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选取了读懂诗歌的六个切入点,帮助学生读懂诗歌,从而学会鉴赏诗歌和感受诗歌的美。这六个切入点分别是:诗歌的标题、诗人和诗歌注解、诗里行间字义、找出诗歌景物——“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句议论(抒情)句子、多读多朗诵。学生如能把握好这六个切入点,那么要鉴赏一首诗就简单多了。
【关键词】 诗歌;切入点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花朵,中国素来被喻为“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苑里的一朵朵奇花异葩无不争香夺艳,向人们展示它的境界、情调、气度。作为“诗王国的公民”,我们应当怎样鉴赏诗歌,如何感受它的美呢?
1、从标题入手,领会诗歌咏唱的对象。
下面是一首没有标题的诗,如果这首诗没有给出标题的话,我们是否能理解它的意思。
在娘家绿发婆娑,到婆家。
受尽了苦难折磨,历尽了浪险波狂。
休提起,提起来泪水汪汪!
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首诗是描写一个出嫁的姑娘。姑娘在娘家的时候日子过的非常好,可是出嫁以后却在婆家受尽了苦难折磨,人面瘦憔悴。总之,在婆家,这位姑娘的日子过的很苦。孰不知,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船篙》。标题一出,诗歌的意境尽出。
2、了解诗人和诗歌注解,暗示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与时与地都有直接关系,了解背景,诗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做此诗。
诗歌注解补充说明了一点,就是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遇赦。所以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是显而易见的。看完注解再看回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诗歌的主旨更卒章显志了。
3、疏通字义,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内涵。
由于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因而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鉴赏诗歌要着力剖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比方: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中一个“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从雪切入,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同时一个“明”字,含蓄的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整个画面因此也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改换了多次才用上“绿”字,历来被传为诗人锤炼语言的佳话;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将花拟人化,赋花以人得情感,别有情趣,张先被誉为“张三弄”。一首凝练的诗,往往妙用一字,全诗生色。鉴赏诗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时诗中的词语有两层意义:一层表面上的,另一层象征的深刻内涵。杜牧有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杏花村”有人认为是在今天山西,也有人认为是在今天的江西,其实这里的“杏花村”与“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村”等诗句中的“杏花村”一样,并不确指某一个具体的村庄,而只是代表一种特定的意象和诗人某种感受。“杏花村”是一种美好、虚幻而又令人向往的意象画面,与“微雨”、“斜日”等意象联系在一起,便带上一种凄迷的情调。作者在这里正是通过“杏花村”这种意象来表达自己那种略有伤感而又有所向往的“心理情绪”。
4、“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诗歌是具体意象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鉴赏诗歌要分析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要充分利用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四句都写景: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5、反复朗诵,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语言具有音乐美,格律诗尤为严格。格律诗语音的高低是以平仄的交替出现来表现,“平声”即现在的“一声”“二声”,“仄声”即现在的“三声”“四声”,“平仄”的交替出现形成固定的格式,读起来诗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诗歌讲究押韵,律诗逢双数句押韵,一般把韵母声调相同或相邻的字放在双数句的句末,这样读起来悦耳动听,有声音的回环美。鉴赏诗歌,应通过反复朗诵,领略它的音乐美。
记得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一般的境界,而拥有这等境界,至少说明自己尚未完全被物欲所包围,活得也不算太俗罢!”
【关键词】 诗歌;切入点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花朵,中国素来被喻为“诗的王国”,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苑里的一朵朵奇花异葩无不争香夺艳,向人们展示它的境界、情调、气度。作为“诗王国的公民”,我们应当怎样鉴赏诗歌,如何感受它的美呢?
1、从标题入手,领会诗歌咏唱的对象。
下面是一首没有标题的诗,如果这首诗没有给出标题的话,我们是否能理解它的意思。
在娘家绿发婆娑,到婆家。
受尽了苦难折磨,历尽了浪险波狂。
休提起,提起来泪水汪汪!
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首诗是描写一个出嫁的姑娘。姑娘在娘家的时候日子过的非常好,可是出嫁以后却在婆家受尽了苦难折磨,人面瘦憔悴。总之,在婆家,这位姑娘的日子过的很苦。孰不知,这首诗歌的标题叫做《船篙》。标题一出,诗歌的意境尽出。
2、了解诗人和诗歌注解,暗示写作背景,诗人的情感与时与地都有直接关系,了解背景,诗中的一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①: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做此诗。
诗歌注解补充说明了一点,就是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好遇赦。所以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是显而易见的。看完注解再看回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诗歌的主旨更卒章显志了。
3、疏通字义,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内涵。
由于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因而诗歌对语言的要求更高,鉴赏诗歌要着力剖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比方:唐代诗人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诗中一个“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从雪切入,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同时一个“明”字,含蓄的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整个画面因此也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改换了多次才用上“绿”字,历来被传为诗人锤炼语言的佳话;还有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将花拟人化,赋花以人得情感,别有情趣,张先被誉为“张三弄”。一首凝练的诗,往往妙用一字,全诗生色。鉴赏诗歌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时诗中的词语有两层意义:一层表面上的,另一层象征的深刻内涵。杜牧有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关于“杏花村”有人认为是在今天山西,也有人认为是在今天的江西,其实这里的“杏花村”与“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村”等诗句中的“杏花村”一样,并不确指某一个具体的村庄,而只是代表一种特定的意象和诗人某种感受。“杏花村”是一种美好、虚幻而又令人向往的意象画面,与“微雨”、“斜日”等意象联系在一起,便带上一种凄迷的情调。作者在这里正是通过“杏花村”这种意象来表达自己那种略有伤感而又有所向往的“心理情绪”。
4、“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诗歌是具体意象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感情。
鉴赏诗歌要分析诗歌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或自然景色与作者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读者要充分利用形象和画面,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四句都写景: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5、反复朗诵,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语言具有音乐美,格律诗尤为严格。格律诗语音的高低是以平仄的交替出现来表现,“平声”即现在的“一声”“二声”,“仄声”即现在的“三声”“四声”,“平仄”的交替出现形成固定的格式,读起来诗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诗歌讲究押韵,律诗逢双数句押韵,一般把韵母声调相同或相邻的字放在双数句的句末,这样读起来悦耳动听,有声音的回环美。鉴赏诗歌,应通过反复朗诵,领略它的音乐美。
记得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话:“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就无法进入那诗一般的境界,而拥有这等境界,至少说明自己尚未完全被物欲所包围,活得也不算太俗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