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結緣體育,相伴一生
“就算今天,我不能自己去參加比奏,但我仍然活躍在香港很多體育競賽的奏場,我還組織了很多場上千人的競走比賽,在香港路窄車多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辨到的,甚至還有朋友叫我‘競走之父’。”
張國强先生與體育運動的結緣,寫就了一個天作之合的佳話。人生流轉幾十載,周遭已是風雲變幻,但他始終對體育不離不棄,堅守如一,這亦是香港體育發展之幸。
出生在香港的張國強先生,從小就表現出了卓越的運動天賦。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還處在港英統治下,政府對華人體育事業的贊助費用十分微薄,體育設施相當陳舊落後,因而從事者並不多。環境的艱難無法磨滅張國強先生對體育的熱情,他以超乎尋常的毅力堅持鍛煉,並於1956年加入了著名的華人體育組織——香港南華體育會。張國強先生擅長競走和長跑等田徑運動,五十年代曾創造了20公里競走用時一小時四十三分、長跑十公里三十三分的紀錄,這樣的成績可媲美國家一級運動員,而他也憑此在比賽生涯中收獲了眾多的獎盃,以鮮花和掌聲反餿那灑落的滴滴汗水。
如今,張國強先生依然堅持運動,尤其是他喜愛的競走。他解釋,競走的動作完全避免了人體騰空動作,降低關節受傷的機會,一般人可作終身運動,不需花錢而獲得健康的身體。
實際上,對於競走項目,張國強先生早年已摸透其中的訣竅。他分享經驗說,不須害怕對手長得高大,只要制訂好自我的訓練目標,加强變速訓練的提速能力、髖關節頻率、動作衝刺能力,加强體能訓練,每天都做一段改善技術動作的練習,以完善的動作同步體能的發揮,便能得心應“腳”。另外,手部動作只須以鐘擺動作平衡身體,以一個循環動作,就以左腳支撑腿伸直,未離地前,右大腿配合腰部作軸心,以髖關節把大腿帶出去,只須在甩出小腿時脚跟伸直至最接近地面距離的位置,提高步距頻率效果,而在頻率效果中更可獲短暫休息,潛能就可獲得更大發揮。
張國強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同時還是一位熱情的體育推廣者。早在1959年,他組織策劃了一場盛况空前的香港環島競走活動,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是前無古人。“這場活動的主辦方是香港競步會與星島日報等媒體合作。當年香港人口250萬,那個年代還沒有電視機,民眾就通過電台、報刊關注活動報導。環島約六十七公里的奏程,市民熱情高漲,夾道歡迎,就如現在的馬拉松比賽一樣。”張國強先生開心地回憶道。而作為賽事的統籌主要人員,他曾連續熬夜一個半月進行策劃組織,身兼多職。雖然艱辛,但活動的成功舉辦達十年之久,令他感到自豪不已,這是源自其對體育的濃鬱情懷。
事業與愛好並駕齊驅,做圍產體育用品走向世界的領頭人
“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投入,早日與祖國體育事業同步發展,推動國產體育用品的進步,從而實現內心的理想——爭取國產體育用品走向世界, 實現零的突破。”
退役後的張國強先生對體育的熱忱從未消褪,他開始思索如何從推動體育用品發展上來促進體育事業的進步。七十年代初,他創作了《皮鞋應走上運動化的道路;運動鞋也可以走上皮鞋化的道路》的論文公開發表,首提民用鞋運動化的理念,影響深遠。“六七十年代,大多數學生還是穿着皮鞋上課,手中還得再拿着一對運動鞋。所以我就思考,能不能設計出一鞋多用,方便生活,並且隨着世界氣候變化,運動休閒服飾潮流也會越來越受歡迎。我的這些想法在當時比較超前的,所以也會被認為是空想。其實如果我的論點當時能夠得到企業家的支持,我想自己進入運動用品領域的時間會更早。”張國强先生分析道。當然,如今的潮流早已印證了他的觀點,所以張先生也表示見到這樣的發展趨勢很欣慰。
如今,作為高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德成運動用品公司董事經理及金牌體育用品批發公司董事經理,張國強先生在體育用品行業闖出了一片天地。據他介紹,公司主要經營運動用品的代理,包括國際和國內的品牌。他希望將物廉價美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因而在經營中對於產品質量要求異常嚴格,很多時候還會親自到生產工廠進行考察及出謀獻策。“在運動用品領域,國際品牌還是佔據優勢地位。相對來說,國際品牌在運動鞋方面進行運動產品研發已有了很久的歷史,並每年投入了一百多人的專業團隊,我們國產品牌需要在設計研發上多下點功夫,將產品真正落到實處,令其使用真正滿足人的運動需求。總體來說,體育用品行業仍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我們不能一味模仿跟風,而是需要朝高精尖的方向去引領潮流。”張國強先生表示,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運動人士參與進來,共同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
服務,永不退休
“反债社會是我最大的滿足,是我的終毚李案。”
張國強先生已將公司的業務交由孩子們打理,自己則重點把握公司的整體發展方向。問及何時準備退休時,張國強先生笑着說:“公司業務方面我已經放手,但服務事業則永遠不會退休。”如今,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慈善公益事業上面,希望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擔任着眾多社團職務的張國強先生非常關心社會的發展,他希望能在有商有量的氛圍中促進香港繼續穩定繁榮。此外,他還參與了合唱團,經常進行合唱表演,在歌聲中唱響豐富多彩的人生。
如今,熱愛體育的張國強先生依然堅持每天運動,喜愛競走的他現在每天早上還堅持鍛煉一個小時。對張國強先生來說,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社會服務當中。
一直以來,張國強先生將對體育的那份摯愛、對公益的那份鍾愛、對祖國的那份熱愛串聯起來,如此,他的人生如美酒一樣越醇越甘甜。
“運動能讓孩子從小樹立目標,鍛煉毅力,從失敗中接受教訓,這樣不至於在以後的人生中一碰到失敗就氣餒,而是敢於堅强面對一切。”因此,張國强先生正在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運動。近年他與社團組織了“高瑪盃競走比賽”,鼓勵家庭一起參與到競走活動中,父母與孩子一起來到運動場,在運動中享受親子樂趣,這個每年一度的賽事,今年已是第十一眉了。
“現代科技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年輕人也容易沉迷在手機遊戲中而忘了運動。先哲說‘每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調大家要多思考,通過思考來發展人生。運動就是通過身體激發思考,這是很有用的。”現今,雖已年眉高齡,張國强先生仍積極參與到運動中,尤其是對於慈善運動籌款等,積極參與,樂在其中。毫無疑問,這是一位熱心公益的長者。他關懷年輕一代,每當看着地鐵上、路邊,大家都把玩着手機,陷入個人的世界中,對周邊人的關愛與熱情在慢慢散失,張國強先生心生憂鬱,他也希望年輕人多關注一下手機之外的世界,多一份對他人的關心,多做一點有益於社會的事,擔負起祖國未來之棟樑的責任。
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張國强先生打開自己的記事簿,裏面滿滿當當地記錄着近期的各項安排:一條條運動賽事的出席安排,一項項社團活動等,幾乎沒有一點空間,這也讓我們看到這位年近八旬的長者的可敬之處,他退而不休,在服務的道路上,他永不止步。
“就算今天,我不能自己去參加比奏,但我仍然活躍在香港很多體育競賽的奏場,我還組織了很多場上千人的競走比賽,在香港路窄車多的情况下是不容易辨到的,甚至還有朋友叫我‘競走之父’。”
張國强先生與體育運動的結緣,寫就了一個天作之合的佳話。人生流轉幾十載,周遭已是風雲變幻,但他始終對體育不離不棄,堅守如一,這亦是香港體育發展之幸。
出生在香港的張國強先生,從小就表現出了卓越的運動天賦。但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還處在港英統治下,政府對華人體育事業的贊助費用十分微薄,體育設施相當陳舊落後,因而從事者並不多。環境的艱難無法磨滅張國強先生對體育的熱情,他以超乎尋常的毅力堅持鍛煉,並於1956年加入了著名的華人體育組織——香港南華體育會。張國強先生擅長競走和長跑等田徑運動,五十年代曾創造了20公里競走用時一小時四十三分、長跑十公里三十三分的紀錄,這樣的成績可媲美國家一級運動員,而他也憑此在比賽生涯中收獲了眾多的獎盃,以鮮花和掌聲反餿那灑落的滴滴汗水。
如今,張國強先生依然堅持運動,尤其是他喜愛的競走。他解釋,競走的動作完全避免了人體騰空動作,降低關節受傷的機會,一般人可作終身運動,不需花錢而獲得健康的身體。
實際上,對於競走項目,張國強先生早年已摸透其中的訣竅。他分享經驗說,不須害怕對手長得高大,只要制訂好自我的訓練目標,加强變速訓練的提速能力、髖關節頻率、動作衝刺能力,加强體能訓練,每天都做一段改善技術動作的練習,以完善的動作同步體能的發揮,便能得心應“腳”。另外,手部動作只須以鐘擺動作平衡身體,以一個循環動作,就以左腳支撑腿伸直,未離地前,右大腿配合腰部作軸心,以髖關節把大腿帶出去,只須在甩出小腿時脚跟伸直至最接近地面距離的位置,提高步距頻率效果,而在頻率效果中更可獲短暫休息,潛能就可獲得更大發揮。
張國強先生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同時還是一位熱情的體育推廣者。早在1959年,他組織策劃了一場盛况空前的香港環島競走活動,這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是前無古人。“這場活動的主辦方是香港競步會與星島日報等媒體合作。當年香港人口250萬,那個年代還沒有電視機,民眾就通過電台、報刊關注活動報導。環島約六十七公里的奏程,市民熱情高漲,夾道歡迎,就如現在的馬拉松比賽一樣。”張國強先生開心地回憶道。而作為賽事的統籌主要人員,他曾連續熬夜一個半月進行策劃組織,身兼多職。雖然艱辛,但活動的成功舉辦達十年之久,令他感到自豪不已,這是源自其對體育的濃鬱情懷。
事業與愛好並駕齊驅,做圍產體育用品走向世界的領頭人
“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投入,早日與祖國體育事業同步發展,推動國產體育用品的進步,從而實現內心的理想——爭取國產體育用品走向世界, 實現零的突破。”
退役後的張國強先生對體育的熱忱從未消褪,他開始思索如何從推動體育用品發展上來促進體育事業的進步。七十年代初,他創作了《皮鞋應走上運動化的道路;運動鞋也可以走上皮鞋化的道路》的論文公開發表,首提民用鞋運動化的理念,影響深遠。“六七十年代,大多數學生還是穿着皮鞋上課,手中還得再拿着一對運動鞋。所以我就思考,能不能設計出一鞋多用,方便生活,並且隨着世界氣候變化,運動休閒服飾潮流也會越來越受歡迎。我的這些想法在當時比較超前的,所以也會被認為是空想。其實如果我的論點當時能夠得到企業家的支持,我想自己進入運動用品領域的時間會更早。”張國强先生分析道。當然,如今的潮流早已印證了他的觀點,所以張先生也表示見到這樣的發展趨勢很欣慰。
如今,作為高瑪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德成運動用品公司董事經理及金牌體育用品批發公司董事經理,張國強先生在體育用品行業闖出了一片天地。據他介紹,公司主要經營運動用品的代理,包括國際和國內的品牌。他希望將物廉價美的產品帶給消費者,因而在經營中對於產品質量要求異常嚴格,很多時候還會親自到生產工廠進行考察及出謀獻策。“在運動用品領域,國際品牌還是佔據優勢地位。相對來說,國際品牌在運動鞋方面進行運動產品研發已有了很久的歷史,並每年投入了一百多人的專業團隊,我們國產品牌需要在設計研發上多下點功夫,將產品真正落到實處,令其使用真正滿足人的運動需求。總體來說,體育用品行業仍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我們不能一味模仿跟風,而是需要朝高精尖的方向去引領潮流。”張國強先生表示,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運動人士參與進來,共同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
服務,永不退休
“反债社會是我最大的滿足,是我的終毚李案。”
張國強先生已將公司的業務交由孩子們打理,自己則重點把握公司的整體發展方向。問及何時準備退休時,張國強先生笑着說:“公司業務方面我已經放手,但服務事業則永遠不會退休。”如今,他將更多的時間放到慈善公益事業上面,希望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擔任着眾多社團職務的張國強先生非常關心社會的發展,他希望能在有商有量的氛圍中促進香港繼續穩定繁榮。此外,他還參與了合唱團,經常進行合唱表演,在歌聲中唱響豐富多彩的人生。
如今,熱愛體育的張國強先生依然堅持每天運動,喜愛競走的他現在每天早上還堅持鍛煉一個小時。對張國強先生來說,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社會服務當中。
一直以來,張國強先生將對體育的那份摯愛、對公益的那份鍾愛、對祖國的那份熱愛串聯起來,如此,他的人生如美酒一樣越醇越甘甜。
“運動能讓孩子從小樹立目標,鍛煉毅力,從失敗中接受教訓,這樣不至於在以後的人生中一碰到失敗就氣餒,而是敢於堅强面對一切。”因此,張國强先生正在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運動。近年他與社團組織了“高瑪盃競走比賽”,鼓勵家庭一起參與到競走活動中,父母與孩子一起來到運動場,在運動中享受親子樂趣,這個每年一度的賽事,今年已是第十一眉了。
“現代科技發展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年輕人也容易沉迷在手機遊戲中而忘了運動。先哲說‘每日三省吾身’,就是强調大家要多思考,通過思考來發展人生。運動就是通過身體激發思考,這是很有用的。”現今,雖已年眉高齡,張國强先生仍積極參與到運動中,尤其是對於慈善運動籌款等,積極參與,樂在其中。毫無疑問,這是一位熱心公益的長者。他關懷年輕一代,每當看着地鐵上、路邊,大家都把玩着手機,陷入個人的世界中,對周邊人的關愛與熱情在慢慢散失,張國強先生心生憂鬱,他也希望年輕人多關注一下手機之外的世界,多一份對他人的關心,多做一點有益於社會的事,擔負起祖國未來之棟樑的責任。
在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張國强先生打開自己的記事簿,裏面滿滿當當地記錄着近期的各項安排:一條條運動賽事的出席安排,一項項社團活動等,幾乎沒有一點空間,這也讓我們看到這位年近八旬的長者的可敬之處,他退而不休,在服務的道路上,他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