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评介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准确评估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检验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的执行情况,同时引导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应该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评估。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发布了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使学校能够自行核对信息化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校信息化。本文介绍了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给以简要的评述。
  
  一、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概述
  
  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是以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为首的团队完成的,其他参与机构包括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全国学校领导者学院等。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经过数十个学校使用后又重新进行了修改。英国教育通讯与技术署为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提供了在线评估工具。
  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的设计是用来帮助学校评估应用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效果,并为学校教与学的进一步提高做出规划。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有一系列的描述符,这些描述符使学校能够知道在哪些方面应用ICT会更加有效;应用这个框架会使学校知道:学校当前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怎样去完成未来发展的目标。
  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共包括8个要素,具体要素内容以及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的具体内容
  
  该框架由8个不同的要素组成,为学校的ICT发展提供了一幅全面的蓝图。每一部分分成多条内容,每一条内容又进一步分成了不同的方面。下面介绍其主要条目。
  1.要素1——领导和管理
  (1)对ICT的构想
  这个构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能够被所有的成员所认同和掌握;使其他关系密切的人也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地方官员、父母和社会团体;支持和加强学校在学习、教学、管理和行政方面的目标规划;从技术、实践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新动态对其进行检测。
  (2)实现ICT构想的策略
  这一条确保了有一个实现ICT构想的策略。这个ICT策略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对整个学校的规划应该具有整体性;考虑学校当前的发展阶段;承认进行细致财政计划的重要性,这种财政计划要考虑到所有相关方面的费用及其对结果所产生的冲击影响;承认需要计划的长期可支撑性。
  (3)应用ICT提高机构的效率与效果
  应该考虑管理信息系统和操作性数据使用的效果。学校领导应该策略性地使用ICT去提高交流和其在一系列活动中的效率。
  (4)监控和评估
  学校怎样去监控和评估ICT战略的效果对于确保进步是至关重要的。监控和评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贯穿于整个学校;有事实依据;包括对影响学习结果的因素进行监控和评估。
  2.要素2——课程
  (1)设定计划的ICT课程
  ICT能力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科目被教授,也可以在别的科目中进行教授,同时也可以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进行教授。当然,该条还关心使学生能将ICT贯穿于科目学习中以及使ICT在学与教方面更加普遍应用。
  (2)学生实际的ICT体验
  学校必须考虑到计划的和实际经历之间的不同以及学生经验的范围、质量和一致性。
  (3)课程领导和评估
  课程很少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ICT环境下,必须适应和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反应:日益增长的资源;发展起来的新的科技和应用软件;随着教师对应用ICT支持教学方面越来越多的理解而带来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不断更新。
  3.要素3——学与教
  (1)教师的计划使用和评估
  在已经成功地将ICT植入学与教中的学校里,所有的员工能够做到如下几点:对怎样应用ICT去支持教学的过程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有规律地计划ICT在他们教学中的应用;在学生已有的ICT性能知识的基础之上,提供一些自己的体验,这样有利用激发学生对ICT的应用;批评性地评价应该按照这样一条原理——ICT应用的情况如何,校内外同行之间意见交流的情况如何。
  (2)用ICT进行学习
  这条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思考使用ICT,它着眼于这几个方面:学习者期望从ICT的使用中获得什么;学习者不得不决定是否去选择使用ICT的时机,也就是说,在什么样的时机下,学习者不得不考虑是否选择使用ICT;在使用数字化资源的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技术。
  (3)学与教的领导
  学校里的领导者们怎样去促进、探究和发展ICT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有效的实践能够保证以下几个方面:ICT被策略性地领导;所有的学科或课程带头人能够持续地实施ICT并促进ICT的使用;在ICT的使用上能够有一些创新之处。
  4.要素4——评价
  (1)评价ICT和使用ICT评价
  这条考虑的是怎样对ICT的性能进行评估,它也帮助学校思考是否有效利用了ICT去管理了评估过程。进行这样的评估的两种环境是:①ICT作为一门独立学科;②将ICT应用到别的学科里。
  5.要素5——教师专业发展
  (1) 计划
  试图去促进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和系统地对员工的ICT技能进行评估、确定个别化和学校总体上的需要、使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和ICT发展战略清晰地联系起来。
  (2) 实施
  这一条反映了学校为其教师ICT技能的发展所做的准备的范围和质量情况。其关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怎样使教师获得支持;怎样使实践在学校里得到共享;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品质和范围;个体和整个学校的准备。
  (3)评估
  这一条关注的是对教师在ICT方面的发展进行一个总体上的管理和评估。它试图加强系统上的监控和评估,从而进行对准备的质量和效果的分析,制订针对结果的计划。
  6.要素6——拓展学习的机会
  (1)意识和理解
  这一条反映的是所有职员对运用ICT在校外拓展学习机会的意识和理解的层次。这里包括校外学生接触ICT以及学生父母及家庭应用ICT的方式。
  学校应该做到如下几点:知道进行拓展学习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超越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给他们提供更宽、更广的学习准备。
  (2)计划和实施
  学校计划和有效应用ICT去支持学校拓展学习机会政策的方式在这里是很重要的。学校的领导层应该考虑到这些:怎样将政策转化为实践,也就是怎样将政策进行有效地实施;影响用ICT为学生拓展学习机会的因素有哪些。
  7.要素7——资源
  (1)条件准备
  这一条考虑的是在学校中应用ICT资源所需的物质准备、管理和支持。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ICT所需的物质环境;影响物质环境的因素有哪些,这里的物质环境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ICT资源的丰富性。
  (2) 接触
  这里考虑师生访问ICT资源的便易性以及能够提供访问途径的区域的范围。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学校的因特网接口及相关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将学与教联结最紧密的所需。
  (3)管理
  这一条涉及的是通过课程的有效分析和管理而对原有的ICT资源进行拓展和更换的程度,它试图促进如下几个方面:未来规划;用最优方法构建程序。
  8.要素8——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1)学生在ICT能力方面的进步
  这一条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通过长期的学习,所有不同群类的学生在ICT能力方面的进步的程度如何;怎样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将他们已具备的ICT能力发挥出来,并应用到实际当中去。
  (2)学生更长远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广泛地与ICT进行接触,从而在提高学习方面取得了进步,那么要获得更广泛的进步是这一条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考虑到了如下几个方面:ICT作为一项发展学生创造力、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等学习技能的工具,所起到作用的程度如何;这些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培养要包含在为学生设计的课程计划和实践当中去。
  (3)态度和行为
  这条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怎样通过学生经常使用ICT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好奇心,以及这些因素又会怎样推动学生对校内外ICT的潜能进行探究。换句话说,这些因素在推动学生探究ICT的潜能过程中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三、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的评论与启示
  
  英国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已经成为英国权威的学校信息化评估指标,目前已经有600多所学校采用该指标进行了学校评估。该评估指标对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
  1.学校信息化建设应该评估先行
  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既是一个评估指标体系,又是一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南。按照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的内容,既考察学校目前的建设情况,同时也明确未来的建设方向。而我国,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没有解决好评估的问题。理想的情况是,在学校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配有专门的评估方案,以便对其效益进行评估,并及时对信息化建设做出必要的调整。
  2.评估方案的本土化
  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虽然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校信息化评估方案,但是也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做本地化调整。实际上,从世界各地的评估指标项目来看, 很多都具有参考价值, 但难以在其他情境中直接应用。因此,对于我们的本土化研究来说, 一方面,我们在根据国际上教育信息化项目制订评估指标的同时,需要以现有的评估指标为参照; 另一方面,对于我们研制的评估指标,应该考虑留有一定的“本地化”空间,以便能够经过调整应用于其他评估情境。
  3.综合、系统地评估学校信息化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一直以来,我们主要是从软件、硬件、人的方面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而英国的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则综合、系统地考虑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领导与管理的评估是国内有关评估所缺少的,值得我们借鉴。此外,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作为了一个方面成为评估的内容。信息化的建设说到底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业,所以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估中的一个方面是比较恰当的。
  4.评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在全面反映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力求简洁,在保证评价方法科学的基础上使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同时评估所需的各项数据通过调查能够获得,这就是评估的可操作性原则。英国的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具备此种功能。另外,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作用,在设计评估模型时,通过设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赋予指标不同的评估权重,有目的地引导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英国的学校信息化自我评估框架就是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是政府考核的依据,而是学校采取自愿评估的方式。“以评促建”,加快中小学信息化的发展。
  英国的学校信息化自我评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然而需要国内信息化的研究者和建设者能够根据我国国情,为我国的中小学学校设计一个自我评估的指标体系,从而引领我国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Self-review framework,http://becta.org.uk/schools/selfreview.
  [2]Ways to use the self-review framework Guidance for leaders,http://www.becta.org.uk/publications.
  [3]李志涛.中小学信息化评估指标的比较研究与探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4]汪琼,陈瑞江,刘娜,李文超.STaR评估与教育信息化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4).
其他文献
《小约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作家弗雷德里克·凡·伊登(鲁迅译为拂来特力克·望·霭覃)的童话著作,鲁迅翻译成中文,1928年1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鲁迅在他的日记里记载了1906年他与《小约翰》最初的相遇。鲁迅青年时代在日本东京留学,经常在神田区一带的旧书坊淘书,在财力有限的窘困中,却也享受着精神的滋养,发展着对于文艺的爱好。他从《文学的反响》杂志了解新出版的书和各国文坛的消息,“偶然看见
在利用Flash制作课件时,教师总会遇到一些重复性工作,Flash类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减少重复劳动,大大提高课件的制作效率。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并不需要学会复杂类的编写,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类的编写,知道它的结构,并学会使用就可以了。本文笔者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如何在课件制作中使用类功能。    一、编写一个简单的Flash类    在OOP(面向对象的编程)中,类被定义为对象。类是描述对象的属性(数据)和方
微软Microsoft Speech SDK工具包的推出使得应用程序中实现文本向语音转换变得很方便。在Authorware中,利用TextToSpeech Class 控件或Speech Xtra即可实现英文或中文的朗读,但若是两者混合则难以实现。用英文TTS引擎时无法识别中文,用中文TTS引擎时遇到英文单词却是逐个字母朗读。本文提出了根据文本类型实时更换中英文TTS引擎的方法,实现中英文混合朗读
时间如剑。我们以文字的劳作与思想的虔诚,终于迎来2021年的“七一”这个光辉的历史节点。为期一年的专栏结束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博览群书》一年前开辟“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专栏,是董山峰主编积极推动下的结果。我平时忙,任务多,主持这样的专栏很犹豫,深知其中难处,如果没有山峰主编热情洋溢的鼓与呼,栏目既不会启动,也坚持不下来。作为一个媒体人,他对建党百年的文化热情与责任,已让我们党校学
《金瓶梅》是中国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明人将其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奇书”,清人更称其为“第一奇书”。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冯文楼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他与青年教师冯媛媛合著的《金瓶梅导读》(以下简称《导读》),对《金瓶梅》这部旷世奇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与解构,以便引导读者更好地读懂这部“世情小说”,理解它所展示的欲望膨胀、幽暗复杂的人性以及政
2004年秋季在四省进行的高中新课程实验,拉开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序幕。诚然,这次教育改革大潮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来得及时且必要,但笔者想借此文,从教学第一线最切身的体会和最深的感受出发,来客观分析这次改革的大潮。毕竟新课程的实施一定要落实到实实在在的课堂上,也就是说,必须要经历具体的实践过程。    信息技术课的新课程实施为什么盲目求新?    笔者并不想否认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而是想强调因
文化作为延续人类血脉的内在动因,在反思和总结人类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类不断进步。人文精神是文化传统中的核心,于人类社会中有着千丝万缕的体现与表征。当今社会人类在获利于科技进步飞速发展之时,逐渐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颇感欣慰的是,依然有一批学者不受浮华世风的侵袭,致力于文化经典的解读与传承,执着于人文精神的坚守。赵沛霖先生的近作《重讀经典——上、中古文学与文化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7月19日,是徐悲鸿的生日。明年将是徐悲鸿诞辰120周年。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南京市作协副主席傅宁军撰写的《悲鸿生命:徐悲鸿的生前死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以细腻悠扬的笔触、翔实丰厚的史料再现了徐悲鸿动人的一生。作者将徐悲鸿作为一位画家、一位艺术家来描绘,更将其作为一个大写的人来还原。书中讲述了徐悲鸿的艺术生涯,解析了他的代表作品,评述了他的绘画思想;同时,作者还向读者真实展示了徐悲鸿坎坷的
1942年9月3日至8日,郭沫若只花了五天半的时间,便完成了历史剧本《孔雀胆》,但在围绕写作的相关工作上,郭沫若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一方面是完成后的修改。郭沫若在后记中说:“虽然写只写了五天半,但改却差不多改了二十天。我送给好些朋友们看过,也念给朋友们听过几次。”(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P265)另一方面则是写成之前的准备工作。郭沫若发挥了其历史学家的钻研
“五四”后的上海,是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中心。在以福州路为核心的棋盘街上,一度星罗棋布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书店。其中,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众多出版机构中的巨无霸,他们的体量和谨慎的出版策略使得他们抗过了无数的狂风巨浪,传承至今。但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书局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不断地有新书店开张,也不断地有书店因查封等种种原因关门歇业,出版界各领风骚三五年是常有的事情。大小各种书局都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