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的经济学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正是其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的“普世价值论”,避而不谈经济学的阶级性,认为所有人都能受益,其结果仅仅是将财富的积累建立在无产者的贫困基础之上!这种“普世价值论”更加掩盖了资产阶级虚伪的丑陋性!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经济发展的理论.其经济发展理论指的是人类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全面的发展。利益主体是广大的无产阶级劳动者。
关键词:资本积累规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劳动异化
一、引言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涵着丰富的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论证革命的学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经济发展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只是到最近一二百年来才渐渐落后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建国50多年来,总的来说,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较为全面、快速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看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环境日益恶化、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而广大劳动者不仅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也要成为社会的主体即利益的主体者。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一定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最广大人民即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利益上,这不仅仅是马克思所极力倡导的,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经济发展中劳动者主体利益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长远发展又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中劳动者的主体性探讨
(1)关于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马克思在哲学上批判了机械的,把人抽象为类的唯物主义哲学,真正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真正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一切社会的演进都是解决人自身的矛盾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生产力)和人与人自身(生产关系)的矛盾。
(2)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异化”
马克思通过对他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分析,认识到尽管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并未使人类获得实际的解放,反而使人类处于更为深刻的异化状态。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四种异化:
第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一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第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第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价值本应该在劳动、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得到实现,而“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 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第四,人与人关系的相异化。“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1]
“劳动异化”的本质恰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主体地位被泯灭的控诉并提出了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最终会沦为机器的附庸、商品的附庸。
三、经济发展应以劳动者为主体
马克思在对经济发展的研究的基礎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也进行了论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个人特别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劳动产品的主人。不再受资本的奴役。“尽管在其自发的、野蛮的、资本主义的形式中,也就是在工人为生产过程而存在,不是生产过程为工人而存在的那种形式中,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转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 另外联合起来的个人成为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主人,他们自主地从事生产而不再受生产工具 与自发的生产过程的支配。”正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四、结语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商品”、“价值”、“资本”和“利润” 等等这些“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混同于“财富的一般增长”,就更谈不上了解和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即历史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正是其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的“普世价值论”,认为所有人都能受益,其结果仅仅是将财富的积累建立在无产者的贫困基础之上!而马克思明确表示经济增长应该建立在以劳动者为核心的主体地位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的方向:“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共产党宣言>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简介:王腾(1997-),男,山西运城人,中央民族大学2014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
李占梅(1997-),女,云南普洱人,中央民族大学2016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资本积累规律;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劳动异化
一、引言
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涵着丰富的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论证革命的学说,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既是革命的理论,也是经济发展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只是到最近一二百年来才渐渐落后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建国50多年来,总的来说,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较为全面、快速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看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环境日益恶化、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而广大劳动者不仅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也要成为社会的主体即利益的主体者。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一定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最广大人民即无产阶级劳动者的利益上,这不仅仅是马克思所极力倡导的,也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所追求的根本目标。因此,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经济发展中劳动者主体利益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长远发展又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马克思经济发展理论中劳动者的主体性探讨
(1)关于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马克思在哲学上批判了机械的,把人抽象为类的唯物主义哲学,真正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式,真正奠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一切社会的演进都是解决人自身的矛盾的过程,包括人与自然(生产力)和人与人自身(生产关系)的矛盾。
(2)批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异化”
马克思通过对他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分析,认识到尽管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是并未使人类获得实际的解放,反而使人类处于更为深刻的异化状态。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四种异化:
第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一事实就是:“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第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而,它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第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价值本应该在劳动、在改造世界过程中得到实现,而“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 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第四,人与人关系的相异化。“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另一个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另一个人带来享受和欢乐。”[1]
“劳动异化”的本质恰恰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主体地位被泯灭的控诉并提出了理论基础和哲学依据,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最终会沦为机器的附庸、商品的附庸。
三、经济发展应以劳动者为主体
马克思在对经济发展的研究的基礎上,对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也进行了论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个人特别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劳动产品的主人。不再受资本的奴役。“尽管在其自发的、野蛮的、资本主义的形式中,也就是在工人为生产过程而存在,不是生产过程为工人而存在的那种形式中,是造成毁灭和奴役的祸根,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转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 另外联合起来的个人成为社会生产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主人,他们自主地从事生产而不再受生产工具 与自发的生产过程的支配。”正如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四、结语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商品”、“价值”、“资本”和“利润” 等等这些“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混同于“财富的一般增长”,就更谈不上了解和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即历史唯物主义。资产阶级正是其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的“普世价值论”,认为所有人都能受益,其结果仅仅是将财富的积累建立在无产者的贫困基础之上!而马克思明确表示经济增长应该建立在以劳动者为核心的主体地位上。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未来的方向:“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共产党宣言>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简介:王腾(1997-),男,山西运城人,中央民族大学2014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
李占梅(1997-),女,云南普洱人,中央民族大学2016级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