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2-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注意营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使数学课堂闪耀人文的光芒,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去争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突显生命活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学生便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1.简洁的引入设计:例如:教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时,教师抓住学校正在开展跳绳比赛的契机,创设如下情境:六年级(1)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体育课上,王老师拿出20根跳绳,请问他该怎么分给男、女生能公平呢?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平均分,男生10根,女生10根。”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不行,不公平,男生人数更多,可是分到的绳子却与女生一样多。”许多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师提问:“那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分配方案吗?”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利用故事导入。例如:教学四年级《用画表格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先是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喝瓶子里的水?”,这时,教室里热闹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有的孩子满脸的疑惑,今天老师怎么了?数学课竟然给我们讲语文里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就等不急了,“我会用手拿起瓶子来喝水”,“我会用吸管吸”,“我把它导进杯子里喝”……,方法五花八门,都能喝到瓶里的水。这时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精彩的课堂开头,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以旧引新导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实,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的活力。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自由的、安全的。
2.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适当增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自主探究的主渠道,课外社会实践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应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外“实践性”作业:利用卷尺、竹竿等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算出一个圆锥形石堆的体积。学生在完成这道作业时,首先得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⑴要计算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⑵利用现有工具能测量出哪些必须数据?哪些数据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办?⑶测出数据后,怎样应用这些数据求出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等这些问题明确后,下一步他们得自己动手测量、收集、处理数据,最后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该石堆的体积来。这些问题的探索,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延伸,达到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
三、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學。
1、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制定了两个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
目标1:能用“补”或“割”的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目标2:能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制定了两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种做法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2、评价方式多元化。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有的教师(特别是低段教师)在一节课中接二连三给学生进行“小红花”、“五角星”等物质奖励。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得到奖励上,减少了倾听和思考的时间,容易滋长“功利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注重延缓评价的运用。延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案非常正确。而教师也兴奋地及时表扬学生。这种情况,往往是一大批同学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失去了思考的价值。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会马上予以否认。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场面。当然,错的总是错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不宜太早,要引起学生间的争论,要让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注意营造学生自由发展的生态条件,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使数学课堂闪耀人文的光芒,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去争取,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突显生命活力。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若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堂,学生便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1.简洁的引入设计:例如:教学六年级《按比例分配》时,教师抓住学校正在开展跳绳比赛的契机,创设如下情境:六年级(1)班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6人。体育课上,王老师拿出20根跳绳,请问他该怎么分给男、女生能公平呢?有的同学脱口而出:“平均分,男生10根,女生10根。”马上就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不行,不公平,男生人数更多,可是分到的绳子却与女生一样多。”许多同学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师提问:“那你能想出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分配方案吗?”此时,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利用故事导入。例如:教学四年级《用画表格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时,教师先是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耳熟能详,讲完之后问学生:“如果是你,你准备怎么喝瓶子里的水?”,这时,教室里热闹了,都在七嘴八舌的说着,有的孩子满脸的疑惑,今天老师怎么了?数学课竟然给我们讲语文里的故事,孩子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孩子甚至就等不急了,“我会用手拿起瓶子来喝水”,“我会用吸管吸”,“我把它导进杯子里喝”……,方法五花八门,都能喝到瓶里的水。这时教师趁机告诉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精彩的课堂开头,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3.悬念导入。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4.以旧引新导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其实,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和兴趣,使课堂充满趣味的活力。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放开眼界,多元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即使回答不正确,也不批评、不讥讽,让学生感觉课堂是自由的、安全的。
2.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适当增加课外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是自主探究的主渠道,课外社会实践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因此,应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外“实践性”作业:利用卷尺、竹竿等工具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算出一个圆锥形石堆的体积。学生在完成这道作业时,首先得独立思考这样几个问题:⑴要计算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⑵利用现有工具能测量出哪些必须数据?哪些数据不能直接测量,该怎么办?⑶测出数据后,怎样应用这些数据求出这个圆锥体石堆的体积。等这些问题明确后,下一步他们得自己动手测量、收集、处理数据,最后利用课堂中学到的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出该石堆的体积来。这些问题的探索,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进行了延伸,达到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与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双重目的。
三、采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學。
1、运用不同的尺子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可以使教师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制定了两个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
目标1:能用“补”或“割”的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目标2:能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每节课都用一个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结果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制定了两不同层次的目标,这种做法有效的克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的弊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
2、评价方式多元化。由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所以,有的教师(特别是低段教师)在一节课中接二连三给学生进行“小红花”、“五角星”等物质奖励。虽然这种评价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提高了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如果一节课中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就会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怎样得到奖励上,减少了倾听和思考的时间,容易滋长“功利性”的心理。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3、注重延缓评价的运用。延缓评价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不知道正确结论之前,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得到更多的不同答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但在我们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个别学生会马上举手回答,并且答案非常正确。而教师也兴奋地及时表扬学生。这种情况,往往是一大批同学还没有想好,结果却出来了,这些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同化了过去,失去了思考的价值。课堂变成了只是优等生表现的舞台。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会马上予以否认。这种武断的否定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形成畅所欲言的教学场面。当然,错的总是错的,关键是教师的评价不宜太早,要引起学生间的争论,要让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且努力使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这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凡是学生自己会学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