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教学大纲颁布与实施的情况出发,概述了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体系构建与内容设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开设的国防教育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旨在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旨在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融合课、实践活动为体系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丰富国防教育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应用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以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总目标。
一、历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内容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非常重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在过去的30多年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主要是与国际、国内的形势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等不断变化和发展。1985年以来,经过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的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民兵训练大纲(草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怎样突出政治、三八作风、人民战争;军事技能训练:基本射训练、战术训练、防空教育、投弹训练、野营训练。教学形式:融入部队进行学习、训练。教学时数:180学时。198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毛泽东军事思想、我军宗旨、解放军简史、革命传统、作风纪律和形势政策教育、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军事技能训练: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军兵种知识、条令、技术、战术训练。教学形式: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到部队训练与在校训练,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由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训练。教学时数:100学时。199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国防史、现代国防、世界军事形式、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军事技能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解放军优良传统、轻武器射击、战术、军兵种知识、综合拉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10学时。2007年与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军事技能训练: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48学时。
比较各个年代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下,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教育内容上的临战性,以“提高警惕,准备打仗”为基本内容的形势战备教育。教学形式全部以融入部队为主;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确立和国家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国防和国防与军队、国防观念与战备观念等同起来,把国家受到的威胁仅仅看作来自军事方面的威胁,缺乏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全局上理解国防实质的自觉性。教育内容仅限于国内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形式也仅是一部分在部队,一部分在高校;三是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与国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相互之间不仅依赖共存,而且各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比较1994、2002和2007年颁布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站在了国际战略高度,以高技术、信息化、战略水平等为主要内容,也融入了国际大环境、大形势。但仔细分析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理念与层次仍然停留在防御或进攻的军事技术提高的“保家卫国”教育上,未能提到国防教育应与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结合这一高度上,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需求。教学形式是完全在高校内部进行,缺少学校与部队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没能保持原先教学训练在校园和军营相结合的原则。
二、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高校在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起步早晚、力量投入等方面不尽相同,再加上我国现有的社会氛围,都使得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高校国防教育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各高校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贯彻实施参差不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能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必修课,但在有些高校还只是选修课,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这门课。理论教学的内容参差不齐,没有严格使用统一的教材,各个学校都是选用各自的教材,课时安排上也差别较大;二是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军训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太过单一,仅仅就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每年都是队列、拉练、军体操等,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更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国际国内大形势、大环境不能紧密结合,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联不大。而且国防教育课程和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而缺乏持久深入的作用与影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国防教育没有被置于一个重要位置。高校的国防教育实际上仍然滞后于现代国防建设需求,特别是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比,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校国防教育水平与现代国防不匹配;三是许多学校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唯一手段,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在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上有显著作用,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军训因受课时限制,一旦军训结束,学生便很少有机会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这样学生的思想就容易出现滑坡,国防教育效果就事倍功半。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思考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设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国防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具有教育的共同特点。同时,国防教育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教育的终身性。部队教育,有服役期满的时候,学校教育有毕业的时候,而国防教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公民,一生中应该不断接受国防教育;二是教育的全民性。其他科学文化或专业知识的教育都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而有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而现代国防教育是全民性教育的社会工程,其教育对象涵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社会成员;三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其他教育课程规定都很明确,内容比较单纯,而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全面,凡是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有关的内容都是国防教育的内容;四是国防教育效益的滞后性。国防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法制教育或其他专业技术教育那样,可以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见效。国防教育总体效益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它的直接效益与其他教育相比是滞后的。国防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防教育的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此,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又要遵循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原则有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宜广不宜深的原则,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课程二分法,教育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思考。一是开设必修课,确保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内容在高校中的贯彻与实施,奠定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二是开设选修课,满足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研究;三是开设专题讲座课,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军事专家来学校作世界军事形势和当前有关热点的讲座,时刻把握新形势下的军事动向和主流思想;四是开设融合课,与高校内任何课程相结合,进行国防教育内容渗透与融合;五是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国防教育领域,实现多样性与灵活性。
2.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正在发生变化,国家安全的内容日益向非军事领域发展,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地位不断上升。现代社会发展至今,人类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单纯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侵略他国并占有其土地的行为在世界上难以实现的,但隐性的政治宣传、经济侵略、意识渗透等方面无时不在进行着。政治制度的颠覆、经济危机的爆发、意识形态的入侵,足可使一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走向一体化,但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之间的界限模糊。全球化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与隐患,也可以带来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产生,必将使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变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国防教育。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目标不仅仅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与观念,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掌握,培养符合未来战争所必须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而且更要通过国防教育最终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国防力量是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依据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内容设置以掌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中国国防、中国军事思想、中国战略与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二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建设与绿色生活、军事思想与人类文明、国际战略环境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军事高技术与和谐社会、信息化战争与人类和平、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现代战争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条令条例教育和训练与个人生活习惯培养、战术与体育竞技比赛、军事地形学与图地对照训练、综合训练与定向越野、队列队形与团体操、军营生活体验、军事体育比赛、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军民联谊联欢、文艺演出、军民体育比赛。三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国防教育与人类发展。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强大国防力量,国防教育只有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才能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必将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大形势大环境和战略格局的变化、人类思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时丰富与变化。
参考文献:
[1]匡壁民.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15-16.
[2]张正明.章涵恺 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前沿理论,2008年3月第3期:12.
[3]台启权.高校国防教育历程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2006,3(下).
[4]石防震,朱兴同.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12期:74.
[5]马文婷,蒋琳.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月号上旬刊:34.
[6]杨晓平.关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67.
[7]问鸿滨.论全球化发展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高管参考,2007,6:4.
[8]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S].教体艺[2007]1号.
关键词: 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校开设的国防教育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旨在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而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旨在建立以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融合课、实践活动为体系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丰富国防教育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应用技术科学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以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总目标。
一、历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内容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非常重视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在过去的30多年间,普通高校军事训练主要是与国际、国内的形势紧紧联系在一起,教育的内容、形式、手段等不断变化和发展。1985年以来,经过军、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阶段的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是以集中军事训练、上军事理论课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
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民兵训练大纲(草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怎样突出政治、三八作风、人民战争;军事技能训练:基本射训练、战术训练、防空教育、投弹训练、野营训练。教学形式:融入部队进行学习、训练。教学时数:180学时。198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毛泽东军事思想、我军宗旨、解放军简史、革命传统、作风纪律和形势政策教育、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军事技能训练: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军兵种知识、条令、技术、战术训练。教学形式:一部分学校的学生到部队训练与在校训练,一部分学校的学生由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训练。教学时数:100学时。199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国防史、现代国防、世界军事形式、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军事技能训练: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令、解放军优良传统、轻武器射击、战术、军兵种知识、综合拉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10学时。2007年与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军事理论课: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军事技能训练: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教学形式:在高校采取集中训练与军事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数:148学时。
比较各个年代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在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下,1963年颁布的教学大纲教育内容上的临战性,以“提高警惕,准备打仗”为基本内容的形势战备教育。教学形式全部以融入部队为主;二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确立和国家长期处于和平时期,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国防和国防与军队、国防观念与战备观念等同起来,把国家受到的威胁仅仅看作来自军事方面的威胁,缺乏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全局上理解国防实质的自觉性。教育内容仅限于国内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训练,教学形式也仅是一部分在部队,一部分在高校;三是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与国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相互之间不仅依赖共存,而且各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比较1994、2002和2007年颁布的军事课教学大纲,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站在了国际战略高度,以高技术、信息化、战略水平等为主要内容,也融入了国际大环境、大形势。但仔细分析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国防教育理念与层次仍然停留在防御或进攻的军事技术提高的“保家卫国”教育上,未能提到国防教育应与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相结合这一高度上,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需求。教学形式是完全在高校内部进行,缺少学校与部队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和形式,没能保持原先教学训练在校园和军营相结合的原则。
二、目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虽然在近些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高校在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起步早晚、力量投入等方面不尽相同,再加上我国现有的社会氛围,都使得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高校国防教育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各高校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贯彻实施参差不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大部分高校能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必修课,但在有些高校还只是选修课,个别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这门课。理论教学的内容参差不齐,没有严格使用统一的教材,各个学校都是选用各自的教材,课时安排上也差别较大;二是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军训内容比较陈旧,教学内容太过单一,仅仅就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每年都是队列、拉练、军体操等,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更不能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与国际国内大形势、大环境不能紧密结合,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联不大。而且国防教育课程和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而缺乏持久深入的作用与影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国防教育没有被置于一个重要位置。高校的国防教育实际上仍然滞后于现代国防建设需求,特别是与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比,高校国防教育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高校国防教育水平与现代国防不匹配;三是许多学校把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唯一手段,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就已经完成了任务。这种方式虽然在养成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训练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上有显著作用,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军训因受课时限制,一旦军训结束,学生便很少有机会参加国防教育活动,这样学生的思想就容易出现滑坡,国防教育效果就事倍功半。
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与内容设置思考
1.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设置
设置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必须与国防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具有教育的共同特点。同时,国防教育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教育的终身性。部队教育,有服役期满的时候,学校教育有毕业的时候,而国防教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公民,一生中应该不断接受国防教育;二是教育的全民性。其他科学文化或专业知识的教育都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而有自己特定的教育对象,而现代国防教育是全民性教育的社会工程,其教育对象涵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社会成员;三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其他教育课程规定都很明确,内容比较单纯,而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和全面,凡是与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有关的内容都是国防教育的内容;四是国防教育效益的滞后性。国防教育不像学校教育、法制教育或其他专业技术教育那样,可以在几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见效。国防教育总体效益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它的直接效益与其他教育相比是滞后的。国防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防教育的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为此,高校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又要遵循国防教育的课程设置原则。
课程设置原则有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宜广不宜深的原则,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培养创造性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课程二分法,教育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我们进行了以下思考。一是开设必修课,确保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内容在高校中的贯彻与实施,奠定大学生国防教育军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二是开设选修课,满足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进一步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研究;三是开设专题讲座课,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军事专家来学校作世界军事形势和当前有关热点的讲座,时刻把握新形势下的军事动向和主流思想;四是开设融合课,与高校内任何课程相结合,进行国防教育内容渗透与融合;五是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国防教育领域,实现多样性与灵活性。
2.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观正在发生变化,国家安全的内容日益向非军事领域发展,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地位不断上升。现代社会发展至今,人类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文明程度都有很大提高,单纯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侵略他国并占有其土地的行为在世界上难以实现的,但隐性的政治宣传、经济侵略、意识渗透等方面无时不在进行着。政治制度的颠覆、经济危机的爆发、意识形态的入侵,足可使一国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几十年。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走向一体化,但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之间的界限模糊。全球化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给国家安全带来挑战与隐患,也可以带来世界和平与发展。这种新的国家安全观念的产生,必将使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摆脱传统军事国防观念的束缚,变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国防教育。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目标不仅仅在于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与观念,加强军事理论的学习和军事技能的掌握,培养符合未来战争所必须的综合素质全面的大学生,而且更要通过国防教育最终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国防力量是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依据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内容设置以掌握国防教育军事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的课程:中国国防、中国军事思想、中国战略与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二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建设与绿色生活、军事思想与人类文明、国际战略环境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军事高技术与和谐社会、信息化战争与人类和平、大学生与国防教育、现代战争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与国家发展;条令条例教育和训练与个人生活习惯培养、战术与体育竞技比赛、军事地形学与图地对照训练、综合训练与定向越野、队列队形与团体操、军营生活体验、军事体育比赛、慰问驻地部队官兵、军民联谊联欢、文艺演出、军民体育比赛。三是内容设置以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和发展为主的课程:国防教育与人类和平、国防教育与人类发展。
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强大国防力量,国防教育只有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上,才能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基础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必将随着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世界大形势大环境和战略格局的变化、人类思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时丰富与变化。
参考文献:
[1]匡壁民.军事理论教程[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15-16.
[2]张正明.章涵恺 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前沿理论,2008年3月第3期:12.
[3]台启权.高校国防教育历程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2006,3(下).
[4]石防震,朱兴同.对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12期:74.
[5]马文婷,蒋琳.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月号上旬刊:34.
[6]杨晓平.关于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167.
[7]问鸿滨.论全球化发展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高管参考,2007,6:4.
[8]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S].教体艺[2007]1号.