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合同是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抓手。公立医院的合同体量大、金额多、领域广,医院对合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并未能与之相匹配,导致医院在运行中存在风险。作者梳理了公立医院在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漏洞与不足,剖析问题表象下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提出合理化完善建议,以期为医院探索建立完备的合同风险防控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全生命周期
公立医院作为带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代表了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经济合同是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抓手,为确保公立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地运行与发展,强化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势在必行。
一、医院合同管理现状
医院对外经济活动内容复杂,覆盖行业广。因此,经济合同作为医院与外部单位经济业务往来、科研合作等行为的重要载体,种类及数量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北京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例,2017-2020年期间,该院共对外签订了3,753份经济合同,即每年平均签订938份。其中,766份为付款合同,172份为收款合同。部分公立医院已设法律顾问,聘请专业律师担任,参与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二、医院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一)医院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合同审批流程不够完备。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审批流程、签订权限,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比如,科室甚至个人等不具备法定资格的主体代表医院对外签订合同;存在“特事特办”现象,在没有逐级审批的情况下直接签署合同,且事后未补手续;合同签字、盖章不齐全。
2.合同审批未能发挥作用。医院普遍采取合同会签的方式实现共同审核,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职能部门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对审核要素覆盖不全,会签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出现跟签的情况,一环跟着一环签,在形式完整的外表假象下,内部控制实质上完全失效。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旦遇到纠纷或损失,也无法准确归责、追责,严重影响工作质量。
3.合同内容存在法律缺陷。有的医院直接使用对方单位提供的合同文本,认识不到潜在风险,为日后埋下隐患。比如,医院的科研合作项目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科技成果转化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分配,不利于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再如,合同虽有违约责任约定条款,但不具可操作性。这使得违约情形一旦发生,医院无法切实维权。有的合同条款内容有悖于上位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能会受到上级处罚。
4.合同履行缺乏跟踪监管。在医院的合同管理实际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多在签订环节,容易忽视合同履行,形成无人监管的空白地带。有的合作合同未提及具体落实的主责部门,导致合同签订后无人推进,失于管理,最终项目搁置,成了一纸空约。
5.合同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主要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仅在合同款项收付时附在会计凭证之后,缺乏单独的档案管理;二是合同档案不全,仅对大额合同存档;三是各部门各自保管本部门负责的合同,全院无统一的合同档案;四是保管期限不足,仅保管执行中的合同,对执行完毕的合同不再保管。
(二)合同管理问题下的深层原因
1.制度层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风险防控机制。常见的未在制度中明确的关键内容有三点:一是未指定全院统一的牵头部门或归口管理部门;二是对各类合同的审核及签订流程、权限设计覆盖不全面,未囊括所有合同类型;三是未规定各部门职责。由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后续执行时必然会遇到困难,也无法进一步制定考核、奖惩机制。
2.思想层面:管理重点集中在前期,对合同订立之后的管理逐步松懈。有时候,医院前期认真研判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进合同文本。但执行时无人跟进,导致与前面脱节,并未真正发挥出合同的约束效力。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快,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变化。有时医院默认对方单位慑于合同的法律严肃性,必定会认真履行,因而不再监管。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可能会将医院置于不利地位而尚不自知。
3.能力层面: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存在局限性,未能有效识别合同风险。目前,医院对经济合同审核方面的专业法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从业人员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占比不高,有的是由医护岗位转为行政,仅能完成基础的事务性工作,不具有发现合同潜在风险的职业敏感。外聘的法律顾问通常仅对少数复杂或重大事项出具意见,并不负责日常绝大多数合同业务的全面审核。
4.技术保障层面: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实现高效、精准的动态管理。一是合同管理工作尚未借助信息系统完成。不仅日常工作量大,且可隨时无痕迹修改,舞弊风险高,信息安全与质量均缺乏保障。二是信息系统未贯穿合同管理的全流程。比如,仅在系统中记录合同逐级审批、签订的相关情况,未记录合同的执行情况,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三是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孤立。各部门依据自身工作需要分别建立信息系统,不能相互读取。不同源的数据差异显著,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三、提高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建章立制,全方位防范法律风险隐患
1.设立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合同管理模式。医院应指定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全院合同,该部门全面掌握全院各科室发起的所有合同情况,进行统一编号、归档等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职能部门各有侧重的联合监管体系。
2.建立健全一套覆盖合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及标准流程。针对合同管理全程的每一道环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为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可参照的依据。订立合同范本,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
3.在制度中明确参与合同管理各方的职责权限。各部门、各岗位紧密配合,高效合作。在定清责任的基础上,以追责条款加以约束,充分引起责任人的重视程度,培育严肃认真对待合同事项的良好风气,保证合同管理的总体质量。 (二)查漏补缺,高质量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医院的合同管理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复合背景,既要具备财经、法律等专业知识,又要熟悉涉及医疗及周边领域的医院各类经济业务,符合这种知识结构同时熟悉医院情况的人才稀缺。因此,医院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升合同管理水平。一方面以提高专职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为主。可组织开展对照检查,梳理并定位出医院在合同管理中的薄弱之处,对相关人员开展有重点的专项培训。另一方面以借助外部专业资源为辅。聘请并用好法律顾问,必要时获取专业意见。
两种方式结合的关键是合理判断法律顾问的介入程度,既要避免遗漏重要事项,又要防止与专职管理人员功能重叠,造成浪费。还应保证二者信息共享:法律顾问专业判断的做出,须基于对该事项所涉及的背景情况充分掌握基础之上;院方也应正确理解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方可优势互补。
(三)预判形势,长周期强化专项责任监管
医院应关注前沿领域,放眼未来,将合同管理能力的提升融入医院发展规划的大局。结合当下医院逐渐增多的经济事项或着力发展的方向,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提前做好管理能力储备。比如,随着医改深化推进,在推动分级诊疗、落实医疗帮扶等政策驱动下,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合作日益密切。那么,医院就应及时研究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分配等问题。基于行业特殊性,医院之间的合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法律风险。医院要依法依规开展对外合作,更要做足功课。再如,某医院将提高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远期发展目标,则应加强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运用相关政策的理解,增强维权意识,保护科研成果。
(四)动态管理,多视角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差错率,而且还能防止舞弊。运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使得统一编号、查询等基础操作便捷高效,更有利于支持合规化管理。根据医院制定的管理流程、审批权限等内容,对信息系统进行基础参数设置,形成刚性约束,可大大提高规范程度。与办公自動化系统(OA系统)衔接整合,实现线上审批,可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且能留存原始资料电子版,为日后资料调阅提供便利。与财务系统衔接,可实时监管合同执行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既要支持全周期的合同管理,又要成为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方能充分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可见,医院在合同管理方面加强探索与改善,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既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努力优化现有的合同管理体系,尽快构筑起成熟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而充分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助力医院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珍晓. 医院合同管理现状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6):66,68.
[2]杨文彪,杨月明,孟庆明. 关于医院经济合同签订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9(5):90,89.
[3]王凯戎. 注重合同管理维护财产权益[J]. 中国医院,2006,10(1):48-50.
[4]文裕慧,闫俊,卢新璞,等. 医院法律事务工作的实践与完善[J]. 医院管理论坛,2018,35(4):5-7.
◆关键词:公立医院;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全生命周期
公立医院作为带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的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代表了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经济合同是保障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重要抓手,为确保公立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地运行与发展,强化公立医院的合同管理势在必行。
一、医院合同管理现状
医院对外经济活动内容复杂,覆盖行业广。因此,经济合同作为医院与外部单位经济业务往来、科研合作等行为的重要载体,种类及数量均常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北京市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例,2017-2020年期间,该院共对外签订了3,753份经济合同,即每年平均签订938份。其中,766份为付款合同,172份为收款合同。部分公立医院已设法律顾问,聘请专业律师担任,参与医院的经济合同管理工作。
二、医院合同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一)医院合同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合同审批流程不够完备。未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明确的审批流程、签订权限,或制度落实不到位。比如,科室甚至个人等不具备法定资格的主体代表医院对外签订合同;存在“特事特办”现象,在没有逐级审批的情况下直接签署合同,且事后未补手续;合同签字、盖章不齐全。
2.合同审批未能发挥作用。医院普遍采取合同会签的方式实现共同审核,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各职能部门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对审核要素覆盖不全,会签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出现跟签的情况,一环跟着一环签,在形式完整的外表假象下,内部控制实质上完全失效。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旦遇到纠纷或损失,也无法准确归责、追责,严重影响工作质量。
3.合同内容存在法律缺陷。有的医院直接使用对方单位提供的合同文本,认识不到潜在风险,为日后埋下隐患。比如,医院的科研合作项目合同中,未明确约定科技成果转化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分配,不利于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再如,合同虽有违约责任约定条款,但不具可操作性。这使得违约情形一旦发生,医院无法切实维权。有的合同条款内容有悖于上位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能会受到上级处罚。
4.合同履行缺乏跟踪监管。在医院的合同管理实际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多在签订环节,容易忽视合同履行,形成无人监管的空白地带。有的合作合同未提及具体落实的主责部门,导致合同签订后无人推进,失于管理,最终项目搁置,成了一纸空约。
5.合同档案管理不够规范。主要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仅在合同款项收付时附在会计凭证之后,缺乏单独的档案管理;二是合同档案不全,仅对大额合同存档;三是各部门各自保管本部门负责的合同,全院无统一的合同档案;四是保管期限不足,仅保管执行中的合同,对执行完毕的合同不再保管。
(二)合同管理问题下的深层原因
1.制度层面: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风险防控机制。常见的未在制度中明确的关键内容有三点:一是未指定全院统一的牵头部门或归口管理部门;二是对各类合同的审核及签订流程、权限设计覆盖不全面,未囊括所有合同类型;三是未规定各部门职责。由于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后续执行时必然会遇到困难,也无法进一步制定考核、奖惩机制。
2.思想层面:管理重点集中在前期,对合同订立之后的管理逐步松懈。有时候,医院前期认真研判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进合同文本。但执行时无人跟进,导致与前面脱节,并未真正发挥出合同的约束效力。尤其是当今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快,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料的新情况、新变化。有时医院默认对方单位慑于合同的法律严肃性,必定会认真履行,因而不再监管。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可能会将医院置于不利地位而尚不自知。
3.能力层面: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存在局限性,未能有效识别合同风险。目前,医院对经济合同审核方面的专业法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从业人员具备法律专业背景的占比不高,有的是由医护岗位转为行政,仅能完成基础的事务性工作,不具有发现合同潜在风险的职业敏感。外聘的法律顾问通常仅对少数复杂或重大事项出具意见,并不负责日常绝大多数合同业务的全面审核。
4.技术保障层面: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未能实现高效、精准的动态管理。一是合同管理工作尚未借助信息系统完成。不仅日常工作量大,且可隨时无痕迹修改,舞弊风险高,信息安全与质量均缺乏保障。二是信息系统未贯穿合同管理的全流程。比如,仅在系统中记录合同逐级审批、签订的相关情况,未记录合同的执行情况,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三是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互孤立。各部门依据自身工作需要分别建立信息系统,不能相互读取。不同源的数据差异显著,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三、提高医院经济合同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建章立制,全方位防范法律风险隐患
1.设立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合同管理模式。医院应指定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全院合同,该部门全面掌握全院各科室发起的所有合同情况,进行统一编号、归档等集中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职能部门各有侧重的联合监管体系。
2.建立健全一套覆盖合同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及标准流程。针对合同管理全程的每一道环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指向明确、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为具体的管理工作提供可参照的依据。订立合同范本,最大限度规避法律风险,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
3.在制度中明确参与合同管理各方的职责权限。各部门、各岗位紧密配合,高效合作。在定清责任的基础上,以追责条款加以约束,充分引起责任人的重视程度,培育严肃认真对待合同事项的良好风气,保证合同管理的总体质量。 (二)查漏补缺,高质量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医院的合同管理需要多学科交叉的复合背景,既要具备财经、法律等专业知识,又要熟悉涉及医疗及周边领域的医院各类经济业务,符合这种知识结构同时熟悉医院情况的人才稀缺。因此,医院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提升合同管理水平。一方面以提高专职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为主。可组织开展对照检查,梳理并定位出医院在合同管理中的薄弱之处,对相关人员开展有重点的专项培训。另一方面以借助外部专业资源为辅。聘请并用好法律顾问,必要时获取专业意见。
两种方式结合的关键是合理判断法律顾问的介入程度,既要避免遗漏重要事项,又要防止与专职管理人员功能重叠,造成浪费。还应保证二者信息共享:法律顾问专业判断的做出,须基于对该事项所涉及的背景情况充分掌握基础之上;院方也应正确理解法律顾问的专业意见,方可优势互补。
(三)预判形势,长周期强化专项责任监管
医院应关注前沿领域,放眼未来,将合同管理能力的提升融入医院发展规划的大局。结合当下医院逐渐增多的经济事项或着力发展的方向,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提前做好管理能力储备。比如,随着医改深化推进,在推动分级诊疗、落实医疗帮扶等政策驱动下,医疗机构之间的横向合作日益密切。那么,医院就应及时研究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的权利与义务分配等问题。基于行业特殊性,医院之间的合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法律风险。医院要依法依规开展对外合作,更要做足功课。再如,某医院将提高科研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远期发展目标,则应加强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与运用相关政策的理解,增强维权意识,保护科研成果。
(四)动态管理,多视角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以减少差错率,而且还能防止舞弊。运用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使得统一编号、查询等基础操作便捷高效,更有利于支持合规化管理。根据医院制定的管理流程、审批权限等内容,对信息系统进行基础参数设置,形成刚性约束,可大大提高规范程度。与办公自動化系统(OA系统)衔接整合,实现线上审批,可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且能留存原始资料电子版,为日后资料调阅提供便利。与财务系统衔接,可实时监管合同执行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既要支持全周期的合同管理,又要成为医院整体信息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方能充分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可见,医院在合同管理方面加强探索与改善,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既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努力优化现有的合同管理体系,尽快构筑起成熟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而充分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助力医院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珍晓. 医院合同管理现状与对策[J]. 现代经济信息,2019(16):66,68.
[2]杨文彪,杨月明,孟庆明. 关于医院经济合同签订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9(5):90,89.
[3]王凯戎. 注重合同管理维护财产权益[J]. 中国医院,2006,10(1):48-50.
[4]文裕慧,闫俊,卢新璞,等. 医院法律事务工作的实践与完善[J]. 医院管理论坛,2018,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