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9508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道德与法治》每课的要求,进行情境创設,以形象直观的手段促进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笔者在本文中依据文本的提示,提出四个创设体例与读者分享:一是创设“整洁”的情境,让学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二是创设“有精神”的情境,让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三是创设“不马虎”的情境,让学生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四是创设“分享互助”的情境,让学生养成“分享互助”的好习惯。
  关键词:创设情境;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13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旨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教材编写严谨、内容生动。教材中的每幅图片、每段对话、每次提醒都凝聚着编者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呵护和尊重。但是,由于师资缺乏、场地限制等原因,教学过程往往会由于准备不充足,造成“你讲我听”的现象,造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笔者认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学习情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下面以《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为例,谈一谈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
  一、创设“整洁”的情境,让学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在第一课《我们爱整洁》,就有这样的情景教学设计:一上课,任课教师就以邋遢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头发蓬乱,眼镜掉在鼻孔下面,衣领半翻,一边裤腿卷起来,鞋子上还带有泥灰……因为平时教师是很注重整洁的,所以当她这样走进一年级教室的时候,行起立礼的时候,学生向教师问好的声音很小,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小声笑,可能已经猜到教师是故意的。接着,教师导出课题,然后请学生来当“导师”,批评指正教师今天不整洁的地方。再接着,教师提出请学生给她5分钟,离开教室去“变身”。最后,教师以整洁美好的形象重新回到教室。学生惊叹,前后变化太大了,而且注重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其实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却有天渊之别。
  接下来,学生就很自然地互相检查,互相赞美对方整洁的地方,互相批评对方邋遢的地方,学生都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是引导契机,关键是在平时对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创设整洁的自己。学校要求,女生长发梳好扎起;男生头发不到耳朵。勤洗头,头发清爽。面容干净,不能看见有牙垢、眼屎等。校服鞋子干净,没有明显污渍。
  除了自身整洁卫生,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应该是经常要用到的学习用品,这也是创设整洁环境的好时机。科任教师就和学生讨论出怎样整理学习用品才是整洁和方便的。大家讨论出应该的做法是:1. 语、数、英三科的课本、作业本和练习册分别用一个文件袋装好。放在抽屉的左边;2. 其他的常科课本用袋子装好放在课桌抽屉的左边;3. 彩笔、水杯放在书包两边的口袋里;4. 跳绳、毽子、拖鞋分别用袋子装好放在课桌边的挂钩上。
  还有,每周五放学前10分钟,是“一尘不染”行动时间,学生要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分工合作,把自己的课桌椅的抽屉、椅子脚、桌子脚抹干净,还有地面用毛巾抹干净,清洁的公共位置还有窗户、走廊、平台。“让教室一尘不染地过周末”,这句话是学生在劳动之后,环视教室整洁明亮的环境后,自己说出来的。
  二、创设“有精神”的情境,让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下册第二课《我们有精神》中,教师就安排了上学路上、读书、写字、起立回答问题、唱国歌等五个情景,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其中表演欲强的学生先扮演“上学路上”情景中的警察叔叔、“读书”情景中的领读者、“起立回答问题”情境中的教师、“唱国歌”情景中的升国旗主持人等,其他学生扮演一般角色。通过观察,发现腼腆的学生有进步的话,就调转过来,尝试让他们扮演重要角色。其实,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他们会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会更加投入表演,从而在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活力十足,但是,有时候不注意坐立行走的姿态、仪容仪表,还有着装等,往往显得没有精神。结合教材《我们有精神》,笔者创设了“有精神”的环境。从离开家上学,教师就要求学生有精神地走路:做到抬头挺胸摆臂。着装也是体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重要方面,笔者所在的地区,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既然是统一的制服,就要规范到位。学校规定穿校服要穿得有精神,具体要求是这样的:春秋穿长袖的秋装校服,衣服下摆放进裤头里,束起来。不够暖,可以在外面再穿一件冬装校服。夏天穿短袖的夏装,衣服下摆放进裤头里,束起来。冬天,里面穿长袖的秋装校服打底,中间可以再穿毛衣,外面再穿冬装校服。寒冷的时候,在冬装校服外面再加一件大衣。但是,里面的衣服不可以长过外面的衣服。
  三、创设“不马虎”的情境,让学生养成不马虎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下册第四课《不做“小马虎”》中,教师事先和一位学生沟通好扮演“马虎害人”的情节。在一上课的时候,教师表示发现自己忘记带教材,让该学生去办公室拿。过了一会儿,该学生回来,表示在教师所说的地方没有找到那本教材。教师认真回忆后,又说出另外一个地方,让学生去找。该学生回来的时候假装走得一瘸一拐,表示走路的时候,说只顾看高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不小心摔伤了膝盖,非常痛。教师马上帮他处理了伤痛(当然也是假的),然后教师让其他学生分析,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指出,是因为教师马虎没有带好东西,是因为该学生走路马虎,没有走好路。接着,教师让学生列举了自己在生活中因为马虎而犯的错误,然后又和学生一起预设了各行各业因为小小的马虎可能会导致的大危害。
  当天,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告诉家长,学完这一课要求学生在家做到:“毫不马虎地”自己收拾床铺、“毫不马虎地”自己整理书包、“毫不马虎地”带好回校回家的物品、“毫不马虎地”学习备忘的方法。当天,教师就布置了作业,然后请家长在暗中拍照片,拍下学生认真做事的样子。到了下一节课,教师在教室里放照片给学生看。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高了,家长也知道要按照这个要求去培养孩子不马虎的习惯,反应也很热情,这也算是家校共育的成功案例。   为了让学生养成真正不马虎的习惯,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营造“不马虎”情境。比如说,为了学生注意个人仪容卫生、上学放学记得带齐学习用品,保持桌椅整齐、教室地面卫生,大家讨论出上学前、午休前、放学前“二、四、四”检查法。那就是:上学前“两个检查”:一是检查仪表,包括校服、红领巾、头发、面容;二是检查作业本书本、用品、通知回执等是否带好。午休前“四个检查”:一是检查校服是否穿好;二是检查抽屉是否整理好;三是检查地面有否垃圾;四是检查球鞋有否放在椅子下面。放学前“四个检查”,一是检查校服是否穿好;二是检查作业本、书本是否带好;三是检查课桌是否放好;四是检查地面有否垃圾。当然这些需要不断强化督促。
  四、创设“分享互助”的情境,让学生养成“分享互助”的好习惯
  在一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分享互助真快乐》中,这一课一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播放了高年级学生带着低年级学生去进午餐,去午休室的情境,还有高年级的学生教他们做广播操的照片。学生都笑了起来,指点着说,那是什么姐姐,那是什么哥哥……然后,教师又出示了高年级的学生在低年级的合照,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和低年级的学生经常有接触。所以,低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认出了他们。这个时候,教师点拨,高年级的学生都是从低年级过来的,学校的学生是互助友爱的,当你们到了高年级,也要成为服务者,为以后低年级的学生服务。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班级里,和大家分享好东西,给大家提供帮助的有哪些同学。接着,在小组代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互助真快乐!
  为了在生活中真正培养学生分享互助的精神,学校营造了班级——学校——家校等三个方面的情境。班级方面,班主任把班务分工细化成45个项,小小的教室,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学校层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个班值周一天,负责学校的升旗仪式、饭堂纪律管理、检查午休被席齐整、午休之前为全校学生朗诵古诗、检查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教室卫生等任务。结合学校的《小脚印,遍禅城》的社会实践课程,还开展帮助农民义务摘橘子花,到垃圾中转站义务劳动等活动。家校层面,学校联合家长委员会成立了“爱林集”志愿服务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上学放学秩序保驾护航,还参与学校的運动会工作、学校的清洁修缮工作,家长以身作则地为孩子们树立了“分享互助”的榜样!
  总之,创设相关的情景,就能够让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中的有关内容,使学生的好习惯持续地得到强化,想达到形成好习惯这个目的,在情境创设上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陈村镇梁钊林纪念小学 528000)
其他文献
摘要:只要有班级存在就有会优等生和后进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转化后进生是每位班主任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本文就这一现状阐述笔者的相关见解。  关键词:指导;疏导;引导;诱导;开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008  “后进生”就是在素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它既指素质发展相对滞后的个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在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从结构来看,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
高中物理对学生有多方面的作用:1.物理是有用的.看着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你的心里一定有许多“为什么”.为什么电视机的屏幕能够显现各种颜色?为什么滚烫的开水和凉凉的冰棍都能冒出“白气”来?为什么听声音我们就能知道是谁在说话……许多新鲜的现象能够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也有许多现象,好像司空见惯了,但是仔细一想,还真不知道是什么道理.2.物理是讲道理的课程.学过物理以后你就会明白:电视机的荧光屏其实只能发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教育方式被逐渐运用于各科教学中,逐渐丰富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具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然后探究了高中生物学课堂“好问题”的设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好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初中科学担负着培养科学素养的重任,而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科学教师务必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就必须在科学教学中构建灵动的课堂,凸显科学本质.  一、构建情境态的课堂,凸显科学的生活性  所谓情境态的课堂就是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
在教学中,教师取一片洗净晾干的鸡蛋壳,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残留固体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试管变烫,向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起始阶段的学习,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惯性意识.好的文言文的学习与思维习惯,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会有愉悦的潜意识.因此,本题以课本为文,从“文”与“言”两方面入手,从引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复习备考时若能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就可以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应变能力,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本文通过实例分析
略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捷径,巧妙地上好略读课,可以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还存在一定的认识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很多天以来,我们始终被一种沉重的心情笼罩着,紧张的神经始终被媒体从抗震救灾前线传回的帧帧画面、条条讯息牵系着,无数次的情感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