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教育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课题,面对教育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广大中小学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下面就初中英语合作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5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使组内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3、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并适时给予表扬、干预和指导。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角色,应当成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应体现为: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参与意识,监控意识和反馈意识。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
4. 合作学习包含以下要素:
(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
(2)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
(3)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4)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
(5) 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
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三、初中英语教学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作业等。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究并指导并适时引进竞争,同时,也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也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3.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解决意识应体现在:
(1) 协调意识。
(2) 激发意识。
(3) 参与和监控意识。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3. 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组内权威"的现象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4.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活跃了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5.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6. 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可能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评价等方式主动把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成功的体验中,积极地享受学习,从而达到了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英语合作学习的含义与特征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种方式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和审美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的异质分组,把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结合在一起,一般以3──5人为宜。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这样就使得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了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使组内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
2、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初中英语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言语交际活动。
3、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意识应体现在:
(1)协调意识。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时,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
(2)激发意识。教师要激发学生产生合作欲望。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审美需、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3)参与和监控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控,并适时给予表扬、干预和指导。教师起主导作用,充当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角色,应当成为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教师角色意识应体现为:协调意识,激发意识,参与意识,监控意识和反馈意识。教师还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词语听写,课文朗读与背诵、进行会话、写作练习等。
4. 合作学习包含以下要素:
(1)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的相互信赖和面对面的激励互动。
(2)小组成员在共同任务中的分工的个人责任。
(3)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
(4)人际交往和合作技巧。
(5) 对成员完成任务的加工和评估。
如果不具备这些要素,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不能达到其真正的目的。
三、初中英语教学合作性学习的应用
初中英语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不同课型的各个教学步骤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法。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学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作业等。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分层优化。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可让每个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小组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与学生一起探究并指导并适时引进竞争,同时,也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小组的总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同时也要对小组内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任务的思想。
3.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解决意识应体现在:
(1) 协调意识。
(2) 激发意识。
(3) 参与和监控意识。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 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数量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旨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师在合作性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生的合作者,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
3. 合作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讨论的氛围,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参与度远远低于优等生,"组内权威"的现象对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有负面影响;
4.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活跃了气氛,但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5.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评价要对学生积极参与合作起鼓励作用,评价应是客观公正的,且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同评价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6. 初中生语言运用能力还不甚成熟;过多的合作活动可能会造成学生语言运用准确率的降低等。
总之,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性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评价等方式主动把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成功的体验中,积极地享受学习,从而达到了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