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以学生兴趣为主,构建探究式教学新形式,进而为学生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但是怎样构建探究式教学形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课题研究。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数学教学经验,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就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为各教师数学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知识点较为抽象;而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知识理解较为直观。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但是这种教学效果平平,应用探究式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学会数学学习。
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足
(一) 传统观念影响严重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灌输式教学,照搬课本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在教学中,学生牢记公式后套用在习题。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尤为看中分数成绩,并且通过分数评价教学效率、学生优差,没有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在这种模式下,成绩高的学生被评为优等生、成绩差的则为差等生,这种评价形式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中形式的单一,课堂缺少互动,使得学生缺少主體性意识、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习兴趣自然减少,进而影响后续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数学课程安排缺少合理性
小学阶段,数学安排缺少合理性,未综合考虑到整体学生发展阶段与特点,较为形式化、学术化。但是这种学术化的教学形式,与当前学生心智发展不符,并且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注意力很难集中。众所周知,一节课通常在45分钟,据调查: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听讲的时间只有20分钟,这无疑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 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不符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实际生活。因此,多数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近,简化了知识内容。尽管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性,创新了教学形式。但是这种只将书本知识内容删除,而考试内容却未有改变,将直接造成学生成绩的下降,导致学生知识短板。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理论与实践融合、适应学生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造成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传统理念的影响,又包含教学方法的不当,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平平。但是怎样突破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帮助性作用。
(一) 注重课堂交互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主。想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首先需要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交互,重视学生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从兴趣入手;当学生兴趣得到提升,自然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和学生逻辑思维的转换。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要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感情,不断的引导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首先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别方向吗?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教学互动。这时,学生就会回忆,回答:清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指南针也可以辨别方向。当学生兴趣、思维得到激发后,教师引出新内容,在平面图中,人们习惯先看东和西、再看南与北,进而有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例如:东与北之间的方向叫做东北方向,东北方与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那么,接下来,有几个同学在放学后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请同学们按照4个同学的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家在什么方向?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一步步的探究,不断的引导,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与位置,相对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更显著。
(二)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激发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多以图形、数字生活展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寻找教材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能够通过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统计》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其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后进行思维创新。情境导入:同学们,如果粉刷教室你们喜欢哪种颜色?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说:红色、蓝色、绿色等。教师:但是我们只能粉刷一种颜色,同学们说出这么多颜色,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提出:看哪一种颜色选择的人最多,就选择哪一种颜色。学生在纸上写出颜色,而后集中起来选出颜色最多的票。而后得出喜欢红色的学生最多,有25人。教师引出教学内容——统计,并告知学生刚才同学们在选择颜色的过程中,就是统计的过程。这时,学生恍然大悟。教师再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记忆。最后,思维扩展。让学生放学后统计家庭成员中生日分别在几月份,有几人?展开教学扩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更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三) 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最佳的教学模式展现,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深化记忆,有更深的感触。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展开数学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进而喜爱上探究活动,学会探究,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中,教师展开探究活动。提问:同学们,现在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够组成什么图形?这时,学生开始动手探究;教师随后说:那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组合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仪上展示。而后提问:在刚才拼成的图形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而后教师说明:经过旋转平移我们能够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帮助形成技能。最后,引出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不断的探索,激发探索灵感掌握相关图形知识内容,为后续三角形面积计算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积与因数》大小关系教学中。首先,现在有两个数,若想要让它们的结果最大,加减乘除同学们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多数学生选择乘法,因为相乘会使一个数越乘越大。学生研究论证:3×5确实是乘法最大;而3×0.5,学生认为:相加或相除结果更大。教师点题:观察3×0.5的积和3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比3小。那么,显然乘法能够让一个数更大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在小数乘法中并不是越乘越大。引导教学:那么积与因数的大小又有怎样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找出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观察第二个因数规律,积与第一个因数大小规律,找出大小变化。最后,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規律,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第一,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有的数大;第二,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进而学生明白:在上述计算中,应该强调0除外。
探究式教学模式并非单纯指教师不断的启发与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学会问题质疑、反思,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 结语
综合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思维创新的培养,进而在数学实践中开展更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笔者分别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足、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2]刘学令.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3]韦华芳,周优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4]吴雅芳.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5]朱瑞红.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长远构建[J].赤子(上中旬),2015,(14).
[6]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知识点较为抽象;而小学阶段,学生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知识理解较为直观。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抽象化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形象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但是这种教学效果平平,应用探究式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学会数学学习。
一、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足
(一) 传统观念影响严重
现阶段,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灌输式教学,照搬课本内容,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题海战术;在教学中,学生牢记公式后套用在习题。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尤为看中分数成绩,并且通过分数评价教学效率、学生优差,没有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在这种模式下,成绩高的学生被评为优等生、成绩差的则为差等生,这种评价形式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在课堂教育中形式的单一,课堂缺少互动,使得学生缺少主體性意识、创新意识。长此以往学习兴趣自然减少,进而影响后续数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 数学课程安排缺少合理性
小学阶段,数学安排缺少合理性,未综合考虑到整体学生发展阶段与特点,较为形式化、学术化。但是这种学术化的教学形式,与当前学生心智发展不符,并且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缺少自主学习意识、注意力很难集中。众所周知,一节课通常在45分钟,据调查: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听讲的时间只有20分钟,这无疑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三) 教材内容与考试内容不符
新课程改革后,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实际生活。因此,多数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近,简化了知识内容。尽管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性,创新了教学形式。但是这种只将书本知识内容删除,而考试内容却未有改变,将直接造成学生成绩的下降,导致学生知识短板。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理论与实践融合、适应学生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 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造成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含传统理念的影响,又包含教学方法的不当,也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平平。但是怎样突破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帮助性作用。
(一) 注重课堂交互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培养为主。想要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首先需要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交互,重视学生学习习惯、逻辑思维的培养,从兴趣入手;当学生兴趣得到提升,自然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和学生逻辑思维的转换。另一方面,学校方面也要加强教师综合素养、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拉近与学生的感情,不断的引导使学生的知识得以积累。
例如:在《位置与方向》教学中,首先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生活中怎样辨别方向吗?引发学生思考,进行教学互动。这时,学生就会回忆,回答:清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指南针也可以辨别方向。当学生兴趣、思维得到激发后,教师引出新内容,在平面图中,人们习惯先看东和西、再看南与北,进而有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例如:东与北之间的方向叫做东北方向,东北方与西南方是相对的两个方向。那么,接下来,有几个同学在放学后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请同学们按照4个同学的话,分析每个同学的家在什么方向?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一步步的探究,不断的引导,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习,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辨别方向与位置,相对于灌输式教学模式,效果更显著。
(二)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激发
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多以图形、数字生活展现,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寻找教材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能够通过所学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统计》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其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最后进行思维创新。情境导入:同学们,如果粉刷教室你们喜欢哪种颜色?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说:红色、蓝色、绿色等。教师:但是我们只能粉刷一种颜色,同学们说出这么多颜色,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提出:看哪一种颜色选择的人最多,就选择哪一种颜色。学生在纸上写出颜色,而后集中起来选出颜色最多的票。而后得出喜欢红色的学生最多,有25人。教师引出教学内容——统计,并告知学生刚才同学们在选择颜色的过程中,就是统计的过程。这时,学生恍然大悟。教师再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记忆。最后,思维扩展。让学生放学后统计家庭成员中生日分别在几月份,有几人?展开教学扩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更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三) 开展数学探究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是最佳的教学模式展现,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深化记忆,有更深的感触。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展开数学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神奇魅力,进而喜爱上探究活动,学会探究,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中,教师展开探究活动。提问:同学们,现在选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拼一拼,看一看能够组成什么图形?这时,学生开始动手探究;教师随后说:那么请同学们将自己组合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仪上展示。而后提问:在刚才拼成的图形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而后教师说明:经过旋转平移我们能够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帮助形成技能。最后,引出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不断的探索,激发探索灵感掌握相关图形知识内容,为后续三角形面积计算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积与因数》大小关系教学中。首先,现在有两个数,若想要让它们的结果最大,加减乘除同学们会选择哪一种方法?多数学生选择乘法,因为相乘会使一个数越乘越大。学生研究论证:3×5确实是乘法最大;而3×0.5,学生认为:相加或相除结果更大。教师点题:观察3×0.5的积和3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比3小。那么,显然乘法能够让一个数更大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在小数乘法中并不是越乘越大。引导教学:那么积与因数的大小又有怎样的关系?首先通过计算找出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观察第二个因数规律,积与第一个因数大小规律,找出大小变化。最后,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規律,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第一,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有的数大;第二,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进而学生明白:在上述计算中,应该强调0除外。
探究式教学模式并非单纯指教师不断的启发与引导,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学会问题质疑、反思,进而达到学以致用,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三、 结语
综合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思维创新的培养,进而在数学实践中开展更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笔者分别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足、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法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2]刘学令.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3]韦华芳,周优军.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4]吴雅芳.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5]朱瑞红.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长远构建[J].赤子(上中旬),2015,(14).
[6]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