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文明的进步,在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中,美国黑人的种族身份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托尼·莫里森是黑人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同时是解决黑人种族身份问题的重要人物。她凭借自己曾经接受的白人文化教育,拿起手中的笔杆,结合在年幼时就因父母而受到的黑人文化熏陶,试图利用文字,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形式将黑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出来。本文结合托尼·莫里森的小說来探讨美国黑人文化的处境,从黑人身份的困惑到黑人身份的重建进行探讨,从而分析黑人的种族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社会中,白人的地位远远高于黑人。托尼·莫里森是一名黑人女作家,她利用自己所学的文学知识不断创作,试图利用自己的力量为黑人正名,从而呼吁社会种族平等。她的文字生动有趣,能够使读者真实感受到当时黑人生活的艰苦以及内心的挣扎,而她也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黑人文化发展和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题的答案。正是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优秀的文笔,使得美国社会重视种族问题,而她也在1993年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一、美国黑人文化的处境
(一)“唯白论”文化带来的影响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在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和矿山进行劳作,因此在非洲强行带走大批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各地,进行十分黑暗的非洲奴隶交易。这项交易使得非洲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形成断裂,严重阻碍了非洲的社会文明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却因此得到丰富的资源,从而不断发展。在美国文化中,白色代表社会结构上的优势和种族的优越感,导致黑人饱受压迫与剥削,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不仅丧失人身自由,而且丧失独立自我而逐渐被奴化。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不乏黑人找工作时因种族身份而遭到拒绝的场景,即使是筑路工作需要强壮、力气大的工人,工头也会弃强壮的黑人不用,而挑选其他种族的人。由此可见,“唯白论”的文化给给黑人文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逐渐消失的非洲文化
一些黑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得更好,想的不是如何真正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而是努力适应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等,将自己伪装成白人,不断迎合白人的喜好而降低底线,以自己身为黑人为耻,以自己成为“白人”为荣。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美国黑人被奴化得更加严重,甚至抛弃自己民族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文化,黑人为了能在白人社会中生存下去,就要学会白人的语言和交流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黑人逐渐忘记自己的母语。事实上,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即使两个人互不相识,只要说同一种语言,就会有一种归属感,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但是,黑人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民族文化逐渐消散,仿佛从不存在,从而缺失了民族文化的美感。
二、黑人的身份困惑
(一)恢复身份后的迷茫
1861年南北战争后,奴隶制度被废除,美国黑人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是长达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黑人地位低下,使得有些人还不能转变思想。大部分白人仍然歧视黑人,甚至奉行“隔离但平等”的政策,这一政策逐渐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黑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仍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种环境下,虽然黑人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迷茫的。他们也曾憧憬着自己能够与白人一样有更多的权利,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但是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他们最大的感觉是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恢复身份后自己是谁,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按照白人的习俗取名,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他们。他们真正的民族是什么?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他们之后的生活与之前会有什么不同?他们真正自由了吗?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
之后的生活告诉美国黑人,即使取消的奴隶制,黑人在白人的眼里依旧是下等人,他们仍然是卑微的。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些黑人希望自己能够和白人一样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湛蓝的眼睛,她们认为这样才是美的,如今自己的黑皮肤丑陋不堪。在这样的病态心理和扭曲思想影响下,她们终日幻想自己拥有白人一样的外表,逐渐走向死亡。她们的可悲是自己造成的,却也是历史造成的。
(二)妥协现状的悲哀
相对于之前的奴隶制生活,恢复人身自由却并未提高身份的生活可以说是对黑人心灵的更大折磨。有些黑人认为,现在的生活与之前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尽量减少自己与白人的接触,将自己封锁在狭小的生活范围内,一旦有的黑人为提高地位做出抗争,他们就会将抗争的黑人视为“背叛者”。“安分守己”的黑人仿佛因为“背叛者”而找到生活不顺的理由,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和不顺都是由“背叛者”造成的,“背叛者”破坏了原本的自然规律,这是自然在惩罚他们或许也是对“背叛者”的报复。这些“安分守己”的黑人将自己固定在狭小的空间中,按照自定的形式生活,妥协于黑人地位低下的现状,不为自身的自由和权利做出努力,由此可见他们的悲哀。
三、黑人身份的重建
(一)传扬黑人传统文化
虽然恢复自由后黑人的生活仍然艰难,但是有些黑人始终热爱黑人文化,在生活中会将自己所知道的黑人文化传授给后代。托尼·莫里森就是在父母的熏陶下慢慢喜欢上黑人文化的,她通过父母学会无数黑人歌曲,在生活闲暇时听父母讲有关黑人文化的民间故事。正是因为有这样热爱黑人文化的黑人,才使得这一文化传承至今。但是,黑人文化一般没有书面形式,黑人往往聚集在一起,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有关黑人文化的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传授给子孙后代,从而传扬黑人的传统文化。
(二)双重身份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的身心战斗,加上白种人明里暗里的排挤,黑人终于接受了自己,他们认为不管是之前的自己还是之后的自己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认为这样双重身份的自己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是一个不会丧失任何一个自己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保持原来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作为黑人,为黑人发声争取权利。他们不会因为曾经的经历而对美国文化产生偏激心理,也不会因为生存而美化美国历史。同时,他们内心充满矛盾,渴望融合却又害怕同化。虽然黑人已经恢复自由,但是目前并没有真正做到黑人与白人完全平等。托尼·莫里森的小说虽然有对白人侵蚀黑人文化的不满的宣泄,但是从文笔来看,后期这种不满逐渐减少,作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将两个种族的文化巧妙地融合,从而真正重建黑人的身份,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结语
透过托尼·莫里森的小说,读者可以了解黑人的文化发展历程和他们挣扎中的痛苦,更加深刻地体会黑人在恢复自由后的困惑和部分黑人因种族歧视而产生的心理扭曲。在她的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黑人的内心解放历程及其身份认同问题。事实上,双重身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减少黑人的心理负担,而且有助于黑人与白人的文化互融。真正的自由不是身体的自由,而是心理的解放,相信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悟,使得人们进一步了解黑人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李园(1981-),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美国社会中,白人的地位远远高于黑人。托尼·莫里森是一名黑人女作家,她利用自己所学的文学知识不断创作,试图利用自己的力量为黑人正名,从而呼吁社会种族平等。她的文字生动有趣,能够使读者真实感受到当时黑人生活的艰苦以及内心的挣扎,而她也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找黑人文化发展和黑人种族身份认同问题的答案。正是她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优秀的文笔,使得美国社会重视种族问题,而她也在1993年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一、美国黑人文化的处境
(一)“唯白论”文化带来的影响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需要大量劳动力在美洲殖民地的种植园和矿山进行劳作,因此在非洲强行带走大批黑人,把他们贩卖到美洲各地,进行十分黑暗的非洲奴隶交易。这项交易使得非洲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形成断裂,严重阻碍了非洲的社会文明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却因此得到丰富的资源,从而不断发展。在美国文化中,白色代表社会结构上的优势和种族的优越感,导致黑人饱受压迫与剥削,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不仅丧失人身自由,而且丧失独立自我而逐渐被奴化。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不乏黑人找工作时因种族身份而遭到拒绝的场景,即使是筑路工作需要强壮、力气大的工人,工头也会弃强壮的黑人不用,而挑选其他种族的人。由此可见,“唯白论”的文化给给黑人文化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逐渐消失的非洲文化
一些黑人为了在社会中生存得更好,想的不是如何真正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而是努力适应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审美等,将自己伪装成白人,不断迎合白人的喜好而降低底线,以自己身为黑人为耻,以自己成为“白人”为荣。正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美国黑人被奴化得更加严重,甚至抛弃自己民族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文化,黑人为了能在白人社会中生存下去,就要学会白人的语言和交流方式,随着时间的流逝,加上周围环境的影响,黑人逐渐忘记自己的母语。事实上,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点内容,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所在。即使两个人互不相识,只要说同一种语言,就会有一种归属感,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但是,黑人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民族文化逐渐消散,仿佛从不存在,从而缺失了民族文化的美感。
二、黑人的身份困惑
(一)恢复身份后的迷茫
1861年南北战争后,奴隶制度被废除,美国黑人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是长达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黑人地位低下,使得有些人还不能转变思想。大部分白人仍然歧视黑人,甚至奉行“隔离但平等”的政策,这一政策逐渐渗透到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黑人不管是就业还是生活仍然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在这种环境下,虽然黑人恢复了人身自由,但是他们的内心是迷茫的。他们也曾憧憬着自己能够与白人一样有更多的权利,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但是这一天真正来临时,他们最大的感觉是不安,因为他们不知道恢复身份后自己是谁,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按照白人的习俗取名,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他们。他们真正的民族是什么?他们到底来自哪里?他们之后的生活与之前会有什么不同?他们真正自由了吗?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
之后的生活告诉美国黑人,即使取消的奴隶制,黑人在白人的眼里依旧是下等人,他们仍然是卑微的。在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中,一些黑人希望自己能够和白人一样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湛蓝的眼睛,她们认为这样才是美的,如今自己的黑皮肤丑陋不堪。在这样的病态心理和扭曲思想影响下,她们终日幻想自己拥有白人一样的外表,逐渐走向死亡。她们的可悲是自己造成的,却也是历史造成的。
(二)妥协现状的悲哀
相对于之前的奴隶制生活,恢复人身自由却并未提高身份的生活可以说是对黑人心灵的更大折磨。有些黑人认为,现在的生活与之前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他们尽量减少自己与白人的接触,将自己封锁在狭小的生活范围内,一旦有的黑人为提高地位做出抗争,他们就会将抗争的黑人视为“背叛者”。“安分守己”的黑人仿佛因为“背叛者”而找到生活不顺的理由,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和不顺都是由“背叛者”造成的,“背叛者”破坏了原本的自然规律,这是自然在惩罚他们或许也是对“背叛者”的报复。这些“安分守己”的黑人将自己固定在狭小的空间中,按照自定的形式生活,妥协于黑人地位低下的现状,不为自身的自由和权利做出努力,由此可见他们的悲哀。
三、黑人身份的重建
(一)传扬黑人传统文化
虽然恢复自由后黑人的生活仍然艰难,但是有些黑人始终热爱黑人文化,在生活中会将自己所知道的黑人文化传授给后代。托尼·莫里森就是在父母的熏陶下慢慢喜欢上黑人文化的,她通过父母学会无数黑人歌曲,在生活闲暇时听父母讲有关黑人文化的民间故事。正是因为有这样热爱黑人文化的黑人,才使得这一文化传承至今。但是,黑人文化一般没有书面形式,黑人往往聚集在一起,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有关黑人文化的民间故事、传统习俗等传授给子孙后代,从而传扬黑人的传统文化。
(二)双重身份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的身心战斗,加上白种人明里暗里的排挤,黑人终于接受了自己,他们认为不管是之前的自己还是之后的自己都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认为这样双重身份的自己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是一个不会丧失任何一个自己的选择。他们可以选择保持原来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作为黑人,为黑人发声争取权利。他们不会因为曾经的经历而对美国文化产生偏激心理,也不会因为生存而美化美国历史。同时,他们内心充满矛盾,渴望融合却又害怕同化。虽然黑人已经恢复自由,但是目前并没有真正做到黑人与白人完全平等。托尼·莫里森的小说虽然有对白人侵蚀黑人文化的不满的宣泄,但是从文笔来看,后期这种不满逐渐减少,作者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将两个种族的文化巧妙地融合,从而真正重建黑人的身份,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四、结语
透过托尼·莫里森的小说,读者可以了解黑人的文化发展历程和他们挣扎中的痛苦,更加深刻地体会黑人在恢复自由后的困惑和部分黑人因种族歧视而产生的心理扭曲。在她的小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黑人的内心解放历程及其身份认同问题。事实上,双重身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可以减少黑人的心理负担,而且有助于黑人与白人的文化互融。真正的自由不是身体的自由,而是心理的解放,相信托尼·莫里森的小说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感悟,使得人们进一步了解黑人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简介:李园(1981-),女,四川南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