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年华,丰收季节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自然中的万物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紫砂花货也不例外。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形态去粗取精,经过艺术加工提炼,方成为艺术品。紫砂“金色年华壶”属紫砂花货塑器类作品,此件作品在创作中注重艺术上的变化与统一,气势上的生动与协调,效果上的实用和美观。在创作构思上,葡萄新枝蔓生机盎然,一串串葡萄丰满富有活力与整个的形态协调统一,融为一体,多而不繁,以简托繁,使作品完美细致,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细细品来,其紫砂“金色年华壶”的构思、用料、做工、神韵堪称四绝。
  关键词 金色年华壶;葡萄;紫砂;蕴意
  任何一门成功的艺术都离不开艺术家的感性。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不仅包含了艺术家的智慧和创意,也体现了艺术家的精神寄托和信仰。因此,要求制壶艺术家们必须具备高素质、高水准、缜密严谨的思维及构思能力,他们在茶壶的造型上才能展现出高品位的姿态,使茶壶更具收藏价值。制作紫砂花货塑器类作品,艺术家们除了灵活地运用了其它各类艺术的手法,比如书画、雕刻、金石等方面,还必须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善于抓住大自然中超凡脱俗的景和物,这样才能制作出巧用自然景物的作品。清代陈鸣远制作的“蚕桑壶”,现代的“牡丹壶”、“桃花壶”、“南瓜壶”、“寿桃壶”等,都是紫砂花货塑器类作品的典范。现以紫砂“金色年华壶”为例,谈谈紫砂花货塑器类作品的艺术特征。
  1 紫砂花货“金色年华壶”的造型
  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艺术创新离不开创作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对大自然的观察。这款紫砂花货“金色年华壶”,是将葡萄枝叶等元素经过加工创新后融入到紫砂壶中,壶色绚丽、造型生动逼真,极具审美价值。该壶大口平盖,壶钮以苍老的葡萄枝代替,盖面上雕饰了一枝葡萄新叶,精致的葡萄点缀盖面上,生意盎然;圈底,短壶流与耳形壶把均雕饰苍老的葡萄枝,与壶钮呼应,更有壶流处伸出一枝葡萄新叶铺至壶腹,使人感觉到了金色年华的美和丰收的喜悦。紫砂花货“金色年华壶”的壶身扁圆,舒张有致,与壶盖衔接紧致,与壶把、壶流的过渡自然、线条流畅。这款经典的紫砂花货并非只是造型古朴,更有金色年华这样美好的寓意蕴含其中,韵味深邃。此壶泥质好,是不可多得的红泥制成的。冲泡日久,由红色变为黯肝色,明晰滋润,令人爱不释手。
  2 紫砂花货“金色年华壶”雕饰的神韵
  这款以葡萄作为装饰的紫砂“金色年华壶”,整体勾画出一幅立体的艺术画面,真正做到了具有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神韵。神韵,指一件紫砂作品从构思、制作到烧成之后的审美效果。独具神韵的紫砂壶耐人品味,且具有颇多令人颔首会意的妙处。首先,要求造型天然妙成,虽为传统吉祥寓意题材,却表现得清新脱俗,明朗地透出了一种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豁然气质。其次,细节上要求精美雅致、生趣盎然,微妙地表达了一种闲适恬淡、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整体上则要求具有神韵的壶器端庄平和、从容淡定,圆融地演绎紫砂壶艺纯美的艺术境界。如此神韵,其实就是该作品丰富内涵的艺术表达和升华,即表现为该作品独具魅力的精神、气质、品味、意趣等。
  “金色年华壶”这件作品较好地体现了极富灵感创作的神韵。该壶以大自然的葡萄作为装饰,古雅大方,且具有浓郁的自然趣味。壶面上,纵向凹凸不平的脉理和间出的大小节疤,酷似一截葡萄古藤主干苍劲粗壮的自然形态,拟作壶钮正好满足远观的视觉效果。从壶流上侧生的活藤顺势贴向壶腹,此处如神来之笔。因为壶正面的外壁是视角的黄金区域,抒情地从活藤壶把上带出一枝新藤附壁蜿蜒而至,引来一段老树发新枝,绿叶依依、剩果粒粒的自然风情,顿觉鲜活灵动起来,又平添了几分生命活力,同为艺术亮点。伸手至壶把,葡萄古藤绝妙地熨贴于人们习惯右手把壶的掌腕、掌心和自然张开的手指,手感饱满、稳当惬意,暗合人体工程学原理。
  3 紫砂“金色年华壶”的蕴意
  紫砂 “金色年华壶”以葡萄为主题,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丰收”的含义,蕴意金色年华,因此受到大家的喜爱。金色是丰收的颜色,金色年华就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天、金色的地,丰收的葡萄果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在金色燃烧的秋季,每一颗金色的果实,就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仿佛都能说出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在那些不成熟的岁月,茶伴随着我们走过磕磕碰碰,走过岁月荏苒,没有轰轰烈烈的激情,却又勤勤恳恳的耕耘,直到走进金色年华,摘下一颗颗饱满的葡萄果,享受丰收的喜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圆满。
  花货塑器贵以实用性与欣赏性统一为创作规律和原则,违背与偏离这个原则都是“大忌”和败笔。紫砂“金色年华壶”的构思贯穿了这一原则,实现了把茶壶的器物形态与仿真自然生态融为一体,两者的结合几近天衣无缝,实用与欣赏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整个作品可谓“脱尽人巧聚众工,神工鬼斧难类同”。加上壶器的涵义蕴含着金色年华与丰收的季节,此壶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参 考 文 献
  [1]高锡兰.浅谈“松鼠葡萄壶”的自然趣味[J].江苏陶瓷.2013(03):78.
  [2]吴军.浅谈“松鼠葡萄”壶的创作[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07):62.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与文人结缘,与文化联姻。中国人普遍喜欢喝茶养生、玩壶养性,此间经历了明、清时期数百年的繁荣和兴旺后,直到今天,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纵观宜兴紫砂壶艺术园林,它承载着厚重的中华古老文明,跳跃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脉动,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大多数的紫砂壶器鲜明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彰显着地域的特色,表达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天下风云壶;紫砂;美好心愿  新的观念思想以及外
期刊
中国文化气象万千,丰沛的底蕴,是渗透在数千年历史文明发展长河中的耀眼之光,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贯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后转化为一种精辟的素材,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人文气象。紫砂壶便是中国文化的优秀载体之一,自古至今,它所搭建起的人文气象是十分丰厚的,也因此得到了世人的高度关注与认同。一把壶,因茶而生,除了那与生俱来的茗饮功能外,它的艺术美感、创意个性、文化内涵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把紫砂壶“汉韵”便
期刊
紫砂壶艺是中国工艺美术陶瓷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一则源于其变化无穷、天马行空的造型,二则便是其扣人心弦的意境之美。紫砂壶的意境归结到底是一种文化的淬炼,它将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如诗歌、书画、民俗等各类博大精深的内容恰到好处地融于一壶之中,而后整体演绎出独特的意境风格,令世人亲睐不已,尤其是文人雅士,无不对其钟爱有佳。赏析或感受一把壶的意境之美,其实是一种心与心接近艺术的过程,壶是有生命力的个体,每一把壶
期刊
宜兴紫砂壶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艺术结缘、与文化联姻、与大自然相得益彰,人们品茶、赏壶、养性,并从一把把简洁的紫砂壶中获取心灵的共鸣与感触。历经了五百余年的传承发展、改进创新的紫砂壶,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世人钟爱,其功能效用突出、造型千变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一定的美学特质和人文价值。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依赖于自然生活的熏陶,即先将其中的素材挖掘出来,再转换为生动的艺术语言,紫砂壶的成型、成品并非一蹴
期刊
陶艺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因为文明之初的陶艺直接支撑着原始生活的发展。陶文化的诞生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是人类对不断改变的审美观念需求的开始。  紫砂之美,对茶人而言是始于根脉、惺惺相惜,是一种关于信仰、文化互补的默契,在泡养之间、在汤色转换之间、在茶香的入喉之间,感悟紫砂与茶那种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  紫砂之美,对于艺人而言,是化泥为壶,是始于境由心生、壶为手生,是一种赋予灵气、表达思想的载体
期刊
“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紫砂壶更以其独一无二的材质和文化特性成为世界艺林的一朵奇葩。从明代中期至今,紫砂壶已有500余年的发展历史,陶艺名家数不胜数,紫砂精品层出不穷,数百年来一直备受世人推崇。然而,紫砂壶的创作是集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创造,以期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因此,壶艺是一门学问,是制壶人终一生之心血进行探究的内容。  紫砂壶艺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一代代制壶艺人的努力分不开,被誉
期刊
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传统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与中华茶文化一脉相承,并且经由历代文人墨客的参与和创新,逐渐成为集书画、诗文、金石、篆刻等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化的互动提升了整体文化价值,时至今日,紫砂壶依然深受世人的亲睐,更转化为一种文化现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文化内涵是紫砂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制作者还是收藏者而言,文化内涵都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在紫砂
期刊
相比于其他材质的茶具,紫砂壶具有鲜明的优势,比如泥料优势、造型优势、人文优势等。紫砂壶是用深藏于山腹之中特有的紫、红等紫砂泥加工烧制而成的,紫砂茶具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持久保持茶香浓郁,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同时能够使茶汤的保温时间更长,使紫砂壶不易因温差而爆裂。紫砂泥料的可塑性也无限丰富了壶的造型风格,形态不可言说,变幻莫测。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紫砂壶又与中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博采众长,表现出深厚
期刊
初夏时节,江城武汉绿意盎然、生机勃发、万商辐辏。5月18日至20日,以“开放合作、转型发展、振兴崛起”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  江西在中博会上主动而为、借梯登高,搭建起全方位的招商推介合作平台,积极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抢抓“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江西,拿什么吸引世界的目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地位凸显,正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连接点;资源丰富,正加
期刊
暮春三月,大江南北生机勃发,大地绿了,绿之如蓝;枝头红了,红之似火;菜花黄了,黄之若金。  在这如诗如歌的季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游人如织。他们沐浴着阳光,欣赏着白墙黛瓦和金黄菜花构成的徽风赣韵和如画田园。而其中的摄影家,在欣赏的同时,还有着别样的向往与动机。他们在“秀水青山金花”之间,手握相机,乐行于田间与村坊,寻找着春天的婺源之韵,并透过镜头抒发自己对婺源的独特领悟。  赞 婺 源  粉壁黛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