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时常用良知反思: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是成绩?是德行?是能力?
教师时常习惯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一点理想都没有?
教师时常哀怨惆怅:怎么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陪同着自己的学生,常年奔走在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大道上,忙忙碌碌,焦虑紧张,久而久之,疲惫了身心,迷失了方向。
2014年7月26日,全国优秀校长论坛在惠安中学成功举行。当每世英校长“好人教育”的思想荡漾在整个大厅的上空时,会场一片寂静,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响起。在由衷的掌声中,我的心灵似乎瞬间凝结,似乎瞬间顿悟。“好人教育”,多么朴实而耐人咀嚼的字眼;多么朴素而清澈见底的理念。每校长响亮而生动的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好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字一句道出了每校长对惠中教育的美好愿景的设想,对于惠中学子的殷切期盼,甚至对于教育未来的希望。
一、好人素养谈
且用梁晓声的四句话表达自己对“好人”的思考和理解。
(一)无需提醒的自觉
惠中校园的教学区永远穿梭着忙忙碌碌爱岗敬业的身影;办公室里永远是教师或认真伏案备课或相互热烈研讨的情景;班主任例会上永远传达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有思想的声音。这一切透射的是惠中教育的优良传统,惠中人的心永远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走在红石砖铺设的校园里,遥望图书馆前的广场,宽大挺立的石头上镌刻着的“慎独”二字,在阳光的映衬下,耀眼醒目。它若清晨里夺目的朝阳,启迪着我们,感召着我们,更提醒着我们。
“慎独”,即是自律,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情长久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那自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甚至一种境界。倘若我们每一天的行为都是一种自律行为,那么,我们何须会因为制度的苛刻而抵触烦扰,又怎会整天为学生繁琐的杂事而苦闷忧虑。
那么,“慎独”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是自觉。自觉是心灵深处潜意识的道德行为。做一件事情,如同我们吃饭穿衣一样简单自然。自觉捡起校园里的一片垃圾,自觉摆放好“诚信驿站”的书籍,自觉向老师打声招呼,自觉地按时起床,自觉地遵守纪律,等等。若学生都是一种自觉行为,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自觉心是进步之母,是“好人”成功的源动力。
(二)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育的环境中都能展示自己的乐趣和才能。但看看我们的学生,除了消弱的身影,憔悴疲惫的面庞,还能看到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而那些有特长爱好的学生似乎又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是广泛益身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培养积极、健康,有思想、有智慧、有热情的社会人吗?
“好学生”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一个只会学习的学生,总让人感觉缺乏一点灵性;一个因为学习而放弃爱好的学生,总让人感觉有点遗憾;一个活蹦乱跳但又厌倦学习的学生,总让人感觉有点缺乏责任心。换言之,一个学生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对生活广泛的爱好和热情,我们的内心会无比欣慰。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潜力和志趣,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宿愿。校园的课间也会因此充满活力与欢乐,课堂也会因此充满生气和灵动;而学生也会爱校园,爱老师,更热爱生活。
(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必须是一个人根植心底的品质,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一善染心,万劫不朽。它是一种真善美和优秀精神的坐标,是感恩的前提。
从感恩做起,提升“好人”品格。感恩父母,不是简单地为父母买一件礼物,不是在他人面前豪言壮语地承诺,更不是在公众场合气势磅礴地宣言。而是和父母心平气和地如朋友般地促膝交谈,是随时想起父母都能让人感觉温暖的情怀,更是一种能给予你智慧与爱的能量。
感恩老师,不是给予老师优美华丽的虚言夸赞,而是尊重、信任自己的老师,并和老师能够较为融洽、和谐地相处。少一点敌对,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抵触,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问候。让课堂和校园如同平静而纯净的湖面一样,荡起鱼儿跳跃的涟漪,生动而清静,活泼而高雅。
感恩朋友,做一个简单的有情、有意之人。让自己生活在温暖的帮扶和关爱当中。让生命的灵魂时常因为感动和幸福而更加热爱生活,喜欢自己。做一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人。用一颗透彻的心去换取真诚与友善,内心深处求得一份美好的踏实。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相信助人者必能得人之福。
感恩是“优秀人格”的基础。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以平常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磨难,并随时拥有一份快乐。
(四)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冰心言:“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何为修养?修养包含品质修养和读书修养两个方面。品质是“好人”的根基,修养则是“好人”的高标准。品质与读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有优秀的品质的人,可以成为好人;具有优秀品质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就可以成为好人之上的好人,即国家的栋梁之材。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正是此吗?
想让学生变聪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大量地阅读,阅读优秀著作。读书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读书可以增智、宽心、陶冶心灵。而读书对于学生的益处,又何止这些? 被书籍熏陶的学生,也是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冒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所以,阅读可以让智慧晋级,还可以让品质提升,让思想超越;让普通转为优秀,让平庸转为平凡;让灵魂脱俗,让生命超越。这难道不是“好人教育”的最高追求吗? 当你以师者的身份走进校园后,担当起班主任的职责,生命之舟也将起航,驶向璀璨的教育明天。这是神圣的航行,是伟大的航行,是有关无数家庭幸福的航行,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航行——这仅是伟大而响亮的口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践行“好人教育”的理念呢?
二、实践思考谈
有心而无痕,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有心无痕,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雪落春泥,悄然融透;虽无痕,却有心有意;因无痕,教育留下的作用更有痕、更有恒。
像李少东老师那样,每天都能坚持拾捡校园的垃圾,无论刮风下雨;像孟老师那样,谨慎、细心地爱护学校的每一份公物,一丝不苟;像魏新民老师那样,爱读书,爱学生,爱教育事业,敬业执着……惠中有太多具有优秀品质的“好教师”。作为年轻教师,只需要接好惠中教育的接力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一)说真话。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交流与倾听开始的。一个善于和学生交流的老师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一定能在欣赏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能正确看待学生的缺点;一定会倾听到学生真诚的心声。“说真话”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教育品质,即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家人一样,真心相对,不言假,不做作。
(二)做真事。倘若对学生耀武扬威地恐吓,气愤无奈地斥责,苦口婆心地说教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那么,就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劳动,一起读书,一起唱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理解、接纳、宽容学生。“蹲下身”,帮学生整理好课桌上的书籍,帮学生捡起地上掉着的笔,甚至帮学生倒杯热水。换言之,为学生做好一切服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可谓“细节决定成败”,“耐心促成成功”。
(三)捧真心。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自省,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有人说,爱是教育的起始。其实,爱到最后方是爱。当我们以教育的名义开始,并能对学生产生持久的爱,才是爱的教育的成功。
若要从事一辈子的教育事业,那么就对工作多一份真心;若一辈子都要面对学生,那么就对学生多一份真情;若对“好人教育”理念有一点思考和感悟,那么,就多做一份真事。
真心珍惜。
教师时常习惯抱怨:现在的学生怎么一点理想都没有?
教师时常哀怨惆怅:怎么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陪同着自己的学生,常年奔走在以考试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教育大道上,忙忙碌碌,焦虑紧张,久而久之,疲惫了身心,迷失了方向。
2014年7月26日,全国优秀校长论坛在惠安中学成功举行。当每世英校长“好人教育”的思想荡漾在整个大厅的上空时,会场一片寂静,雷鸣般的掌声随即响起。在由衷的掌声中,我的心灵似乎瞬间凝结,似乎瞬间顿悟。“好人教育”,多么朴实而耐人咀嚼的字眼;多么朴素而清澈见底的理念。每校长响亮而生动的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好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字一句道出了每校长对惠中教育的美好愿景的设想,对于惠中学子的殷切期盼,甚至对于教育未来的希望。
一、好人素养谈
且用梁晓声的四句话表达自己对“好人”的思考和理解。
(一)无需提醒的自觉
惠中校园的教学区永远穿梭着忙忙碌碌爱岗敬业的身影;办公室里永远是教师或认真伏案备课或相互热烈研讨的情景;班主任例会上永远传达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有思想的声音。这一切透射的是惠中教育的优良传统,惠中人的心永远牵挂着自己的学生。
走在红石砖铺设的校园里,遥望图书馆前的广场,宽大挺立的石头上镌刻着的“慎独”二字,在阳光的映衬下,耀眼醒目。它若清晨里夺目的朝阳,启迪着我们,感召着我们,更提醒着我们。
“慎独”,即是自律,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情长久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那自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甚至一种境界。倘若我们每一天的行为都是一种自律行为,那么,我们何须会因为制度的苛刻而抵触烦扰,又怎会整天为学生繁琐的杂事而苦闷忧虑。
那么,“慎独”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是自觉。自觉是心灵深处潜意识的道德行为。做一件事情,如同我们吃饭穿衣一样简单自然。自觉捡起校园里的一片垃圾,自觉摆放好“诚信驿站”的书籍,自觉向老师打声招呼,自觉地按时起床,自觉地遵守纪律,等等。若学生都是一种自觉行为,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自觉心是进步之母,是“好人”成功的源动力。
(二)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毕达哥拉斯曾说过:“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注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育的环境中都能展示自己的乐趣和才能。但看看我们的学生,除了消弱的身影,憔悴疲惫的面庞,还能看到学生有什么兴趣爱好。而那些有特长爱好的学生似乎又失去了对学习的乐趣。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是广泛益身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培养积极、健康,有思想、有智慧、有热情的社会人吗?
“好学生”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一个只会学习的学生,总让人感觉缺乏一点灵性;一个因为学习而放弃爱好的学生,总让人感觉有点遗憾;一个活蹦乱跳但又厌倦学习的学生,总让人感觉有点缺乏责任心。换言之,一个学生既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对生活广泛的爱好和热情,我们的内心会无比欣慰。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引导和培养,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潜力和志趣,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宿愿。校园的课间也会因此充满活力与欢乐,课堂也会因此充满生气和灵动;而学生也会爱校园,爱老师,更热爱生活。
(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必须是一个人根植心底的品质,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一善染心,万劫不朽。它是一种真善美和优秀精神的坐标,是感恩的前提。
从感恩做起,提升“好人”品格。感恩父母,不是简单地为父母买一件礼物,不是在他人面前豪言壮语地承诺,更不是在公众场合气势磅礴地宣言。而是和父母心平气和地如朋友般地促膝交谈,是随时想起父母都能让人感觉温暖的情怀,更是一种能给予你智慧与爱的能量。
感恩老师,不是给予老师优美华丽的虚言夸赞,而是尊重、信任自己的老师,并和老师能够较为融洽、和谐地相处。少一点敌对,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抵触,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抱怨,多一点问候。让课堂和校园如同平静而纯净的湖面一样,荡起鱼儿跳跃的涟漪,生动而清静,活泼而高雅。
感恩朋友,做一个简单的有情、有意之人。让自己生活在温暖的帮扶和关爱当中。让生命的灵魂时常因为感动和幸福而更加热爱生活,喜欢自己。做一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人。用一颗透彻的心去换取真诚与友善,内心深处求得一份美好的踏实。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相信助人者必能得人之福。
感恩是“优秀人格”的基础。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以平常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切挫折和磨难,并随时拥有一份快乐。
(四)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冰心言:“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何为修养?修养包含品质修养和读书修养两个方面。品质是“好人”的根基,修养则是“好人”的高标准。品质与读书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具有优秀的品质的人,可以成为好人;具有优秀品质且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就可以成为好人之上的好人,即国家的栋梁之材。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正是此吗?
想让学生变聪明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大量地阅读,阅读优秀著作。读书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读书可以增智、宽心、陶冶心灵。而读书对于学生的益处,又何止这些? 被书籍熏陶的学生,也是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冒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所以,阅读可以让智慧晋级,还可以让品质提升,让思想超越;让普通转为优秀,让平庸转为平凡;让灵魂脱俗,让生命超越。这难道不是“好人教育”的最高追求吗? 当你以师者的身份走进校园后,担当起班主任的职责,生命之舟也将起航,驶向璀璨的教育明天。这是神圣的航行,是伟大的航行,是有关无数家庭幸福的航行,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航行——这仅是伟大而响亮的口号。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践行“好人教育”的理念呢?
二、实践思考谈
有心而无痕,是教育最美妙的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还说:“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目的在学生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有心无痕,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似雪落春泥,悄然融透;虽无痕,却有心有意;因无痕,教育留下的作用更有痕、更有恒。
像李少东老师那样,每天都能坚持拾捡校园的垃圾,无论刮风下雨;像孟老师那样,谨慎、细心地爱护学校的每一份公物,一丝不苟;像魏新民老师那样,爱读书,爱学生,爱教育事业,敬业执着……惠中有太多具有优秀品质的“好教师”。作为年轻教师,只需要接好惠中教育的接力棒,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一)说真话。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交流与倾听开始的。一个善于和学生交流的老师一定善于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一定能在欣赏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能正确看待学生的缺点;一定会倾听到学生真诚的心声。“说真话”折射出一个教师的教育品质,即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家人一样,真心相对,不言假,不做作。
(二)做真事。倘若对学生耀武扬威地恐吓,气愤无奈地斥责,苦口婆心地说教只能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那么,就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劳动,一起读书,一起唱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理解、接纳、宽容学生。“蹲下身”,帮学生整理好课桌上的书籍,帮学生捡起地上掉着的笔,甚至帮学生倒杯热水。换言之,为学生做好一切服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他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可谓“细节决定成败”,“耐心促成成功”。
(三)捧真心。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自省,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有人说,爱是教育的起始。其实,爱到最后方是爱。当我们以教育的名义开始,并能对学生产生持久的爱,才是爱的教育的成功。
若要从事一辈子的教育事业,那么就对工作多一份真心;若一辈子都要面对学生,那么就对学生多一份真情;若对“好人教育”理念有一点思考和感悟,那么,就多做一份真事。
真心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