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彼得·纽马克的翻译观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对翻译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根据语言的功能划分出了文本的类型,还著作了许多有重要影响的翻译理论作品,并相继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关联翻译法等重要翻译理论,对今后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彼得·纽马克;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关联翻译
  一、纽马克及其理论著作
  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善于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中,将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纽马克长期从事的翻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使他在许多翻译理论问题上见解独到,因此写出大批优秀的作品,在翻译研究领域颇具盛名。
  纽马克的翻译见解多见于其在70至90年代期间出版的作品中,其中有些文章汇编成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于1981年出版。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翻译教程》《关于翻译》《论翻译》及《再论翻译》等。他的主要特点是潜心研究西方的翻译历史,广泛论述翻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高华丽,2009:288)。
  二、文本类型说
  纽马克根据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在其著作《翻译探索》中将语言文本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感染型文本三种类型。
  表达型文本有文学作品、信件、自传和散文等,核心思想是表情达意,认为作者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该类型文本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忽视读者的反应。翻译表达型文本时,译者要遵循“原作者第一”原则,忠实原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信息型文本是传达信息的文本。信息型文本包括非文学作品、教科书、学术论文和报刊杂志等,核心是内容的真实性,而作者的语言是次要的。因此,翻译信息型文本时,译者应遵循“真实性第一”原则。感染型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号召读者去行动、去思考并感受。该类文本有告示、宣传手册、广告等,以推销、提醒和号召为目的。翻译感染型文本时,译者应该遵循“读者第一”原则,充分发挥目的语优势,译出与原作相同的效果,亦或超出原作的语言效果,让译本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本。
  三、纽马克的翻译观
  1.初期的翻译观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在直译和意译长期争论的情形下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两种方法适合于任何文本。在交际翻译中,译者用目标文本表达和源语同样的效果;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在目标文本句法结构和语义允许的范围内,表现源语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纽马克,2001)。在交际翻译中,目标文本所产生的效果应当力求接近源文本。由于交际翻译重视产生的效果但不重视表达的内容,交际翻译首先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语读者,要求源语符合目标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一点或任何晦涩难懂之处。而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必须首先忠实于原作者,符合源语文化,只有在对源文本的内涵意义出现理解困难时才加以解释。
  2.翻译观的再发展
  1994年,纽马克的文章《关联翻译法》发表。文中,他正式提出其新理论——关联翻译法,这也是他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的再发展。关联翻译法包括两个关联命题和一个附加命题。“源文本的语言越重要,译文就越要贴近源文本。但是,还有一个附加命题,加入源文本作者和译者的目标一致,或者有相同类型的读者群,无论源文本重要与否,源文本质量越高,译文就要越贴近原文本”(纽马克,2006:1-2)。从词汇、语法和篇章的层面上说,“贴近翻译法”和直译法相似。关联翻译法,体现了纽马克一贯的翻译主张,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和补充。
  3.纽马克翻译观的形成背景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形成主要跟他的教学经历和对西方几十年翻译历史的研究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纽马克在意大利待了段时间,并于归国后成为语言教师。他的教学经历逐渐改变其对翻译在教育体系中的看法。20世纪中期的语言教学倾向于直接教学法,并不重视翻译的作用。纽马克则突破传统教学法。在近十年的教学期间,纽马克发展并完善原教学法,强调说与写并重,将翻译作为双语对比分析的手段。后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工作期间,纽马克发表多篇教学方法类文章,其翻译思想在该时期已崭露头角。如受维果茨基的影响,他反对过分强调语言社会层面的价值,把语言看做思考和自我表达的工具,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从而形成了交际翻译的观点。后受乔姆斯基影响,纽马克提出语义翻译的概念。自此,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观念逐渐形成。
  翻译并不永远只考虑到文本、话语以及作者和读者、始发语和译入语文化等二元论范畴(杨士焯,1998)。20世纪90年代初,纽马克研究了过去近40年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的基本层次体现在文字的细节处理上,即对译文进行调整、变更,而这样做会出现欠译;若将隐喻转化或不译,则会出现超译。因此,纽马克提出了关联翻译法。随着关联翻译法的提出,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日趋成熟和完善。
  四、小结
  彼得·紐马克的翻译理论观对学者们当今看待翻译标准的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借鉴作用,他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以及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关联翻译法等为我们增加了一个崭新的观点。奈达就曾指出,纽马克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纽马克后来提出的关联翻译法又完善了他的翻译理论,在翻译界占有不小的地位,也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8.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Newmark,Peter.About Transl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4]杨士焯.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 北京:中国翻译,1998.
  [5]高华丽.中外翻译简史[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马静影(1988.4—),女,安徽阜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摘 要:制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茶园中的病虫草害,通过对病虫草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在茶叶生产中初步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无公害茶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阐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技术性措施。  关键词:沙溪乡;茶园;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是把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予以协调,是充分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作用组建良性生物链、保持系统内生物之间平衡、稳定和
期刊
理想信念是医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紧张程度不断升级的医患关系,给当代医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给医学生理想
摘 要:“无为而治”是循道而为的政治理性;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政治智慧;是守清净、不扰民的政治艺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返璞归真”这三个既层层递进又互证互补的过程是老子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展现了圆融自洽的理论风貌。  关键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老子通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返璞归真”这三个既层层递进又互证互补的过程,展现了圆融自洽的理论风貌。在充分认识自然的完善性
期刊
一  “爸,爸爸!醒醒!”细微的稚嫩女声从远方袅袅传来,转眼又被漫天的黄沙覆盖,消失在厉风呼啸中……  “啪”,一个利索而响亮的巴掌终于把我从噩梦中拽了回来。看着莲儿K609紧张得泪水直流,我才发觉自己已面色惨白,汗如雨下。  “爸爸,你不要再用自己做实验了!”机械声带略带嗡嗡声,我把它听成了颤抖的娇弱声线。  “别怕,莲儿,我没事儿。”我温和的拍拍她的脸蛋,幸亏硅胶的材料不会被“泪水”浸染。我摇
期刊
摘 要:《追风筝的人》自出版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书中的男主人公阿米尔自小生活在阿富汗,由于宗教、战争等问题,经历了诸多坎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故事的发展,阿米尔也在不断的成长。对此,笔者将从成长的角度来解析本书,研究阿米尔的成长之路,希望能够借此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成长小说;追风筝的人;阿米尔  卡勒德·胡赛尼是著名的阿富
期刊
摘 要: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应在细微之处,应在点点滴滴。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有爱心,要循循善诱,时刻尊重、信任学生,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否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只有理解体谅孩子,爱护孩子,才能在教育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那片桃林。  关键词:教育;爱;钥匙;沟通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钥匙来了,他
期刊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一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源远流长。丝绸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其历史属性决定了丝绸之路亦属于我国一项重要的古代文化艺术遗产,有史以来其即定位在中国与他国交流的重要渠道。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更凭借着深邃的精神内涵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为后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唐代丝绸之路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以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