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大学背景下的摄影教育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p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高校普遍增加招生量,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在各个综合类大学不断成长扩大;2000年之后,作为艺术类专业的摄影专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应运而生,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的开办也始于此。


  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隶属于学校的艺术与设计学院,该学院是合并了成立于1999年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以及成立于2004年的摄影专业,于2006年成立起来的。同多数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一样,现在的西安理工大艺术与设计学院有多个艺术专业,分别是视觉传达、工业设计、摄影、动画、环境艺术、雕塑、产品设计(工科)7个专业。在综合类大学背景下,由于摄影往往并非主流学科,使得在摄影相关的教学建设、实验室投入方面都会有一些限制和不足。但是,综合类院校具有多学科的优势,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就是同几个相关专业相互交融,同时又秉承了工科院校严谨治学的认真态度,并结合理工大工科师资的更多优势,将艺术思想同科技相结合、相依托逐渐成长起来。


  摄影教学的目的与方向
  在制定教学培养方案之时,首先要明确高校教育的功能是什么。高校教育是应该服务于社会某些短暂目光的人才需求,还是以长远的眼光去考虑“人”的发展。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目的,思考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在特定历史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寻求最佳解决途径。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主张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要来确定教育目标,使得青年学子拥有多渠道发展的可能,以在复杂的当今社会态势中找到自我的教育方向。
  1.同多学科贯通融合
  摄影学科的发展在纯美术、视觉传达、动画等相关学科的支撑下,离不开现代学科的交融与配合。综合类大学由于有着众多学科专业铺垫的背景,故此在这点上有其先天的优势。这使得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在课程安排上的印刷设计(32课时)、广告设计(56课时)、三维设计(56课时)、网页设计(48课时)、UI设计(48课时)等课程,得到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师资支持。学生可针对数字技术、印刷技术以及新媒介语言,学习印刷前期较色、图像后期整合、设计排版、数字影像的色彩管理与色彩控制技术,并且掌握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设计软件等技术。
  摄影的发展是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当下的摄影技术正在由胶片全面转向数字。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我们更是倡导艺术同科学的融合。比如多年来我们不仅仅用传统摄影的手法来呈现传统文化,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現在是用多维度和全视角的方式来关注传统文化。2016年8月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带领研究生团队完成国家文化部科技化创新项目《唐十八陵雕塑的数字化保护研究》;2016年10月,获批陕西省社科优秀课题《多维度影像及新媒介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唐十八陵雕塑为例》。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6个关于唐陵雕塑的手机APP,进人这个APP后,大家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用360度和720度手段来观看唐陵雕塑的现状。同时用三维数字扫描仪扫描雕塑获得完全真实的数字信息,建立三维虚拟数据库,最终用3D打印形式展示出来。
  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综合体的学科门类,在社会实用功能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以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致使学生在就业中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处于这种尴尬境地,想促进青年学生的多渠道发展,我们唯一出路是加强学生多学科的交叉知识在工作中灵活的运用能力。
  2.结合多种艺术门类


  摄影语言的发展,是同多种艺术融合的过程。摄影早就不是一种简单的记录和呈现了,就像苏珊?桑塔格说的,摄影不是记录,摄影是一个自我态度的表达,是对于当代文化的一个反思,对现实的一个考量。对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来说,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文化立场和艺术态度的表达。尤其到了现在数字化时代、手机时代,每个人拿手机都可以记录,所以简单地按照以前老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已经不是当代摄影发展的主流方向了,摄影需要在绘画、装置、行为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所以,我们在教学大纲的设定中,增加了更多的纯艺术必修课程,其中有国画(42课时)、书法(42课时)、丝网版画(42课时)、民间美术(36课时)、装饰雕塑(42课时)、设计史(32课时)等,以期望达到融合的目的。


  3. 注重摄影文化的传承
  对于摄影来说,近200年来的多种传统工艺就是摄影最重要的文化和传统之一,我无法想象,除了高校,还有哪些社会团体能够对摄影文化进行如此长时间的研究。这些传统摄影技艺曾经在中国摄影的发展历程中发生过断裂,高校传承的的责任尤显重大。在工科综合类大学背景下,缺乏艺术和文化的通识教育,这样就更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多方筹措建设。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在第三学期增加了黑白摄影及暗房(64课时),在第六学期增加摄影传统工艺(72课时),同时成立了摄影传统工艺实验室,并在2014年购买数十台传统相机,进行实物教学。在研究生阶段倡导学生将“摄影传统工艺的当代文化属性”定为研究方向。2015年,带领研究生完成陕西省社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摄影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4.融入人文及社会科学


  我们知道在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仅仅谈摄影的记录和美学功能,是不足的,故此在研究生教育上,加入了“艺术考古”、“宗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欧洲哲学史”、“艺术学科新进展”等课程,就是要同学们在深刻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去用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眼光去考量当今现实社会,用视觉的方式去诠释我们的生存环境,用批判性的视角反思当代文化。对于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来说,始终主导的一个方向就是要现实性、当代性、文化性,一定要和自我的生活和当代社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代表作有利用拼图游戏方式表达当下文化生存体验的《中国式旅游》;用全新视角来阐述个人情感世界的《父亲和我》;以物表意,并思索生存环境的《餐桌上的动物》;用传统纪实手法拍摄的《留住手艺》,以及隐喻当下消费观念的《兽面人生》。这些都是期望利用现代影像来表达自我的艺术态度,并最终去寻找属于自己文化的根脉。在我看来,并不仅有“唐陵”才是历史,当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是历史的凝结瞬间。西安理工大学摄影专业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如《大学城》、《小站》、《八水绕长安》、《被包裹的城市》《急之国》等,都是用影像的方式探讨当下现实的不同生存方式,以期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自我认知。我想,这些在将来都会成为“历史”的缩影和曾经真实的符号。   当然,青年学生的多渠道发展,绝不仅仅是依赖学好某些课程,这些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基本艺术素质,是一个通识教育,其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仅仅学习某门技术。曾在1993年至2003年任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认为,大学一定是个通识教育,作为耶鲁大学如果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某些知识和技术,他认为是失败的。他认为作为大学来说,一定是教给学生一种批判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正确思维方式,并且锻炼培养学生有一个健全独立的人格。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帮助,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摄影的技法,或艺术的手段。而是学习“如何学习”方法,和怎样用这种的方式去面对今后的生活。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
  大学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地方,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对学生个人整个知识背景的一个综合构建,大学是健全人性和人格的生长之地。大学本科的阶段更要培养学生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同学们有了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就一定会有回报的,也许是三年、五年,也许更长,由于各种机缘偶合、充满著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只要坚持、只要有信念,一定会成功的。我希望学生不要太急于期待学到的这点知识拿到社会上马上就能得到回报。就像我对于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得益于在西安美院附中和美院版画本科共8年的学习,艺术也已经潜移默化地存在于自己的生活态度之中。毕业后,还学习了平面设计,做广告,做过装修,现在看来这些经历对我的摄影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现在西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摄影专业的学生毕业去向一般分为五个方向,一是考研,毕业后留在高校任教或进入科研单位,如有些同学进入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翻译学院、黄河科技大学等;二是前往国外继续深造,学校同新西兰维特利亚国立理工学院启动了“3+1”的办学模式,毕业后可以取得中、新两方的学位证,同时还与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台湾东方设计大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模式,可更有效地推动学生出国研修及留学;三是到报社、电视台等媒体单位以及广告公司从事摄影记者、编辑,或者和图片、影像相关的设计、制作等工作;四是自主创业,开办影楼、广告公司、图片社等;五是改行做其他工作。同学们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从事各种工作,学摄影艺术的同学们不一定毕业以后就要从事艺术行业。因为,这个世界上靠艺术吃饭的人毕竟还是非常少的。但是如果学生毕业后做了企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政府公务员,那将是一个有很高艺术修养的管理者,甚至学生毕业后成为一个煤矿的老板,都没问题,因为那将是一个有艺术和文化修养的人,他的决策,会在环境、人文以及社会贡献上有更多的考虑;他的对人、对事的态度都有艺术的思想深埋在血液之中。
  我们一直告诉学生:是否做艺术不重要,是否能用摄影艺术换取短暂的经济利益,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经过四年的努力,我们懂得了用艺术的方式去生活,那将是影响我们一生的财富。努力地工作,循序渐进地生活,不要着急,我们大学生涯的那些积淀都会用上的。

其他文献
何:您最近在忙什么项目?  鲍尔:像平常一样,我同时在着手多个项目。最近我最关注的是美洲,自2012年以来,我去了几次美洲,打算用最少10年完成这个项目。我计划出版一系列关于美洲的书,第一册会在2018年初出版。  我同时在进行根西岛拍摄项目。根西岛位于英国和法国中间,是海峡群岛中的一个。作品将在今年年末在根西岛博物馆展出。另外还有一个有关苏格兰新麦卡伦威士忌酿酒厂的项目在进行。此外,我还在研究英
期刊
近年,摄影相关书籍的出版,数量连年攀升,满足着控制不住的摄影爱好者的暴涨。除了技术、技法类占据着其中的大半壁江山,余下的便是各色摄影作品集,多为有钱人自娱自乐的道具,或是为地方旅游等为目地的宣传式美景美图,而具有学术性和理论指导性书籍却少之又少,其中原因显而易见-市场决定着出版者的选择。而一个创造着影像的人,记录社会甚至记录历史的人,不可不学习,更不可回避与本专业相关的理论。  哲学,似乎总是小众
期刊
“你是要去看挪威的森林吗?”这是我在挪威之行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对不少人来说,从作家村上春树或者歌手伍佰那里了解到的“挪威”要比挪威这个国家来得更直接,而这也包括以前的自己。但是,只有亲身来过,哪怕只是一次,你才会发现挪威除了有森林,还有更多动人心魄的美景。  踏上“北方之路”  挪威(Norway)的国名意为“北方之路”,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从南到北,直接通向北极圈。挪威南北狭长,海岸线漫
期刊
2016年12月13日下午,中国摄影家协会在京召开座谈会,号召广大摄影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摄影工作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勇于创新创造,攀登文艺高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依照中国文联部署,继当天上午召开分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
期刊
时间:2016.12.21-2017.1.5  地点:上海·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愚公移山》是杨福东新创作的影像艺术作品,它是一部时长46分钟的黑白电影,其灵感源自我国的一则古老寓言:被称为“愚公”的老人毕其一生力图移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杨福东在影片中回应了曾创作水墨画《愚公移山》的国画大师徐悲鸿在画作中所倾注的隐忍精神,并借由这个故事对人性和变化着的价值观进行了诗意的反思。除影片外,现场还展出
期刊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人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摄影产业是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摄影人权益的保护与尊重是摄影产业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胜利闭幕、全国文艺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之际,2016年12月9日至10日,来自全国摄影界的专业人士汇聚到成都,参加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和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
期刊
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和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他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广大
期刊
《中国摄影》记者:您的作品大致有几个部分,拍了一辈子的“黄河人”,“上世纪80年代北京”,“改革开放初期的珠三角”,还有早期在“文革”期间拍摄的很多作品,基本上是这么四大块。近些年,您宝刀不老,依旧以极大地热情把创作投入到生活当中,贴近百姓,了解百姓,扎根百姓。纵观您的作品,不管是什么主题,也不论哪个时期,四五十年的拍摄都是跟着社会进程的脚步,所表现的也几乎都是平民百姓最鲜活的生活和他们内心的最真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在2000年之后,摄影或与摄影相关的专业在国内高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因为青年人才与学术力量的富集,高校成为中国摄影生态中最活跃的一股力量。  多年来,《中国摄影》杂志一直持续关注高校摄影教育。近十年来,几乎每年都刊登大量高校师生作品,以及研究高校摄影教育的文章,而最近两年这种关注度更加密集。2016年《中国摄影》杂志社先后举办了中国摄影留学生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高校摄影教育与青年
期刊
2004年出版的《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The Photograph as Contemporary Art, 又译《这就是当代摄影》(大家出版社,2011年))一书作者夏洛特·科顿(Charlotte Cotton)一反传统摄影样式的分类方法,按照摄影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将当代艺术摄影分门别类,精辟地梳理了当代艺术摄影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并将摄影作为当代艺术媒介加以分析,引起国际摄影界的高度瞩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