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缘起:前段时间,听了朱老师的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规划健康的生活》。老师课前让学生完成一张一周的主要食谱图。在课堂上,老师要求:请同学们把老师布置的食谱图拿出来。对照我们的健康饮食金字塔,小组内交流,看看我们的食谱中可以做哪些调整。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滴答……滴答……,两分钟过去了。老师在讲台上喊:同学们安静下来,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食谱?学生们稍微安静了一些。老师请一个女生分享的时候,几个孩子仍旧在热聊,我悄悄探过身去:哎~你有没有玩过《斗罗大陆》?……老师已经进入到下一环节时,那两个学生还在对那个的话题津津乐道。
其实心理课堂的氛围是自由轻松和严肃严谨并驾齐驱的。如果说其他课程是向外探索的课程,那么心理课堂无疑是向内探索的课程,甚至这探索还带着一些私密性。这样的课堂,需要学生用认真严肃,甚至虔诚的态度对待。一个喧闹的课堂只能碰撞出四溅的口水花,碰撞不出思维的火花、情感的火花。因此老师需要表明立场,心 理 课 堂 有 规 矩!明白了这点,我在后来的教学中调整了策略。
1.给课堂装上“马嚼子”,我的节奏我做主。心理课堂是一个场能量流动非常活跃的课堂,经常会开展一些小组讨论活动,或者动动手的体验活动,如果不能装上马嚼子,就难怪马儿会乱跑。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制作“生气包”的活动。第一次试教时,尽管我让学生安静下来,但响应者寥寥。后来我就改变方式:我和学生约定,每次活动结束,都以我的击掌为准。课前,我就让学生跟着我做一个节奏节奏跟我走的游戏:老师击掌× ×/×× ×,让学生跟着击掌。击掌的含义是“静下来,请坐好”。老师一共击掌三次,学生听到老师的掌声,要配合互动拍掌。随后加大节奏难度,如×. ×/×. ×/××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集体的场能量带动那些仍旧在讲话的学生也能停下来。这就相当于给这些小马们套上一个马嚼子,只要老师“吁……”一声,他们都能知道意图并安静夏利。一节课试下来,效果非常好。学生能跟着我的思路,而我总算不用气喘吁吁。除了这样的拍掌法,还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口号让学生安静下来。比如郭老师在课堂中就使用“我说hello,你说yes”的小口号,每当老师说hello,要求学生齐声回答yes,这招也非常有效。另外还有倒计时法,音乐停止法等。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个“马嚼子”,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何时停止讨论或其他的行为,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
2.规则立于活动前,学生的活动我主导。我们在心理课堂中,希望营造一个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能畅所欲言。但是,当每个学生自由的时候,相当于每个人都在制造混乱。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因此在给予学生自由的时候,也要强调纪律约束,而这个约束就是每个活动前的规则。一定要确保活动的规则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记得有一次,我有一个让小朋友吹气球的活动。有些孩子一看到桌上有五彩的气球,还没等我把规则说完,就开始吹起来。教室里气球爆炸的声音此起彼伏。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已为时已晚。我给予孩子一个“静默暴击”!所谓的“静默暴击”是老师用目光巡视四周,安静而严肃的看着学生,直到他们完全安静下来,并且能持续10秒,然后才宣布下一步活动。虽然后来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但这个“静默暴击”已经占了我课堂中较多时间,影响上课的效果。
3.竞赛贯穿始终,课堂的小舟我领航。在其他课程的课堂上,我经常能看到各种设置成竞赛形式的游戏和活动。但我在心理课堂中却鲜有看见。竞赛对学生有无可替代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心理课堂强调的是分享、体验、交流,并不注重结果的正确性,所以也确实失去了竞赛的必要性。但在几次“失控”的课堂里,又让我看到了竞赛的生机。我给我的课堂设了两个重要的竞争标靶:分享星和倾听星。这两颗星,是我们一堂课的领航者。哪个小组乐于分享,得分享星;哪个小组会安静倾听,得倾听星。
4.小组合作很重要,设立“分舵主”才是关键!心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课堂!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课堂里各种活动总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但若仅此而已,那么一个课堂只不过是把一大堆散沙变成了几小堆散沙。如果老师要当好总舵主,那么必然少不了一些得力的分舵主——小组长。老师安的马嚼子,那些小马们能否带上、老师设立的课堂上的各种篱笆,学生们是不是会不时逾矩、老师设置的各种竞争规则,学生们能否按此力争上游,都需要这个分舵主来分派督促实施。朱老师的课堂中,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维持纪律上,和没有设立合作小组和小组长有很大的关系。
5.家庭作业勤布置,心灵课堂扬帆远航。其他的语数类课程,平常都有家庭作业,让学生预习和复习课文,为的是温故而知新,能把知识点记在心里。心理健康辅导课没有知识点的要求,不用测试,那是不是就不用家庭作业了?不是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活动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只是一扇大门,之后的家庭作业,才是学生真正的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的开始。比如我上的一堂《愤怒的小气球》,就有很多控制愤怒情绪的小妙招——文中称为“气”功秘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笈,寻找适合自己秘笈的实践就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摸索。教师需要放长线——布置作业,并且在课后能跟踪追问,才能真正培养和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有时我觉得要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輔导课真的就如同放一只风筝。首先要选好风筝(选好主题),在合适的季节放风筝(选好试教学生年龄段),先判断风的方向(了解学生的状态),迎风放飞(定规矩,设竞赛,确保学生一直在课堂状态内),适当时机放线(把握好课堂节奏)。如此,一堂心理课才真正上得好!
参考文献:
[1] 杨震 王守良 段珊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2] 钟志农 《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 科学教育出版社 2011
其实心理课堂的氛围是自由轻松和严肃严谨并驾齐驱的。如果说其他课程是向外探索的课程,那么心理课堂无疑是向内探索的课程,甚至这探索还带着一些私密性。这样的课堂,需要学生用认真严肃,甚至虔诚的态度对待。一个喧闹的课堂只能碰撞出四溅的口水花,碰撞不出思维的火花、情感的火花。因此老师需要表明立场,心 理 课 堂 有 规 矩!明白了这点,我在后来的教学中调整了策略。
1.给课堂装上“马嚼子”,我的节奏我做主。心理课堂是一个场能量流动非常活跃的课堂,经常会开展一些小组讨论活动,或者动动手的体验活动,如果不能装上马嚼子,就难怪马儿会乱跑。有一次我设计了一个制作“生气包”的活动。第一次试教时,尽管我让学生安静下来,但响应者寥寥。后来我就改变方式:我和学生约定,每次活动结束,都以我的击掌为准。课前,我就让学生跟着我做一个节奏节奏跟我走的游戏:老师击掌× ×/×× ×,让学生跟着击掌。击掌的含义是“静下来,请坐好”。老师一共击掌三次,学生听到老师的掌声,要配合互动拍掌。随后加大节奏难度,如×. ×/×. ×/××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集体的场能量带动那些仍旧在讲话的学生也能停下来。这就相当于给这些小马们套上一个马嚼子,只要老师“吁……”一声,他们都能知道意图并安静夏利。一节课试下来,效果非常好。学生能跟着我的思路,而我总算不用气喘吁吁。除了这样的拍掌法,还有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口号让学生安静下来。比如郭老师在课堂中就使用“我说hello,你说yes”的小口号,每当老师说hello,要求学生齐声回答yes,这招也非常有效。另外还有倒计时法,音乐停止法等。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个“马嚼子”,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何时停止讨论或其他的行为,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
2.规则立于活动前,学生的活动我主导。我们在心理课堂中,希望营造一个自由的氛围,让学生能畅所欲言。但是,当每个学生自由的时候,相当于每个人都在制造混乱。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因此在给予学生自由的时候,也要强调纪律约束,而这个约束就是每个活动前的规则。一定要确保活动的规则每个学生都能明白。记得有一次,我有一个让小朋友吹气球的活动。有些孩子一看到桌上有五彩的气球,还没等我把规则说完,就开始吹起来。教室里气球爆炸的声音此起彼伏。等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已为时已晚。我给予孩子一个“静默暴击”!所谓的“静默暴击”是老师用目光巡视四周,安静而严肃的看着学生,直到他们完全安静下来,并且能持续10秒,然后才宣布下一步活动。虽然后来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但这个“静默暴击”已经占了我课堂中较多时间,影响上课的效果。
3.竞赛贯穿始终,课堂的小舟我领航。在其他课程的课堂上,我经常能看到各种设置成竞赛形式的游戏和活动。但我在心理课堂中却鲜有看见。竞赛对学生有无可替代的激励作用,但是我们心理课堂强调的是分享、体验、交流,并不注重结果的正确性,所以也确实失去了竞赛的必要性。但在几次“失控”的课堂里,又让我看到了竞赛的生机。我给我的课堂设了两个重要的竞争标靶:分享星和倾听星。这两颗星,是我们一堂课的领航者。哪个小组乐于分享,得分享星;哪个小组会安静倾听,得倾听星。
4.小组合作很重要,设立“分舵主”才是关键!心理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课堂!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课堂里各种活动总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但若仅此而已,那么一个课堂只不过是把一大堆散沙变成了几小堆散沙。如果老师要当好总舵主,那么必然少不了一些得力的分舵主——小组长。老师安的马嚼子,那些小马们能否带上、老师设立的课堂上的各种篱笆,学生们是不是会不时逾矩、老师设置的各种竞争规则,学生们能否按此力争上游,都需要这个分舵主来分派督促实施。朱老师的课堂中,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维持纪律上,和没有设立合作小组和小组长有很大的关系。
5.家庭作业勤布置,心灵课堂扬帆远航。其他的语数类课程,平常都有家庭作业,让学生预习和复习课文,为的是温故而知新,能把知识点记在心里。心理健康辅导课没有知识点的要求,不用测试,那是不是就不用家庭作业了?不是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活动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主阵地——课堂只是一扇大门,之后的家庭作业,才是学生真正的行为训练和自我教育的开始。比如我上的一堂《愤怒的小气球》,就有很多控制愤怒情绪的小妙招——文中称为“气”功秘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笈,寻找适合自己秘笈的实践就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摸索。教师需要放长线——布置作业,并且在课后能跟踪追问,才能真正培养和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有时我觉得要上好一堂心理健康輔导课真的就如同放一只风筝。首先要选好风筝(选好主题),在合适的季节放风筝(选好试教学生年龄段),先判断风的方向(了解学生的状态),迎风放飞(定规矩,设竞赛,确保学生一直在课堂状态内),适当时机放线(把握好课堂节奏)。如此,一堂心理课才真正上得好!
参考文献:
[1] 杨震 王守良 段珊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2] 钟志农 《探寻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 科学教育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