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美术欣赏渗透在主题活动之中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是指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时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接受美学,是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美的事物及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即感知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一种艺术接受的过程。
  “主题活动”是指幼儿园课程组织与呈现方式之一,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较为完整的经验。在活动中贯穿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灵活性。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孩子的兴趣灵活地确定主题的内容,是一种既强调过程与结果,又强调经验与分享的活动。
  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欣赏活动渗透主题的意义在于,作为幼儿美术教育主要形式之一的美术欣赏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知活动,更是一种多感知通道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我们将美术欣赏活动渗透在幼儿主题活动之中,渗透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活动、游戏活动、课程等各个教育领域之中,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施。当幼儿持久地、多方面地获得美感,就会一次又一次产生对客观现实美好情感的体验,随着这种体验地不断深化,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打开幼儿自身的感知觉通道,而且能帮助幼儿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建立起初步的审美能力,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和创造力。
  一、探索美术欣赏与主题活动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预设与生成主题,幼儿参与制定
  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美术欣赏是根据主题的发展及幼儿当前需要安排内容,生成的美术欣赏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预设的美术欣赏。活动内容直接来源于孩子最喜欢、最想表达的内容,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支持、激发幼儿的极大兴趣,为此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在此之间,教师抓住时机把孩子收集的图片资料进行布置。例如:大班《青花瓷》主题墙,先让幼儿欣赏我国特有的一种瓷器,感受它独特的蓝白美,从中感受基本的点、线、面的构造,组织幼儿开展生成的创造性绘画——我设计的“江南布衣”、“油布伞”,并把设计好的主题墙饰布置好,同时把自己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青花瓶”“青花碗”展示出来。借助美术欣赏的手段,孩子们原有的经验得到了重组,再现和拓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体验到运用美术欣赏进行表达表现与合作成功的快乐。
  2.美术欣赏结合主题,适应幼儿年龄特点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合的内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创作的欲望,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小班的启蒙阶段内容是最不容易把握的,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够,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贫乏。因此,选择小班幼儿的作品需要直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独特的,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目光的作品。如:陶瓷、泥塑及《我爱我家》中欣赏美术绘本《我妈妈》、《我爸爸》。到了中班,根据《我们去旅行》主题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山水花鸟、风景静物、人物、动物等作品,这些作品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然中美的事物的留心,使其情感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到了大班,随着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的不断丰富,他们对一些抽象、夸张和想像性的作品更感兴趣,如:梵高的《星月夜》;马蒂斯的《蝸牛》、《忧愁的国王》。
  3.美术欣赏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应以游戏情景法来感染调动幼儿,如:情景表演、变魔术、看视频等有趣的游戏环境,更便于幼儿把想法表达出来。美术欣赏是视觉活动,离不开观察,引导幼儿观察回忆,从中抓住事物的特征,并把联想表现出来。通过欣赏中外名家作品、儿童优秀事物美术作品,引导幼儿产生感受、理解和发现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含义,激发他们大胆表现欲创新。
  二、美术欣赏在主题环境中的创设
  主题背景下幼儿美术欣赏活动以主题为线索,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美术欣赏为手段来培养幼儿的情感,使其乐于探究,敢于创造。美术欣赏活动环境创设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提高,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萌发,因此我们将美术欣赏扩展到区角活动之中,在孩子充分感知基础上,表达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如:《我的家乡》中,孩子通过众多的资料及丰富的亲身经历,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人文古迹、风味小吃等,采用美术区域活动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孩子在创造中很自信,体现观察的独到之处,带来了审美体验,教师的角色是为幼儿提供多渠道,更好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总之,主题环境下的美术欣赏是为幼儿发展而存在的,而不是为系统知识和技能传授而存在的,因此我们要关注整合多种组织形式、多种表现、多种方法,为幼儿探索,让幼儿围绕主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积累经验最多的内容来表达与表现,既满足幼儿共性的需要,又为幼儿个性化需求创设条件,促进幼儿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发展。
其他文献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学生怕习作,缺乏习作热情;缺乏自信,不愿与他人分享习作。同时,习作评价方式单一,基本以教师评语为主,教师批改习作耗时耗力,写评语常常写到“词穷”,却不一定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师生共评习作的活动——“我们的作文选”,旨在激发学生习作和评价的兴趣。  一、 活动意义  1.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兴趣是行为的导向。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
期刊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载体,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为集群中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集群的主体是企业,因此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集群本身,而应该转向
一、 正确流利,不拖沓,干净利落即自然  初读课文时,教师通常会把“正确、流利”细化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破句”等具体要求,并在教学中进行指导,但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的拖沓腔往往让正确、流利成为一种尴尬。最近聆听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形象而具体的朗读指导,使朗读教学真正走向自然。  师:(板书:滴水穿石的启示)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课题,读——  生:(齐读)滴、水、穿
期刊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将竞争优势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技术创新来实现在价值链上的攀升。与西方
【案例】  《会走路的树》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在一个春天的早晨,小鸟和驯鹿发生了什么故事?(教学中抓关键字词,感受小鸟和驯鹿相处的快乐,为第二部分的离别时的不舍做铺垫)  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小鸟看见了什么?  生:小鸟看见了一棵金色的小树走来走去。  师:是的,小鸟跟驯鹿相遇了,可是小鸟并不认识它,所以她怎样?  生:很好奇。  师:(映示:好奇)
期刊
[摘要]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兴趣的培养当做一种教学目标和手段,学生的体育兴趣在体育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中笔者探讨了当前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一些举措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举措,以期让学生的体育兴趣成为促使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内部动力,从而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使其去进行体育训练,从而取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环境的创设,如果说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话,那么,幼儿园的墙饰便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工程。它在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特有的教育作用。从事幼教工作10多年来,主墙饰、副墙饰,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算下来百次有余!在布置墙饰的这条成长路上,从最初六、七年的被动、无从下手、害怕、模仿别人到近三年的主动、有自己的想法、喜爱、被别人模仿,经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