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內涵的不断发展,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教师须分析造成化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努力寻求高效化学课堂构建策略。本文分析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底下的几个因素,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初步探讨了在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时必须注意的几个环节。
[关键词]高效化学课堂;研学稿;研学后教;教学反思
践行“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为制约我科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的一大障碍,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科组教学质量的关键,抓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具有科组特色的高效化学课堂是当前教学教研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十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造成化学课堂效率不高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精神,没有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对所学知识兴趣不高,甚至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课前预设不充分。有的老师由于各种原因,课前备课往往不够充分,没有认真设计研学稿,优化课堂模式;课前没能准备充足的知识和问题;课堂上没有预设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也缺少教学反思。
(三)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不到位。学校和班级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和激励不够,学校或班级一味只重视教学成绩,忽视学生的常规管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教师在其中最具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引领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改变班级和校园环境。所以,教师要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在探索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时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研学稿”设计与使用原则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点
1.优化“化学课堂研学稿”的设计编写要求
编写“研学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据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首先是“研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大体上说编写“研学稿”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研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2.优化“化学课堂研学稿”的使用原则
学生根据“研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研学稿”中基础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提高部分,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研学稿”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研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研学稿”以了解学情。用“研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总之,化学课堂研学稿是教师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的强化、方法指导等纲要学习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研学路线导图和目标測量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求得发展。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简单结果。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體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设计合适的反馈问题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①反馈问题设计的前提: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标要求和知识的整体架构。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思维的拓展点,设计出有效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反馈问题
②反馈问题设计的关键:明确教学目的。反馈问题设计的目的不外乎一下几种:第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第二是为了创设学习情境。第三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第四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第五是为了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明确设计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反馈课堂效果。
③反馈问题设计的基石:整体把握课程目标。要设计恰到好处的反馈问题,教师除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个课时的重点,难点外,还要掌握单元,学期和学科总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宏观系统地设计问题,从而形成由点到线和由线到点的完整设计体系,因此,教师设计反馈问题时既要着眼于课时反馈问题的设计,更要考虑单元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学期目标和学年目标,最终实现学科课程目标。 例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时,我安排了几个问题的讨论:(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什么?(2)要何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什么?(3)按课本中实验可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4)若用木炭进行实验,应做怎样的实验改进?
总之,反馈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明确各个单元的重点目标,紧紧围绕重点目标来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陸。
2.创设化学实验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运用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抓住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面对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思维也很快被激活起来。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碱式碳酸铜加热会变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丝神奇的也能燃烧,还能自己制取氧气!学习化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带人奇妙的化学世界,抓住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好玩心。再比如,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设计过这样一个实验情境:有三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硝酸铵、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粉末区分开来,实验室仅提供了稀HCI、蒸馏水、熟石灰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很多学生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都是先取三种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再把熟石灰配成石灰水,将石灰水分别滴人三样品溶液中,根据气味和沉淀加以鉴别。但是通过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结果学生看到的和预期的现象并不相符,没有闻到明显的气味也看不到明显的沉淀,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三种粉末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一样品明显释放出刺激性的气味,然后往另两种样品中滴加稀盐酸,不但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对“铵盐应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才能产生明显的气味”这一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有了这样主动学习的需求,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一点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3.创建课堂“小组合作”模式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作多动而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推广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设了机会,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例如,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O2。另一瓶是CO2,如何鉴别它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比如:①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放一只害虫,比较它们存活的时间;②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点燃一支蜡烛,比较它们燃烧的时间;③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其浑浊的程度;④用带余烬的木条检验;⑤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水,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⑥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⑦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水,比较气体在水中溶解的量;⑧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放一株植物,比较他们的生长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小组提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案中有些操作难度较大,有些方案还不严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如此合作设计不仅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提高了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好处自不用多说,这里要说的是要防止这种模式成为某些课堂的“花架子”。一旦发现学习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时,教师要主动干预,还有,合作学习不仅课堂之中开展,课后也要开展,使之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行为。
(三)教师的及时策略调整以及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点
反馈问题设计得再好,反馈信息再准确,教师若不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意义建构。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流和谐统一的,高效化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師要做好备课时反馈结果的预测和教学策略的制定,更要做好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课前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遗憾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教学反思是一节课的尾声,也是下节课的序幕。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中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更高效提供实践经验。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需要所有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优化研学稿设计和使用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途径,教师的及时策略调整和课后反思为关键,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4]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高效化学课堂;研学稿;研学后教;教学反思
践行“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区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课堂教学效益已经成为制约我科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台阶的一大障碍,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科组教学质量的关键,抓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具有科组特色的高效化学课堂是当前教学教研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十几年的初三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教学效率的做法,愿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造成化学课堂效率不高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精神,没有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对所学知识兴趣不高,甚至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课前预设不充分。有的老师由于各种原因,课前备课往往不够充分,没有认真设计研学稿,优化课堂模式;课前没能准备充足的知识和问题;课堂上没有预设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后也缺少教学反思。
(三)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不到位。学校和班级缺少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对一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主动帮助解决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和激励不够,学校或班级一味只重视教学成绩,忽视学生的常规管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教师在其中最具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引领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进而改变班级和校园环境。所以,教师要时刻不忘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谈在探索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时的几点做法:
(一)优化“研学稿”设计与使用原则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基础点
1.优化“化学课堂研学稿”的设计编写要求
编写“研学稿”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据此提出了较为宽泛的要求:首先是“研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大体上说编写“研学稿”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研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2.优化“化学课堂研学稿”的使用原则
学生根据“研学稿”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研学稿”中基础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完成提高部分,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在使用“研学稿”时坚持三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研学稿”,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研学稿”以了解学情。用“研学稿”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总之,化学课堂研学稿是教师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的强化、方法指导等纲要学习指导方案。它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研学路线导图和目标測量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求得发展。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任何教学效果都必须通过调控学生的状态才能实现,而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简单结果。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體地位,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1.设计合适的反馈问题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①反馈问题设计的前提: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标要求和知识的整体架构。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和思维的拓展点,设计出有效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反馈问题
②反馈问题设计的关键:明确教学目的。反馈问题设计的目的不外乎一下几种:第一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第二是为了创设学习情境。第三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第四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第五是为了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只有明确设计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提高互动反馈课堂效果。
③反馈问题设计的基石:整体把握课程目标。要设计恰到好处的反馈问题,教师除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一个课时的重点,难点外,还要掌握单元,学期和学科总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宏观系统地设计问题,从而形成由点到线和由线到点的完整设计体系,因此,教师设计反馈问题时既要着眼于课时反馈问题的设计,更要考虑单元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学期目标和学年目标,最终实现学科课程目标。 例如,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学时,我安排了几个问题的讨论:(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什么?(2)要何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什么?(3)按课本中实验可否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4)若用木炭进行实验,应做怎样的实验改进?
总之,反馈问题情境的设计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将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分解,明确各个单元的重点目标,紧紧围绕重点目标来设计,提高教学的针对陸。
2.创设化学实验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运用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抓住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面对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他们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思维也很快被激活起来。人体呼出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碱式碳酸铜加热会变色,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丝神奇的也能燃烧,还能自己制取氧气!学习化学一开始,就把学生带人奇妙的化学世界,抓住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好玩心。再比如,在酸碱盐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设计过这样一个实验情境:有三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它们分别是硝酸铵、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粉末区分开来,实验室仅提供了稀HCI、蒸馏水、熟石灰以及常用的实验仪器。很多学生在设计实验的时候,都是先取三种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再把熟石灰配成石灰水,将石灰水分别滴人三样品溶液中,根据气味和沉淀加以鉴别。但是通过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结果学生看到的和预期的现象并不相符,没有闻到明显的气味也看不到明显的沉淀,然后我引导学生将三种粉末和熟石灰混合研磨,一样品明显释放出刺激性的气味,然后往另两种样品中滴加稀盐酸,不但顺利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对“铵盐应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研磨才能产生明显的气味”这一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有了这样主动学习的需求,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这一点也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3.创建课堂“小组合作”模式情境,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和通过人际间的协作多动而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推广的一种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平等参与学习创设了机会,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例如,在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教学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有两瓶气体,其中一瓶是O2。另一瓶是CO2,如何鉴别它们?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内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程度,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比如:①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放一只害虫,比较它们存活的时间;②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点燃一支蜡烛,比较它们燃烧的时间;③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较其浑浊的程度;④用带余烬的木条检验;⑤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水,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⑥称量两瓶气体的质量;⑦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水,比较气体在水中溶解的量;⑧在两盛有气体的瓶中分别放一株植物,比较他们的生长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小组提出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案中有些操作难度较大,有些方案还不严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如此合作设计不仅能扩展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看到了问题的不同侧面,提高了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的好处自不用多说,这里要说的是要防止这种模式成为某些课堂的“花架子”。一旦发现学习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时,教师要主动干预,还有,合作学习不仅课堂之中开展,课后也要开展,使之成为一种自发的学习行为。
(三)教师的及时策略调整以及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点
反馈问题设计得再好,反馈信息再准确,教师若不能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是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中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意义建构。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媒体之间的交流和谐统一的,高效化学课堂不仅要求教師要做好备课时反馈结果的预测和教学策略的制定,更要做好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及时调整。
“教然后知不足。”即使课前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也难免会有疏漏、失误、遗憾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活动更趋合理。教学反思是一节课的尾声,也是下节课的序幕。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价,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中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更高效提供实践经验。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需要所有教师不断地总结和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优化研学稿设计和使用为基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途径,教师的及时策略调整和课后反思为关键,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4]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