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它的重要性,“上好每一节课”是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要通过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组织课堂的能力,包括長期的技术功底,也包括短期的教学准备。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同时明确自身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以课堂教学的开展作为重中之重。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特殊的软、硬件要求,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开展几乎全部都要在课堂上完成。因而如何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
学科特点要求我们以过硬的教育教学功底为根基,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环节,具备过关的技术,利用好软、硬件环境,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步提高。因而,积累于我们而言绝不是单方面的。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稳扎稳打的“技术”功底
“技术”二字不仅指动手做,南师大李艺教授把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内容分为三层:动手的技术;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与规划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与价值①。教师对技术知识不仅要熟练运用,而且必须吃透,才能够对这三个层次进行合理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动手做的技术”,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够有底气地、流畅地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做”是教学内容的实质,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做。所谓“会”,就是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独立实现完整的操作过程,“依葫芦画瓢”显然不是正确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学会方法、步骤并实践,即掌握“技术”的第二个层面。
能不能让学生在实现操作的同时体会到该技术的思想和价值,我认为主要要看老师的功力有多深,想要在教学中凸显“为何做的技术”需要老师做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例如我在讲“Photoshop水墨中国风”一课时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节课由央视正在热播的一则水墨广告开始,在引入课题的同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宣传效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技术的现实意义。在讲解操作点时,每一个步骤都由水墨画的特点引出,比如用水墨画的颜色特点得出“去色”的需求,再讲解Photoshop中去色的操作;由边缘晕染的特点得出“描边”的需求,进而讲解滤镜中的“影印”操作,步骤有序,逻辑清晰,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如何做”。
课改后的高中教材内容涉及文字、表格加工、多媒体加工,以及数据库等多类软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全面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并珍惜每一次进修、培训、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学习,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
二、成熟的课堂掌控能力
直到真正走进课堂,我才意识到教信息技术有多“忙碌”。在课堂上,要用脑、用嘴、用手、用眼,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学生的反应,自己的教师机、服务器,还要随时应对几十台学生机的问题。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忙个手忙脚乱。所以,必须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以清楚正确地处理好课堂上的各项事宜。
一个优秀的老师在课堂45分钟里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随即进入,想收的时候收,想放的时候放,流畅地综合利用所有课堂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大学时的一些课程已经有模拟课堂活动,从一次次的模拟课堂考核,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课堂掌控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从实习的时候开始,就在拼命朝这个方向努力。
三、围绕一堂课的短时间积累让教学“高效率”
通过长期积累达到了前面两个要求,我想就已经具备了实现优质课堂的功力了。但要上好任何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每节课前的短时间积累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这堂课的精彩程度和教学效果。这个短期积累的过程,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我认为首先要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材,在学生之前从学生的视角探明思路,分析解答问题,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其次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清楚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哪些知识点,到什么程度;再次,明确重、难点,以确定每一部分知识讲解的深度与分配的时间。
2.对于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把握。
教学目标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已经明确了,重、难点也就自然显现了。这时要梳理教学思路,编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思考每一块教学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设计。如“初识Excel”一课,教学内容为Excel的各种基本操作,需要注意的是Excel操作中一些极容易出错的小点,如设置边框的步骤、修改单元格的数据类型等。整节课以操作知识为主,我梳理了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主体教学;而容易出问题的点用“问题驱动”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上课不是“背稿”,课前也需要“定稿”。
合格的老师不能“背稿”,上课是一种交流,没有学生喜欢讲课像放录音的老师。好的老师是课堂的主持人,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但是,在我看来给课堂“定稿”非常重要。每一个知识点怎么讲,问题怎么问,讲多长时间,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疑问,等等,都需要提前想清楚。同一个年级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发现后面上课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都比前面要好,这是因为上过一两遍后,对上课内容和课上学生的反应等都能做到心里有数。那么,如果通过定稿的过程,反复设想实际上课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则课堂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这是我真正走进课堂之后才逐渐体会到的。它不仅需要严格的自我要求和长期积累,而且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即将到来的45分钟。作为年轻教师,我更是深知自己各方面的不成熟。我会一直抱着自我提升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带着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走进每一堂课。
注释:
①理论来自于南京市2011年暑期网络培训李艺教授的电子学件.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以课堂教学的开展作为重中之重。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课堂教学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特殊的软、硬件要求,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开展几乎全部都要在课堂上完成。因而如何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
学科特点要求我们以过硬的教育教学功底为根基,设计合理高效的教学环节,具备过关的技术,利用好软、硬件环境,如此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同步提高。因而,积累于我们而言绝不是单方面的。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稳扎稳打的“技术”功底
“技术”二字不仅指动手做,南师大李艺教授把信息技术课的技术内容分为三层:动手的技术;如何做的技术,即设计与规划的技术;为何做的技术,即技术的思想与价值①。教师对技术知识不仅要熟练运用,而且必须吃透,才能够对这三个层次进行合理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动手做的技术”,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能,才能够有底气地、流畅地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做”是教学内容的实质,作为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做。所谓“会”,就是在思路清晰的基础上独立实现完整的操作过程,“依葫芦画瓢”显然不是正确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学会方法、步骤并实践,即掌握“技术”的第二个层面。
能不能让学生在实现操作的同时体会到该技术的思想和价值,我认为主要要看老师的功力有多深,想要在教学中凸显“为何做的技术”需要老师做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例如我在讲“Photoshop水墨中国风”一课时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目的:这节课由央视正在热播的一则水墨广告开始,在引入课题的同时,震撼的视觉效果和强大的宣传效果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技术的现实意义。在讲解操作点时,每一个步骤都由水墨画的特点引出,比如用水墨画的颜色特点得出“去色”的需求,再讲解Photoshop中去色的操作;由边缘晕染的特点得出“描边”的需求,进而讲解滤镜中的“影印”操作,步骤有序,逻辑清晰,学生在趣味中掌握“如何做”。
课改后的高中教材内容涉及文字、表格加工、多媒体加工,以及数据库等多类软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全面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并珍惜每一次进修、培训、教研活动的机会积极学习,努力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
二、成熟的课堂掌控能力
直到真正走进课堂,我才意识到教信息技术有多“忙碌”。在课堂上,要用脑、用嘴、用手、用眼,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学生的反应,自己的教师机、服务器,还要随时应对几十台学生机的问题。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总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忙个手忙脚乱。所以,必须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掌控能力,以清楚正确地处理好课堂上的各项事宜。
一个优秀的老师在课堂45分钟里能够做到得心应手,随即进入,想收的时候收,想放的时候放,流畅地综合利用所有课堂资源优化教学效果。大学时的一些课程已经有模拟课堂活动,从一次次的模拟课堂考核,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课堂掌控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从实习的时候开始,就在拼命朝这个方向努力。
三、围绕一堂课的短时间积累让教学“高效率”
通过长期积累达到了前面两个要求,我想就已经具备了实现优质课堂的功力了。但要上好任何一堂课,课前的准备尤其重要。每节课前的短时间积累是否到位,直接决定这堂课的精彩程度和教学效果。这个短期积累的过程,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我认为首先要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材,在学生之前从学生的视角探明思路,分析解答问题,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其次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想清楚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想让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哪些知识点,到什么程度;再次,明确重、难点,以确定每一部分知识讲解的深度与分配的时间。
2.对于教学内容的梳理和把握。
教学目标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已经明确了,重、难点也就自然显现了。这时要梳理教学思路,编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思考每一块教学内容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设计。如“初识Excel”一课,教学内容为Excel的各种基本操作,需要注意的是Excel操作中一些极容易出错的小点,如设置边框的步骤、修改单元格的数据类型等。整节课以操作知识为主,我梳理了教学内容,设计了四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主体教学;而容易出问题的点用“问题驱动”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上课不是“背稿”,课前也需要“定稿”。
合格的老师不能“背稿”,上课是一种交流,没有学生喜欢讲课像放录音的老师。好的老师是课堂的主持人,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但是,在我看来给课堂“定稿”非常重要。每一个知识点怎么讲,问题怎么问,讲多长时间,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疑问,等等,都需要提前想清楚。同一个年级的几个班上课时,我发现后面上课的班级的课堂教学效果都比前面要好,这是因为上过一两遍后,对上课内容和课上学生的反应等都能做到心里有数。那么,如果通过定稿的过程,反复设想实际上课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则课堂教学质量肯定会有所提高。
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这是我真正走进课堂之后才逐渐体会到的。它不仅需要严格的自我要求和长期积累,而且需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即将到来的45分钟。作为年轻教师,我更是深知自己各方面的不成熟。我会一直抱着自我提升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培训、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带着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心态走进每一堂课。
注释:
①理论来自于南京市2011年暑期网络培训李艺教授的电子学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