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化学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成功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关健词:学困生 化学 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在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应对学生言明:“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应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
三、用“肯定和赞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其中最著名的如爱迪生,他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
五、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分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化学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化学元素时,就联系学生天天在家看见的化肥编织袋上的N、P、K、O这些元素;若要讲授化学式的计算和溶液勾兑计算时,就可以叫学生回家自己拿一些化肥和水进行实验。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燃烧一节前可布置学生回去观察“一张烧不掉的纸”:把纸放在酒精里面泡一会儿再拿出来烧,你会发现纸上有火但就是烧不掉,注意:酒精的浓度不可以超过65%。学生看到这个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是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境,不仅能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能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生石灰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回忆:农村人盖房时,常会挖一个坑泡石灰,将生石灰一倒入水中水就会沸腾,可让学生猜想一下,这种热乎劲能将鸡蛋煮熟吗?采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经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潘龙明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年1月。
[2]林恩·奥弗拉 《中学教师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关健词:学困生 化学 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在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应对学生言明:“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应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
三、用“肯定和赞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其中最著名的如爱迪生,他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
五、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分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化学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化学元素时,就联系学生天天在家看见的化肥编织袋上的N、P、K、O这些元素;若要讲授化学式的计算和溶液勾兑计算时,就可以叫学生回家自己拿一些化肥和水进行实验。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燃烧一节前可布置学生回去观察“一张烧不掉的纸”:把纸放在酒精里面泡一会儿再拿出来烧,你会发现纸上有火但就是烧不掉,注意:酒精的浓度不可以超过65%。学生看到这个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是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境,不仅能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能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生石灰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回忆:农村人盖房时,常会挖一个坑泡石灰,将生石灰一倒入水中水就会沸腾,可让学生猜想一下,这种热乎劲能将鸡蛋煮熟吗?采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经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潘龙明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年1月。
[2]林恩·奥弗拉 《中学教师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