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之间的整合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增加课堂趣味性上均有突出作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初中阶段学生要夯实历史知识、养成历史学习兴趣、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为后续的学科学习奠定基础。本研究分析有效促进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方法,希望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影响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整合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体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学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法,支撑远程教育、制作和传播微课资源,构建符合生本教育原则的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初中历史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学目标多元,需要以科学的教学手段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推动了教学目标落实。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结合学科教学需求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体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1.课前干预,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前自主预习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保障自学效果上均有不足,通常是教师布置作业、设计问题,学生解答,这种预习模式下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发布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获得动态学习资料,在预习活动中也能够与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依托互联网资源展开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可以线上反馈结果,教师评价,给学生提供指导,同时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如课前发布微课,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导向。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有显著优势,通过发布教学视频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契机,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活跃。微视频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针对性,这也是其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课,我们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知识点,围绕这兩个重点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扩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条件、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意义等教学重点。
2.信息处理,初步重构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历史学习以一定数量史料作为基础,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都应该具备共享史料资源的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首先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获取资料,总结问题并尝试解决[1]。如,《洋务运动》一课,清政府在发展军事工业、民用企业、近代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努力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结合史料展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除了看到洋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外,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政权为根本目的,无法彻底实现强国的现实。
3.情境还原,分析问题
信息技术可以支撑历史情境还原,通过海量素材,综合对比,还原历史场景,带给学生巨大的感官与心理冲击,同时给提出问题,营造质疑学习的氛围,养成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2]。如《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内容指导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呈现《我的1919》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中的慷慨陈词的记录片,重现历史情境,带给学生心理冲击,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摆脱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说明了什么?”,通过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树立强国信念。再如《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我们结合史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汉武帝为何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途径哪些地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这些问题是历史考点中的关键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史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答案,一方面扩充教学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4. 化静为动,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现象以特定的时空条件为发生背景,学生只有具备了时空观念,才能够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体现唯物史,从多个维度去把握经济史、政治史和文化史[3]。如《动荡的春秋时期》,我们在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括的过程中,应该以时间链条构建作为基础,比如分析周王室衰落的原因,诸侯强大起来的条件有哪些?学生要基于时间链条引导梳理更大诸侯称霸中原的时间顺序和交叉情况。顺着时间链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周平王东迁是诸侯国强大的开端,追溯时间源头,了解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结束语:
综上,信息时代下,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受到重创,想要保证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并密切结合教学需求分析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路径。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上,信息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就教学活动实效性来说,信息技术的优势显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想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强化教学引导,拓展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上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整合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方法,希望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世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J].甘肃教育,2018,22(13):71-72.
[2]何东风.历史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1(08):41-42.
[3]黄小萍.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文理导航,2018,10(03):51-52.
关键词:初中历史;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影响下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整合应用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大体现,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学工作者提供全新的教学方法,支撑远程教育、制作和传播微课资源,构建符合生本教育原则的翻转课堂和智慧课堂。初中历史课程指导过程中,教学目标多元,需要以科学的教学手段作为支撑,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以自身独特的优越性推动了教学目标落实。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具体结合学科教学需求分析初中历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体方式,以提升教学效果。
1.课前干预,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前自主预习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保障自学效果上均有不足,通常是教师布置作业、设计问题,学生解答,这种预习模式下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自主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发布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获得动态学习资料,在预习活动中也能够与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互动。学生的依托互联网资源展开学习,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可以线上反馈结果,教师评价,给学生提供指导,同时还可以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案。如课前发布微课,可以给学生提供自学导向。微课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有显著优势,通过发布教学视频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自主学习契机,教学氛围更加民主、活跃。微视频的一大特点就是具有针对性,这也是其在提升教学效率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如在《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课,我们设计微课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两个知识点,围绕这兩个重点引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等,扩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条件、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意义等教学重点。
2.信息处理,初步重构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历史学习以一定数量史料作为基础,在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都应该具备共享史料资源的意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首先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自己收集、获取资料,总结问题并尝试解决[1]。如,《洋务运动》一课,清政府在发展军事工业、民用企业、近代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努力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近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结合史料展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除了看到洋务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之外,还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政权为根本目的,无法彻底实现强国的现实。
3.情境还原,分析问题
信息技术可以支撑历史情境还原,通过海量素材,综合对比,还原历史场景,带给学生巨大的感官与心理冲击,同时给提出问题,营造质疑学习的氛围,养成学习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2]。如《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相关内容指导中,我们可以利用微视频呈现《我的1919》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中的慷慨陈词的记录片,重现历史情境,带给学生心理冲击,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为什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没有摆脱主权被侵犯的命运?这说明了什么?”,通过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树立强国信念。再如《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我们结合史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汉武帝为何派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途径哪些地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这些问题是历史考点中的关键内容,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史料,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答案,一方面扩充教学内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最后组织学生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4. 化静为动,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现象以特定的时空条件为发生背景,学生只有具备了时空观念,才能够站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体现唯物史,从多个维度去把握经济史、政治史和文化史[3]。如《动荡的春秋时期》,我们在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括的过程中,应该以时间链条构建作为基础,比如分析周王室衰落的原因,诸侯强大起来的条件有哪些?学生要基于时间链条引导梳理更大诸侯称霸中原的时间顺序和交叉情况。顺着时间链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周平王东迁是诸侯国强大的开端,追溯时间源头,了解分封制瓦解的原因和影响。
结束语:
综上,信息时代下,传统历史教学模式受到重创,想要保证历史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要深刻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组织中的应用价值,并密切结合教学需求分析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有效路径。当前初中历史课堂上,信息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就教学活动实效性来说,信息技术的优势显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想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思维,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强化教学引导,拓展教学范围,提高教学效率。上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整合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方法,希望研究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世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J].甘肃教育,2018,22(13):71-72.
[2]何东风.历史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8,21(08):41-42.
[3]黄小萍.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文理导航,2018,10(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