寒冷,在最外层应选择防风性能良好的衣服,这样冷空气就不容易进入,身体的热量也不会很快蒸发。北方有条件的部队冬训时常借助暴雪天气在雪地进行赤膊抗寒训练,训练时需注意训练强度和难度,防止摔伤、肌肉痉挛等运动损伤,一旦训练停止应尽快将身体擦干并穿衣保暖。
(三)提高御寒能力,预防出现冻疮
有研究显示,每天将手暴露在低温中30分钟,可以增加末端血液循环,末梢血管收缩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耐寒性得到改善,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但若暴露时间过长就会出现低温损伤,冻疮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冻疮是由于周围环境较冷而导致的局部血液不畅,好发于手、足、耳及其末梢部位,表现为皮肤红、肿、痒、痛、水泡等。冻疮最初是感到寒冷,接着是麻木,最后體温恢复后,有明显的疼痛感。发现冻疮后,不要立即温暖受冻部位,应确定不会再度冻伤时,再实行救助措施。对暴露在户外的手、脸、鼻除进行搓撩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外,还应该做相应的保护措施,不要赤手或用裸露的皮肤接触铁器。
(四)掌握好运动量,重视整理活动
低温环境中人体的各个机能反应都比较缓慢,进行体能训练,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段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运动量可通过自身各器官反应来掌握,若出现运动性疲劳应及时调整。体能训练后应进行整理运动以促进机体的恢复,一般整理活动着重于深呼吸调整和较缓的全身运动,运动量和强度减小,为避免身体温度快速下降应在室内进行,通常可进行静态拉伸,使僵硬的肌肉得以放松,四肢血液很快回流心脏,身体机能平稳地过渡到安静状态,降低或者避免肌肉延迟性酸疼。另外,针对不同训练科目,也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整理放松活动,将集体放松与个人放松有机结合,如力量训练后可进行双人配合的互相按摩,不仅可以消除肌肉紧张,还可以使官兵精神得到调节,大大提升训练效果。
(五)组织耐寒锻炼,建立冷习服
人体有应对寒冷的反应机制,军人可以反复接受中等强度的冷刺激,使生理调节应激反应逐渐减弱,适应寒冷刺激,最终形成冷习服。冷习服是指在生理耐受限度内,人体长时间反复接受冷刺激,可发生一系列的适应性改变,表现为冷应激反应逐渐减弱,而耐寒及抗冻能力明显增强。进行耐寒锻炼可以建立个人冷习服,这是预防低温损伤的积极有效的措施。锻炼方法可以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如爬山、跑步、徒手操等。在进行耐寒锻炼时,应根据气温、风速、和活动情况适当减少着装,因为只有在身体感觉冷的条件下锻炼,才能提高机体耐寒能力。
(六)改进膳食结构,积极主动补水
提供适宜的食物是预防冷损伤的先决条件之一。低温环境下训练时,机体对热量的需求要比温暖或热环境高25%-50%,这需要我们科学营养配餐,加大补充牛、羊、鱼肉和牛奶、鸡蛋等高热量食品。充足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有助于提高机体御寒能力[4]。另外,低温环境下运动训练还容易发生失水,当脱水量达到2%时即属于轻度脱水,影响运动功能。因此,建议少量多次和积极主动补水,平时养成规律饮水习惯。
参考文献
[1]张锴,李积胜.寒冷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33(4):212-215.
[2]王登高.军事预防医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927.
[3]姬东亚,戴金东.冬季长跑训练的注意事项[J].军事体育学报,2017,36(1):24-25.
[4]何聪.运动员冬训时的营养特点与膳食安排[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16(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