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思想品德课程自主探究式教学内涵和必要性,针对初中学生特点,从巧设教学情境、导入合作讨论模式、开展调查研究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等几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承担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化,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放弃传统的“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讨论为形式,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既传道授业,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与倡导者。因此,如何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转变教学理念,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和性格特征,采取与其认知规律相适宜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既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有所传承,又在教学策略上积极创新,已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1 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内涵和必要性
1.1 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教学,早期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施瓦布(Schwab)1961年的教学理论,它倡导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启发和诱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或讨论,发现不同属性客观事物的规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究式学习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富有成效的、成功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
1.2 必要性
自主探究式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摒弃传统教学弊端,强调积极主动、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并行;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需要,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下,提出问题、论证过程所激发的高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感,将作为财富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学科发展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集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学科为一体,与社会生活紧紧相连,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团结协作,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知识面,更好地激发对学科的兴趣,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规律。
2 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巧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多年来在教学上因其卓有成效而被国内外教育学家广为关注的教学方法,它推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情境展现,实现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共同增长,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如教学《关注弱势群体》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现一组照片:贫困山区同龄孩子的生活照、留守儿童的失学照、残疾人、孤寡老人、福利院中等待关怀的孩子、讨薪的农民工大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同在一片蓝天下人的境遇,学生情感被震撼,与画面上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时教师提问,什么是“弱势群体”?面对他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内心深处对这些需要被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特殊群体的同情之心被唤起:“我们可以去福利院陪伴残障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帮助和快乐……”,热烈讨论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发现自己可以为弱势群体做的事情很多,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导入合作讨论模式。思想品德的课程资源丰富,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和生活热点话题,展开形式多样的讨论,可达到在实例中阐释教材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深入思考,升华教学主题的效果。如,《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的教学,教师从提问我校有多少学生导入人口概念,介绍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如何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就人口与就业压力、素质培养、住房紧张等多层面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增强了人口忧患意识,更加深刻理解了民族繁荣、社会进步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关系。
开展调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既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深刻的哲学道理,社会调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学习《感受社区》时,可先组织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绿化状况、文化生活开展情况以及邻里之间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等进行走访,写出调研报告,回到课堂进行讨论,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实用化和情趣化,学以致用,充分感受学科魅力。学生掌握了用正确的理论素养去分析和阐述现代社会问题,从而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朝气蓬勃、乐观积极内在的人格品质得到提升,心灵受到启迪,陶冶情操,放飞思想。
構建良好师生关系。教师除变革教学理念,完成传授型向现代教育导向型的转变,还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科学巧妙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及时向学生提供最新时事素材,鼓励他们打破常规、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与之产生思想共鸣、碰撞智慧火花,当学生暴露出不成熟的思想和观点时,教师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尊重,并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加以引导。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实效性探索和研究,正确梳理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过程,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术研究, 2011 (03):169.
[2] 周久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实践谈[J]. 德育教育研究,2011(39):4.
[3] 王凤玲.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方法 [J]. 金色年华,2011(4):62-6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承担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改的深化,新课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放弃传统的“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讨论为形式,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师既传道授业,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与倡导者。因此,如何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转变教学理念,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和性格特征,采取与其认知规律相适宜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既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有所传承,又在教学策略上积极创新,已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
1 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内涵和必要性
1.1 内涵
自主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教学,早期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施瓦布(Schwab)1961年的教学理论,它倡导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启发和诱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质疑或讨论,发现不同属性客观事物的规律,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究式学习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富有成效的、成功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体系。
1.2 必要性
自主探究式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摒弃传统教学弊端,强调积极主动、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使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与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培养并行;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战略需要,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下,提出问题、论证过程所激发的高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所获得的巨大成就感,将作为财富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学科发展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集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学科为一体,与社会生活紧紧相连,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探究式教学可使学生团结协作,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知识面,更好地激发对学科的兴趣,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规律。
2 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探讨
巧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是多年来在教学上因其卓有成效而被国内外教育学家广为关注的教学方法,它推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角色扮演、语言描绘等情境展现,实现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共同增长,达到教学的事半功倍。如教学《关注弱势群体》时,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现一组照片:贫困山区同龄孩子的生活照、留守儿童的失学照、残疾人、孤寡老人、福利院中等待关怀的孩子、讨薪的农民工大军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同在一片蓝天下人的境遇,学生情感被震撼,与画面上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时教师提问,什么是“弱势群体”?面对他们,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内心深处对这些需要被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特殊群体的同情之心被唤起:“我们可以去福利院陪伴残障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帮助和快乐……”,热烈讨论之后,学生们加深了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发现自己可以为弱势群体做的事情很多,课堂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导入合作讨论模式。思想品德的课程资源丰富,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和生活热点话题,展开形式多样的讨论,可达到在实例中阐释教材观点,在潜移默化中深入思考,升华教学主题的效果。如,《可持续发展 控制人口、提高素质》的教学,教师从提问我校有多少学生导入人口概念,介绍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如何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被激发,就人口与就业压力、素质培养、住房紧张等多层面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增强了人口忧患意识,更加深刻理解了民族繁荣、社会进步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关系。
开展调查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既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深刻的哲学道理,社会调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学习《感受社区》时,可先组织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小区绿化状况、文化生活开展情况以及邻里之间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等进行走访,写出调研报告,回到课堂进行讨论,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实用化和情趣化,学以致用,充分感受学科魅力。学生掌握了用正确的理论素养去分析和阐述现代社会问题,从而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朝气蓬勃、乐观积极内在的人格品质得到提升,心灵受到启迪,陶冶情操,放飞思想。
構建良好师生关系。教师除变革教学理念,完成传授型向现代教育导向型的转变,还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科学巧妙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及时向学生提供最新时事素材,鼓励他们打破常规、独立思考、提出见解,与之产生思想共鸣、碰撞智慧火花,当学生暴露出不成熟的思想和观点时,教师应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尊重,并用正确的思想和理论加以引导。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实效性探索和研究,正确梳理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过程,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 浅谈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学术研究, 2011 (03):169.
[2] 周久忠.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实践谈[J]. 德育教育研究,2011(39):4.
[3] 王凤玲. 论初中思想品德课探究式教学方法 [J]. 金色年华,2011(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