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德育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分析,寻求问题的本质,以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新环境;小学;德育工作
德育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但目前大多數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还有一些学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德育工作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此外,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部分教师没有做好有效的应对,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资源改革教学,提高效率,导致德育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笔者对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寻求问题的本质。
一、建立科学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德育与智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最终的教学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的要求,践行所学的理论知识。新课改对此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让其学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思想和行为,具备自我选择、教育和道德实践等能力。德育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做好德育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德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道德行为、思想的践行者。新课改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意志、独立人格、选择意愿和能自主负责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意志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基于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使德育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人性化德育。
三、做好学校、家庭教育的联合,加大培养力度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形成的,除了学校教育影响外,家庭教育影响同样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度。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培养。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个体德育行为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生活的积极建设。学生言行是否一致,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判断选择能力是否初步具备,是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校园德育平台,加强引导和管理
学校应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搭建校园德育教学网站,宣传德育思想,传播德育精神,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及时将国内外的新信息、新动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关注国家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QQ、微信交流平台,将教学内容发布于平台之上,让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就学生的学习心得、生活感悟、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等与之进行有效交流,让学生明晰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同时,教师应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规范等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六、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应丰富评价主体、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的形式、结构,搭建科学、系统的全新德育评价体系;改变德育评价的单一模式,实现德育的知与行有效结合,确保德育成效。教师要借助评价反馈,了解自身教育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思路和方式,提高德育水平;重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其从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评价结果要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用勇于接受。
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不因升学而中止,其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重视德育工作,不断研习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今后学习、人格发展、品性养成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成方.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子,2015(24):285.
[2]朱文束.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4):22-23.
作者简介:周丽蓉(1980 —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课程教学。
关键词:新环境;小学;德育工作
德育是一种具有强烈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但目前大多數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人”。还有一些学校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德育工作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此外,面对互联网等新媒体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部分教师没有做好有效的应对,没有充分利用新技术、新资源改革教学,提高效率,导致德育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笔者对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寻求问题的本质。
一、建立科学的德育观,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德育与智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最终的教学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白道德规范的要求,践行所学的理论知识。新课改对此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让其学会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思想和行为,具备自我选择、教育和道德实践等能力。德育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的要求,做好德育工作。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德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道德行为、思想的践行者。新课改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把学生视为具有自主意志、独立人格、选择意愿和能自主负责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意志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基于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使德育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适应的人性化德育。
三、做好学校、家庭教育的联合,加大培养力度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形成的,除了学校教育影响外,家庭教育影响同样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度。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结合多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培养。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个体德育行为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才能有效促进社会道德生活的积极建设。学生言行是否一致,行为习惯是否养成,判断选择能力是否初步具备,是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德育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校园德育平台,加强引导和管理
学校应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搭建校园德育教学网站,宣传德育思想,传播德育精神,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及时将国内外的新信息、新动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关注国家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QQ、微信交流平台,将教学内容发布于平台之上,让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就学生的学习心得、生活感悟、社会时事、热点问题等与之进行有效交流,让学生明晰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同时,教师应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规范等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让其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六、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学校应丰富评价主体、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的形式、结构,搭建科学、系统的全新德育评价体系;改变德育评价的单一模式,实现德育的知与行有效结合,确保德育成效。教师要借助评价反馈,了解自身教育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思路和方式,提高德育水平;重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是现代道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其从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与学生对评价结果要保持良好的沟通,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教师要虚心接纳,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用勇于接受。
德育是一项长期工程,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不因升学而中止,其影响将伴随他们的一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应当重视德育工作,不断研习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今后学习、人格发展、品性养成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成方.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子,2015(24):285.
[2]朱文束.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4):22-23.
作者简介:周丽蓉(1980 —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品德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