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化学学习兴趣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是初中化学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有趣的“激”开发“学困生”隐在的潜能,提高其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成功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关健词:学困生 化学 兴趣
  
  有位教育家说过:“在教师眼里没有差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上好“引言”课,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困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此上课前应精心设计,一开始就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应对学生言明:“化学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启蒙学科,大家不存在什么基础差异,且与其它学科联系不大,就象百米赛跑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二、以成功体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一般说来,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消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的测验中试题的易中难比例应尽量简单些,使“学困生”也能得到一个好分数,并且每次考试后不纯看分数,只要看到进步都要进行表扬、鼓励。
  三、用“肯定和赞扬”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只要不是过份的吹捧,人们听了都会心花怒放,赞美之词如同照耀人们心灵的阳光。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以名人学习的曲折经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可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其中最著名的如爱迪生,他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
  五、以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最终大部分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的建设者,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化学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即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化学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化学元素时,就联系学生天天在家看见的化肥编织袋上的N、P、K、O这些元素;若要讲授化学式的计算和溶液勾兑计算时,就可以叫学生回家自己拿一些化肥和水进行实验。
  六、重视实验课教学,以一些典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化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燃烧一节前可布置学生回去观察“一张烧不掉的纸”:把纸放在酒精里面泡一会儿再拿出来烧,你会发现纸上有火但就是烧不掉,注意:酒精的浓度不可以超过65%。学生看到这个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七、精心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不仅是“一种刺激”,更是教学目标相应的知识活动,是与情景活动相应结合的一种人为优化的场景。这种有意识创设的优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启迪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心理场景,如临其境,不仅能促使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地认知,而且能激发学生有情感地主动参与学习。如在讲生石灰的性质时可让学生回忆:农村人盖房时,常会挖一个坑泡石灰,将生石灰一倒入水中水就会沸腾,可让学生猜想一下,这种热乎劲能将鸡蛋煮熟吗?采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即使“学困生”也会主动参与讨论,因为他有生活经历,现象直观,结果易得。
  总之,兴趣属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智力因素不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从挖掘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对“学困生”进行兴趣教育,不仅能使“学困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困生”们在“兴趣”老师的培养教育下逐步得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这也正是我们教育者最愿看到的事实。
  参考文献
  [1]潘龙明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年1月。
  [2]林恩·奥弗拉 《中学教师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其他文献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初中教师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历史课堂上,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教师授课时就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力求渲染气氛,要讲得有声有色,要把简单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场面;讲历史人物,则应突出人物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鲜明突出。  如讲《火烧圆明园》一节,可这样叙述:“侵略者焚烧
期刊
摘 要: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口号,强调了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知识的传播,美育愈来愈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语文教学具有美育的功能,其中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美育因素。根据语文课文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从不同侧面展开审美教育,更加显示教材蕴涵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是每位语文教师的本职工作。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美育 能力 方法
期刊
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语文具有多种教育功能,除智育功能外,还有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功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功夫。这样能较好地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也不会由于过分地重视素质教育而影响到考试成绩。作为从事新课程教学的我,已伴随它走过了五年的风雨历程,下面就新课改下
期刊
摘 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绿色课堂”创设的是情感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要努力打造“绿色课堂”。绿色课堂能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放飞个性的沃土;能成为师生体验作品、深入挖掘作品内涵的平台;能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打开心扉感受生活的乐园。为此,我们呼唤丰富多彩、情意浓浓的“绿色课堂”,给音乐课堂披上绿装。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绿色课堂    “绿色”是一个十分时尚的词语:绿色食品、绿色
期刊
摘 要: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能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反思教学 创造能力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
期刊
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人类社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始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下有规律地延续,如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改革变法造就繁荣盛世。历史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预料且无法挽回的,但又反复再现着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治世有明君
期刊
有学者对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当前初中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仅占31.4%,时常出现小错误的占30.8%,错误情况较重的占22.6%,完成情况较差的(不会做或只对一道题)占9.5%,长期不交作业的占5.7%。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据值得我们深思,数据的背后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反馈作业时出现了困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作业难度学生适应不了、没有针对性,还
期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利用创设例题、准确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正是一种给予教育对象以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教学艺术。  要通过教学环节的巧妙安排,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培养主体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到最佳,方可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从理论
期刊
摘 要:思考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效率低的状态,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有新的思路和更优化的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策略 优化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在“如何提高有效性”的问题上,值得进一步探究。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发展满意”,这是对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诠释。有效
期刊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