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ing-question: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问题;设置;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44—01
  
  Asking-question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积极思考来分析、探讨、寻求问题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引导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去了解分析材料,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要领。
  Asking-question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提出问题。教师自己先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确立教材要点,明确要让学生获得哪些重点知识和内容,然后就相关内容设置问题,问题的数量根据教材的量而定。所提的问题一要适合学生目前的程度和知识水平,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便于学生快速理解问题大意,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二要有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即所提的问题要使学生在研究完成后有所收获,在获得知识和新体验的同时,能够在思想深处产生震撼与共鸣,在道德情感方面得到提高。三是要有研究趣味和创新意义,趣味浓、有新意的问题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思维活跃。比如,在处理初中九年级英语Unit 15单元教材时,我围绕课文主题“环保”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Whatcan we do to help protect our environment?同学们经过阅读、分析课文之后,结合生活实际,给出了以下答案:Planttrees.Pick up rubbish.Don’t cut down trees.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Don’tspit in a public place.Collect waste paper or bottles for recycling.其中许多同学提到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Recycle books and paper.Turn off the 1ights when we leave a room.Care for animals.通过不断问答交流,学生不但掌握了这些词组的用法,而且从自身唤起了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达到了既学习又育人的课堂效果和教学目的。
  二、引导发现。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使学生分析有目的、思考有方向,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进入Asking-question的思维活动中。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正确引导他们,从而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
  三、合理假设。对于探索性、设计性问题,教师要给出适当的、合理的假设,帮助学生确定探索方向和范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設,由教师协助选定。但要注意一点,对于学生的每一个假设,教师都要问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并说出理由,用这种发问、提示的办法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进行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 7 Section A一课的教学时,对于设计的第6个问题“What’s your new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our hometown——Sichuan?”一位同学提出的“如果家乡是旅游区”的假设非常富有新意,我当即给予了肯定。他提出的理由是:TheYellowRiverruns through(黄河穿镇而过).High mountainsarearoundit(四周高山环绕).With many places of interest(有许多名胜风光).Home of fruits and rich in apples,pears and peaches(水果之乡,盛产苹果、梨、桃).With 500-year-old history(有500年的历史).Nextto Lanzhou City(距离大都市兰州近)。顺着这个假设的思路,他的答案就更清楚了。
  四、讨论反馈。对问题及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及时的讨论与反馈是Asking-question的高潮阶段,是前面提出问题、引导发现与合理假设几个环节的升华。具体做法是:把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同学进行讨论,并与发言者交换不同看法和认识,如此轮流进行,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交流的机会。在进行讨论和反馈时,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知识水平、智力因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所以得出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这并不是重要的,Asking-question所注重的是整个思维和参与活动的过程,注重的是学习方式的变化,让学生由“听讲”变为“发言讨论”,由“被动地接受信息”变为“积极主动地寻求、获取信息”,并由此逐步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小组规模一般以三至五人为宜,教师要巡回于各组之间,起协助和组织作用。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   08(A)—0018—01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一个人民教师必须具有的思想感情。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几年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后进生转化的工作,教师更需付出爱心。    用爱温暖学生
期刊
〔关键词〕 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21—01    《语文课程标准》取代教学大纲标志着国家对语文这门基础性学科的高度重视,标志着语文教学理念的全新变化。那么,在新标准之下如何使课堂教学更优化呢?    一、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
期刊
〔关键词〕 Flash软件;解析;晶体结构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A)—0056—02    一、题目    (高中化学竞赛模拟题)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K原子填充在石墨层间,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有青铜色的CxK(见下面的平面图形,图中“●”表示C原子,“○”表示K原子),钢青色的C24K、深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渠道;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23—01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一个又一个项目、一个又一个专题来进行的,各项目或专题之间尽管有许多联系
期刊
〔关键词〕 普通话;推广;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28—01    推广普通话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调入普通中学之前,我曾在师范学校当过普通话测试员。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自身的这个优势,把普通话推广渗透到了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一,抓住课堂,有机渗透。即将“推普”渗透到语文听说读写教学的各个方面。遇
期刊
〔关键词〕 实验探究;交流共享;多识一点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10(A)—0061—01    《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化学》(鲁教版)与老教材相比,不仅在叙述方式、实验过程及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进,而且在教材的结构上增加了一些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小栏目。如“实验探究”、“交流共享”、“多识一点”等。用好这些小栏目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真实;艺术真实;三步提炼;创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25—01    常听到中学生朋友发牢骚:这篇作文怎么写?没什么东西可写啊!也常读到中学生们写的极具共性的文章:老师一定是孜孜不倦,带病灯下批改作业;自己坐车多半会遇上窃贼,由于胆小怕事不敢制止其行为,而引发自责……不少同学索性采用了抄优
期刊
〔关键词〕 《马说》;联系;讨论;发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28—02    教学理念:文言文阅读教学,强调通过“读”培养学生熟读深思、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并联系以前所学,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设想:《马说》是千
期刊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试验区高考;方案;特征;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24.3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12—03    2007年,我国首批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四个试验区(山东、海南、广东和宁夏)迎来了首次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早在去年末,教育部考试司就颁布了《2007年高中新课程高考大纲》作为各试验区编制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9(A)—0036—01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总共收录了48条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其中关于我国传统文化优秀伦理精神和思想文化方面的就有33條,占绝大多数,其注重突出儒家思想文化,许多名句论点浅显易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