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地段的各项技术资料和安全措施,对施工地段的各项技术资料进行现场调查,结合段制定的《施工组织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安全技术细化措施》。
关键词:站支线道岔 地震灾害 施工技术 分析
根据成铁财[2010]154号《关于下达2010年地震灾害复旧支出预算的通知》。以及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5.12”地震玉屏站-半边街站站支线更换再用道岔复旧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我们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建设,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卡控,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狠抓质量卡控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保证了沪昆线的正常运行。
1 设备状况及工程概况
1.1 设备状况 受“5.12”地震影响,我段管内沪昆线玉屏-半边街站共18组(其中镇远站16号道岔为43kg/m钢轨,其余均为50kg/m钢轨)到发线道岔钢轨伤损、枕木失效严重,不能保证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1.2 工程概况 根据路局下达复旧计划安排,我段需成组更换沪昆线玉屏-半边街站共18组再用道岔。该项灾害复旧工程实施后,将既有P50或P43道岔成组更换为P60木枕道岔,道岔绝缘接头采用复合胶结夹板进行胶结,提升了设备质量,确保了道岔框架的稳定性。
1.3 施工重点:换岔轨料的组织(装、运、卸);道岔岔排预铺;岔排准备工作;慢行时段既有道岔的准备工作;既有道岔的拆除;岔排纵移落排就位;道岔整理工作;钢轨无孔夹紧装置的安设巡养。
1.4 施工难点:根据路局运输计划安排,玉屏-半边街站换岔施工封锁点,给点180分钟(含电务调试30分钟)。换道岔作业要严格按照工序节点控制道岔落排、连接,为电务、供电调试给足时间。
2 施工条件和技术标准
2.1 施工作业条件执行现行的《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成铁运[2008]780#文件附件11之规定。即施工当日封锁前1小时限速25Km/h,封锁开通后,道岔直曲股首列限速15Km/h,2小时内25Km/h,其后恢复正常速度。
2.2 按国家、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成都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等设备养护技术标准。
2.3 严格按《关于做好2010年线路大修、复旧重点工作的通知》(工函〔2010〕48号)之规定执行。
3 材料供应方案及旧料处置及管理
3.1 提前两个月进行施工前的技术调查、核对现场,按技术标准提出换岔所需材料:道岔型号(类型、开向)、岔枕、过渡钢轨、连接零配件等。
3.2 根据现场调查,及时与材料科对接,选配再用材料,要求材料科于更换前一个星期运输到位,以便岔排预铺。
3.3 更换下的旧枕、旧轨,及时堆码,道岔零配件当天推运至工区库房,当天不能收集的,确保材料不侵限,要派人现场看守,于次日回收堆码,并报材料科及时回收。
3.4 施工配合
3.4.1 运输部门和车务段:①为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换岔施工任务,请按施工条件安排施工封锁点和施工慢行。②因任务重,时间紧、各站之间的材料转运及转场搬迁较频繁,请运输部门对轨道车的运行提供条件。③开通所有涉及换岔施工站的长大笨重货物办理业务。④尽量将施工封锁点安排在白天,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⑤为加强施工的顺利进行,由车务部门牵头召开换岔施工退班会,总结当天施工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明确下次施工及配合内容,形成会议纪要,界定责任单位。
3.4.2 电务、供电、铁通公司等设备单位:①施工前,请各设备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调查,准确标示出道岔区施工作业区域各类电缆及隐蔽设施的位置、深度和走向,并相互签认。②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到现场配合施工、监护设备,做好保护措施,开通前及时恢复设备,并携带易损材料工具,处理突发事件。③电务段在施工提前安排好足够数量的转辙机;④供电段安排配合人员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检测,视情况调整接触网参数。
4 施工作业及安全卡控措施
4.1 封锁点前准备作业
4.1.1 驻站防护员慢行点前按规定时间到达车站运转室,根据施工作业内容、影响行车设备使用范围及日班计划,按有关规定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运统46 上进行登记。接到施工命令后,立即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
4.1.2 封锁点前2小时所有职工及劳务工到位,进行现场分工和安全及技术交底,清理施工机、料、具,作好施工准备工作,现场确定股道行车情况和避车办法,设置好防护,拉好警戒线。
4.1.3 施工前现场排障作业,在不影响运输时,协助配合单位拆除或降低信号机、电务配线箱、通信座等障碍物。
4.2 封锁点前1小时限速25Km/h准备作业 工地防护员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中对施工防护的规定和调度命令范围,设置施工移动减速信号防护,邻线按行车速度等级设置作业标防护。
①设置慢行牌和防护。②挖除旧岔多余道碴;③既有道岔内部分扣件(隔一拆一),更换连接轨扣件或垫板(隔一换一)。④龙口钢轨及走行轨准备到位。⑤占线推移岔排大致就位。⑥轨排行径途中行车设备的保护工作。
4.3 封锁点内作业 驻站联络员办理封锁登记手续。防护员设好防护后,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施工负责人确认准确无误后,下达开始施工的命令。
①拆除旧道岔:在电务人员作好有关准备和保护性措施后,进行旧岔拆除。由岔跟向岔前顺序拆除。②清筛道床石渣至设计深度。③整平路基面,回填袋装碴,同时扒平并夯实道床。④铺道岔纵移走行轨:扒平夯实道床后,紧接着铺道岔纵移走行轨。⑤起、落岔排时所有起岔机要同时起、落。⑥纵移岔排就位。⑦岔排下落就位、联接岔前后连接轨。⑧回填补充道碴,起拨捣固找平道岔。⑨检查开通线路:对道岔进行了全面起、拨、捣固、补砟整道后,全面检查各部几何尺寸、零配件紧固情况、机具、材料是否侵限等;线路开通检查记录本必须有检查人员、施工负责人签认。⑩驻站防护员按施工负责人的指令,申请开通封锁区线路。调度命令下达后,可命令撤除移动停车防护,设置慢行防护。电务进行连锁实验。
4.4 封锁点后2小时25Km/h慢行作业。
①施工负责人根据调度命令的要求,通知防护人员撤除封锁施工防护,设置慢行施工防护。②线路开通后,继续使用手提式电镐(直捣机)等设备对施工质量薄弱地段进行强化捣固、重点保养,确保达到提速条件。③回收旧料,对换下的旧料按规定堆码。④施工负责人组织各项目负责人,全面验收当日各施工项目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及进度的完成情况,对未达到标准的处所进行整治。⑤当道岔达到正常放行列车条件后恢复其正常速度。
4.5 换岔后续工作 ①次日对道岔及岔区进行加强养护,即进行重点起道、捣固及几何尺寸、联结零配件、扣压力等整理工作。②整理道床,刷新标志及标记。
4.6 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和道岔交验
4.6.1 道岔各部几何尺寸标准:
轨距:轨距误差+3、-2,在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不得超过1mm,并注意各部轨距递减率不得超过1‰。护轨平直段工作边至辙叉心工作边不得小于1391mm(查照间隔),护轨平直段工作边至翼轨工作边不得大于1348mm(护背距离)。
水平:误差4mm;导曲线无反超高。
三角坑:误差4mm,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高低:用10m弦量误差不得超过4mm。
方向: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及附带曲线的线路方向要良好。直股目视直顺,用10m弦量误差不得超过4mm。曲线圆度检查包括两项:一是导曲线支距误差2mm;二是曲线正矢用10m弦量,连续差不得超过2mm。
4.6.2 线路交验 成组更换新道岔应按设计文件及《修规》第6.4.2条《更换新道岔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站区更换道岔全部恢复常速后,由施工单位自验,再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初验并有记录,及时向铁路局提请验收。路局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和设备接管单位设计文件及《修规》第6.4.2条《更换新道岔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5 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措施
5.1 安全保证措施 ①成组更换道岔施工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学习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担任的施工项目,由安全负责人组织职工《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讲清人身、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参加施工的民工由安全调度科组织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道作业。②施工负责人根据现场股道行车情况,制定当天施工地段封锁前、封锁中和封锁后的防护办法和避车办法,确定警戒线位置。③坚持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讲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要执行安全规则,遵守纪律;施工后要开总结会,总结当天的安全和质量情况,现场劳动纪律遵守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不留隐患。④施工单位要提前3天填写配合施工通知单,双方签认后方可进行施工。⑤严格执行“一事一令”,认真贯彻执行施工地段“列车放行条件”和“七防”卡死制度,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⑥严格执行铁运〔2006〕177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成都铁路局成铁运[2008]780号发部的《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⑦既有线施工做到“八不准”、“四到位”。“八不准”即:施工计划未经审批,不准施工;没按规定签定施工安全协议书,不准施工;没有合格的施工负责人不准施工;没有经过培训,并考试(核)合格的人员不准施工;没有准备好必须,充分的施工料具不准施工;不登记要点不准施工;配合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没有制定安全应急措施不准施工。“四到位”即: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职务到位。⑧安全负责人加强安全情况的监督工作,现场督查安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制止和通知施工负责人立即纠正。
5.2 质量保证措施 ①做好施工调查,结合施工任务完善施工方案。②施工中要坚持作业“三检制”(施工前检查准备情况;施工中检查执行情况;施工后检查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施工负责人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台账(工程日志、月、旬计划完成情况、每组道岔的质量检查记录、技术资料等)。④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技术业务,根据施工设计文件进行技术交底。⑤质量要严格按照大修验收标准执行。
5.3 进度保证措施 ①根据施工进度,施工负责人要提前7天报材料计划,材料于施工前4天到位,以便岔排预铺。②联合相关配合单位现场确定施工影响行车设备,提前3天填写施工配合并签认,作好拆移准备。③做好施工机具、劳动力准备、运输计划安排、后勤保障等。
6 应急预案
6.1 当发生故障影响行车(岔排侵限)时,施工负责人必须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要求设置防护,并尽快指挥人员进行处理。
6.2 当确认不能在封锁点内开通线路时,要通知驻站防护员,向行调说明情况,请求延时,施工负责要组织全部劳动力,尽快开通线路,减少施工延时。
7 结束语
①由于成组更换站支线道岔一般是在线路封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按时开通线路保证通车和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确保施工中不延时;二是施工中要确保人身和设备的绝对安全。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做好全面检查,制定详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措施,并严格实施。②要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调查工作。要认真核对现场,确保按技术标准提出换岔所需道岔型号(类型、开向)、岔枕、过渡钢轨、连接零配件等。
关键词:站支线道岔 地震灾害 施工技术 分析
根据成铁财[2010]154号《关于下达2010年地震灾害复旧支出预算的通知》。以及成都铁路局凯里工务段《“5.12”地震玉屏站-半边街站站支线更换再用道岔复旧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我们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开展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建设,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卡控,促进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施工过程中狠抓质量卡控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保证了沪昆线的正常运行。
1 设备状况及工程概况
1.1 设备状况 受“5.12”地震影响,我段管内沪昆线玉屏-半边街站共18组(其中镇远站16号道岔为43kg/m钢轨,其余均为50kg/m钢轨)到发线道岔钢轨伤损、枕木失效严重,不能保证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
1.2 工程概况 根据路局下达复旧计划安排,我段需成组更换沪昆线玉屏-半边街站共18组再用道岔。该项灾害复旧工程实施后,将既有P50或P43道岔成组更换为P60木枕道岔,道岔绝缘接头采用复合胶结夹板进行胶结,提升了设备质量,确保了道岔框架的稳定性。
1.3 施工重点:换岔轨料的组织(装、运、卸);道岔岔排预铺;岔排准备工作;慢行时段既有道岔的准备工作;既有道岔的拆除;岔排纵移落排就位;道岔整理工作;钢轨无孔夹紧装置的安设巡养。
1.4 施工难点:根据路局运输计划安排,玉屏-半边街站换岔施工封锁点,给点180分钟(含电务调试30分钟)。换道岔作业要严格按照工序节点控制道岔落排、连接,为电务、供电调试给足时间。
2 施工条件和技术标准
2.1 施工作业条件执行现行的《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成铁运[2008]780#文件附件11之规定。即施工当日封锁前1小时限速25Km/h,封锁开通后,道岔直曲股首列限速15Km/h,2小时内25Km/h,其后恢复正常速度。
2.2 按国家、铁道部关于安全生产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成都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等设备养护技术标准。
2.3 严格按《关于做好2010年线路大修、复旧重点工作的通知》(工函〔2010〕48号)之规定执行。
3 材料供应方案及旧料处置及管理
3.1 提前两个月进行施工前的技术调查、核对现场,按技术标准提出换岔所需材料:道岔型号(类型、开向)、岔枕、过渡钢轨、连接零配件等。
3.2 根据现场调查,及时与材料科对接,选配再用材料,要求材料科于更换前一个星期运输到位,以便岔排预铺。
3.3 更换下的旧枕、旧轨,及时堆码,道岔零配件当天推运至工区库房,当天不能收集的,确保材料不侵限,要派人现场看守,于次日回收堆码,并报材料科及时回收。
3.4 施工配合
3.4.1 运输部门和车务段:①为确保安全顺利地完成换岔施工任务,请按施工条件安排施工封锁点和施工慢行。②因任务重,时间紧、各站之间的材料转运及转场搬迁较频繁,请运输部门对轨道车的运行提供条件。③开通所有涉及换岔施工站的长大笨重货物办理业务。④尽量将施工封锁点安排在白天,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⑤为加强施工的顺利进行,由车务部门牵头召开换岔施工退班会,总结当天施工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明确下次施工及配合内容,形成会议纪要,界定责任单位。
3.4.2 电务、供电、铁通公司等设备单位:①施工前,请各设备管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调查,准确标示出道岔区施工作业区域各类电缆及隐蔽设施的位置、深度和走向,并相互签认。②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到现场配合施工、监护设备,做好保护措施,开通前及时恢复设备,并携带易损材料工具,处理突发事件。③电务段在施工提前安排好足够数量的转辙机;④供电段安排配合人员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检测,视情况调整接触网参数。
4 施工作业及安全卡控措施
4.1 封锁点前准备作业
4.1.1 驻站防护员慢行点前按规定时间到达车站运转室,根据施工作业内容、影响行车设备使用范围及日班计划,按有关规定在《行车设备施工登记薄》-运统46 上进行登记。接到施工命令后,立即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
4.1.2 封锁点前2小时所有职工及劳务工到位,进行现场分工和安全及技术交底,清理施工机、料、具,作好施工准备工作,现场确定股道行车情况和避车办法,设置好防护,拉好警戒线。
4.1.3 施工前现场排障作业,在不影响运输时,协助配合单位拆除或降低信号机、电务配线箱、通信座等障碍物。
4.2 封锁点前1小时限速25Km/h准备作业 工地防护员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中对施工防护的规定和调度命令范围,设置施工移动减速信号防护,邻线按行车速度等级设置作业标防护。
①设置慢行牌和防护。②挖除旧岔多余道碴;③既有道岔内部分扣件(隔一拆一),更换连接轨扣件或垫板(隔一换一)。④龙口钢轨及走行轨准备到位。⑤占线推移岔排大致就位。⑥轨排行径途中行车设备的保护工作。
4.3 封锁点内作业 驻站联络员办理封锁登记手续。防护员设好防护后,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报告。施工负责人确认准确无误后,下达开始施工的命令。
①拆除旧道岔:在电务人员作好有关准备和保护性措施后,进行旧岔拆除。由岔跟向岔前顺序拆除。②清筛道床石渣至设计深度。③整平路基面,回填袋装碴,同时扒平并夯实道床。④铺道岔纵移走行轨:扒平夯实道床后,紧接着铺道岔纵移走行轨。⑤起、落岔排时所有起岔机要同时起、落。⑥纵移岔排就位。⑦岔排下落就位、联接岔前后连接轨。⑧回填补充道碴,起拨捣固找平道岔。⑨检查开通线路:对道岔进行了全面起、拨、捣固、补砟整道后,全面检查各部几何尺寸、零配件紧固情况、机具、材料是否侵限等;线路开通检查记录本必须有检查人员、施工负责人签认。⑩驻站防护员按施工负责人的指令,申请开通封锁区线路。调度命令下达后,可命令撤除移动停车防护,设置慢行防护。电务进行连锁实验。
4.4 封锁点后2小时25Km/h慢行作业。
①施工负责人根据调度命令的要求,通知防护人员撤除封锁施工防护,设置慢行施工防护。②线路开通后,继续使用手提式电镐(直捣机)等设备对施工质量薄弱地段进行强化捣固、重点保养,确保达到提速条件。③回收旧料,对换下的旧料按规定堆码。④施工负责人组织各项目负责人,全面验收当日各施工项目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及进度的完成情况,对未达到标准的处所进行整治。⑤当道岔达到正常放行列车条件后恢复其正常速度。
4.5 换岔后续工作 ①次日对道岔及岔区进行加强养护,即进行重点起道、捣固及几何尺寸、联结零配件、扣压力等整理工作。②整理道床,刷新标志及标记。
4.6 技术标准及质量要求和道岔交验
4.6.1 道岔各部几何尺寸标准:
轨距:轨距误差+3、-2,在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不得超过1mm,并注意各部轨距递减率不得超过1‰。护轨平直段工作边至辙叉心工作边不得小于1391mm(查照间隔),护轨平直段工作边至翼轨工作边不得大于1348mm(护背距离)。
水平:误差4mm;导曲线无反超高。
三角坑:误差4mm,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高低:用10m弦量误差不得超过4mm。
方向:道岔前后各50m范围及附带曲线的线路方向要良好。直股目视直顺,用10m弦量误差不得超过4mm。曲线圆度检查包括两项:一是导曲线支距误差2mm;二是曲线正矢用10m弦量,连续差不得超过2mm。
4.6.2 线路交验 成组更换新道岔应按设计文件及《修规》第6.4.2条《更换新道岔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站区更换道岔全部恢复常速后,由施工单位自验,再与设备管理单位共同初验并有记录,及时向铁路局提请验收。路局应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和设备接管单位设计文件及《修规》第6.4.2条《更换新道岔验收标准》进行验收。
5 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的措施
5.1 安全保证措施 ①成组更换道岔施工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学习制度化、经常化,结合担任的施工项目,由安全负责人组织职工《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讲清人身、行车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参加施工的民工由安全调度科组织学习,并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道作业。②施工负责人根据现场股道行车情况,制定当天施工地段封锁前、封锁中和封锁后的防护办法和避车办法,确定警戒线位置。③坚持施工前施工负责人讲安全注意事项,施工要执行安全规则,遵守纪律;施工后要开总结会,总结当天的安全和质量情况,现场劳动纪律遵守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不留隐患。④施工单位要提前3天填写配合施工通知单,双方签认后方可进行施工。⑤严格执行“一事一令”,认真贯彻执行施工地段“列车放行条件”和“七防”卡死制度,做到生产安全两不误。⑥严格执行铁运〔2006〕177号《铁路工务安全规则》、成都铁路局成铁运[2008]780号发部的《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⑦既有线施工做到“八不准”、“四到位”。“八不准”即:施工计划未经审批,不准施工;没按规定签定施工安全协议书,不准施工;没有合格的施工负责人不准施工;没有经过培训,并考试(核)合格的人员不准施工;没有准备好必须,充分的施工料具不准施工;不登记要点不准施工;配合人员不到位不准施工;没有制定安全应急措施不准施工。“四到位”即: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职务到位。⑧安全负责人加强安全情况的监督工作,现场督查安全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立即制止和通知施工负责人立即纠正。
5.2 质量保证措施 ①做好施工调查,结合施工任务完善施工方案。②施工中要坚持作业“三检制”(施工前检查准备情况;施工中检查执行情况;施工后检查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③施工负责人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台账(工程日志、月、旬计划完成情况、每组道岔的质量检查记录、技术资料等)。④开工前技术负责人要组织全体施工人员学习技术业务,根据施工设计文件进行技术交底。⑤质量要严格按照大修验收标准执行。
5.3 进度保证措施 ①根据施工进度,施工负责人要提前7天报材料计划,材料于施工前4天到位,以便岔排预铺。②联合相关配合单位现场确定施工影响行车设备,提前3天填写施工配合并签认,作好拆移准备。③做好施工机具、劳动力准备、运输计划安排、后勤保障等。
6 应急预案
6.1 当发生故障影响行车(岔排侵限)时,施工负责人必须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要求设置防护,并尽快指挥人员进行处理。
6.2 当确认不能在封锁点内开通线路时,要通知驻站防护员,向行调说明情况,请求延时,施工负责要组织全部劳动力,尽快开通线路,减少施工延时。
7 结束语
①由于成组更换站支线道岔一般是在线路封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按时开通线路保证通车和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确保施工中不延时;二是施工中要确保人身和设备的绝对安全。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做好全面检查,制定详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措施,并严格实施。②要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调查工作。要认真核对现场,确保按技术标准提出换岔所需道岔型号(类型、开向)、岔枕、过渡钢轨、连接零配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