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促使体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第一步便是要切实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积累有效的运动经验,如此才可发挥体育课的实用效果。对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运动行为,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去丰富运动锻炼活动,由此改善学生的运动能力。本文将从丰富课前运动,准确把握学情;丰富课中探究,优化运动意识;丰富课外锻炼,提升运动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逐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能力、提升策略
在过去,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会比较依赖教案,且体育课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虽然可以按照应试要求去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但是却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心态,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失去了自主运动意识。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一旦离开了校园,则会立即放弃体育锻炼机会,所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这种应试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并不能改善学生的运动能力。对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客观分析学情,且要以发展性眼光去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以便及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全面积累有效运动经验,有效改善体育学科的育人效果。
一、丰富课前运动,准确把握学情
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时,丰富的课前运动十分重要,因为学生不仅可初步熟悉新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可科学预设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可能会出现的运动瓶颈,由此则可自主设计科学的课堂锻炼计划。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丰富课前预设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运动,且要及时搜集学情反馈信息,以便让学生积累自主运动经验,使其自主掌握体育课的学习主权。
就如在立定跳远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課前自主练习,使其客观分析立定跳远这一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行为。为此,笔者还专门录制了一个关于立定跳远动作分解解释的动画,通过操控动画人物的身体肌肉去演示立定跳远,同时还解释了立定跳远对于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具体影响,希望学生可以及时积累有效运动经验。然后,学生则可利用这一动画模仿立定跳远动作,感受立定跳远动作对于身体肌肉的具体影响。由此,本班学生则可推测自己在立定跳远动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足,笔者也可据此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做到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这样一来,则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对于优化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二、丰富课中探究,优化运动意识
以课堂探究为中心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也可使其形成终身运动意识,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根据个人发展需求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丰富课堂探究教学活动,及时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由此提高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做准备。
就如在折返跑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体育课上组织了6-8人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即学生需自主模仿练习折返跑动作,重点感受在折返时的身体感受,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折返经验,分析如何才能在控制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最小角度完成折返任务,由此提高折返跑的速度水平。通过丰富的小组讨论,大多数小组都可总结出一定的运动结论。然后,笔者就引导各个小组积极展现小组探究结论,由此扩大生生互动范围,使其能够全面积累有效运动经验。接着,笔者就根据小组结论重点演示了折返技巧,希望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自主运动,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练习活动可以更快速地引导学生突破运动瓶颈,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运动自信,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三、丰富课外锻炼,提升运动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发生在课堂之中的,且由于体育课在大多数师生心理都属于“副科”,所以偶尔也会出现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实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积累有效运动经验。可想而知,这种行为是难以逐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而且,体育课本身就存在课时数量不足的现实问题,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自主运动行为。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则要组织丰富的课外训练活动,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笔者不仅会充分利用体育课去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还会利用大课间活动去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为此,笔者则组织了丰富的大课间运动活动,比如跑步、做体操、组织“斗牛”类篮球模拟比赛等等,希望可以切实满足学生的多元运动需求。再者,笔者也在全校范围内组建了体育社团,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社团活动,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外运动经验。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运动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现实问题,既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音乐、轻松、幸福的感受,根据学情来设计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形式,且要将课内外整合起来,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运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徐增森.功能性动作测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江志红.略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3):20-21.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能力、提升策略
在过去,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会比较依赖教案,且体育课的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虽然可以按照应试要求去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但是却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运动心态,导致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失去了自主运动意识。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一旦离开了校园,则会立即放弃体育锻炼机会,所以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这种应试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并不能改善学生的运动能力。对此,初中体育教师便要客观分析学情,且要以发展性眼光去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以便及时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使其全面积累有效运动经验,有效改善体育学科的育人效果。
一、丰富课前运动,准确把握学情
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时,丰富的课前运动十分重要,因为学生不仅可初步熟悉新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可科学预设自己在体育运动中可能会出现的运动瓶颈,由此则可自主设计科学的课堂锻炼计划。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丰富课前预设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运动,且要及时搜集学情反馈信息,以便让学生积累自主运动经验,使其自主掌握体育课的学习主权。
就如在立定跳远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本班学生在課前自主练习,使其客观分析立定跳远这一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行为。为此,笔者还专门录制了一个关于立定跳远动作分解解释的动画,通过操控动画人物的身体肌肉去演示立定跳远,同时还解释了立定跳远对于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具体影响,希望学生可以及时积累有效运动经验。然后,学生则可利用这一动画模仿立定跳远动作,感受立定跳远动作对于身体肌肉的具体影响。由此,本班学生则可推测自己在立定跳远动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足,笔者也可据此确定课堂教学重点,即引导学生做到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这样一来,则可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对于优化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二、丰富课中探究,优化运动意识
以课堂探究为中心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也可使其形成终身运动意识,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根据个人发展需求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及时丰富课堂探究教学活动,及时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由此提高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为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做准备。
就如在折返跑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体育课上组织了6-8人小组合作讨论活动,即学生需自主模仿练习折返跑动作,重点感受在折返时的身体感受,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折返经验,分析如何才能在控制身体平衡的前提下以最快速度、最小角度完成折返任务,由此提高折返跑的速度水平。通过丰富的小组讨论,大多数小组都可总结出一定的运动结论。然后,笔者就引导各个小组积极展现小组探究结论,由此扩大生生互动范围,使其能够全面积累有效运动经验。接着,笔者就根据小组结论重点演示了折返技巧,希望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自主运动,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运动能力。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练习活动可以更快速地引导学生突破运动瓶颈,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运动自信,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
三、丰富课外锻炼,提升运动能力
一直以来,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发生在课堂之中的,且由于体育课在大多数师生心理都属于“副科”,所以偶尔也会出现文化课挤占体育课的现实问题,导致学生无法积累有效运动经验。可想而知,这种行为是难以逐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的。而且,体育课本身就存在课时数量不足的现实问题,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自主运动行为。对此,初中体育教师则要组织丰富的课外训练活动,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笔者不仅会充分利用体育课去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技能,还会利用大课间活动去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为此,笔者则组织了丰富的大课间运动活动,比如跑步、做体操、组织“斗牛”类篮球模拟比赛等等,希望可以切实满足学生的多元运动需求。再者,笔者也在全校范围内组建了体育社团,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社团活动,由此丰富学生的课外运动经验。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运动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现实问题,既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长期坚持。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音乐、轻松、幸福的感受,根据学情来设计体育运动项目、运动形式,且要将课内外整合起来,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运动经验。
参考文献
[1]徐增森.功能性动作测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江志红.略谈初中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8(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